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日本軟銀集團CEO孫正義這樣預測未來:在今後30年裡,這就會成為現實(演講全文)

移動互聯網資訊:ydnews

新微友,點擊題目下文字移動互聯網資訊關注我哦,每天為您送上新鮮資訊,移動互聯網人必訂小助手。

「在我看來,智能機器人的數量會在30年裡超過人口總量。」

軟銀 CEO 孫正義日前在世界移動大會(MWC)上發表了主旨演講。孫正義指出,他認為電腦的智商會在30年內超過人腦(奇點到來),而IoT設備會普遍接入網路,把世人連接起來。

孫正義稱,正是考慮到這一點。軟銀成立了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而且收購了晶元廠商ARM。這位通信巨人表示,行業不會因為智能手機出貨放緩而衰退,而是會通過IoT設備產生的數據獲得更多用戶。

他非常確定,在今後30年裡,擁有超級智能的智能機器人將走進大眾生活,並且在數量和腦力上超越人類。

本文是日本軟銀集團CEO孫正義2月27日在巴塞羅那舉辦的2017年「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的演講。

演講者|日本軟銀集團CEO孫正義

各位上午好:

我們這個行業現在面臨一個難堪的現狀。在過去5年裡,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年複合增長率是 37%。不過有些行業分析師說,今後5年只會有4%的增速。很悲觀。另一點,就是運營商的ARPU也在下降,在過去的10年裡降了47%,以後還會降更多。

ARPU下降,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放緩,但數據流量一直有指數式的增長,所以我們的資本開支也很高。行業的運營商很頭疼,ARPU越來越低,流量越高支出越高,該怎麼辦呢?

我今天不是來說頭疼的問題的,不談悲觀的一面。畢竟這還是上午,我們不應該太沮喪。

我今天是來談未來的。我要說一說我對今後30年的展望,說一說我相信的事情。

在座的各位可能知道,我們最近宣布建立軟銀願景基金。這個1000億美元的基金,規模超過全球所有風險投資加起來的總和,全球風投投資總和為650億美元。、美國、歐洲,全球的加起來是650億美元。單單我們自己,規模就超過全球風險投資的總和。

就在幾個月前,我們宣布收購了ARM,320億美元現金。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現金來收購,為什麼我們要找這麼多資金來來投資,原因就在於我對未來30年的期望。

我來問一個問題,在座的各位有多少知道「奇點」這個詞的含義。知道的請舉手。

大約有一半。

也就是幾周前,我問了同樣一個問題,大概只有1%,2%人舉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但大約也就是1%,2%的人了解這個詞。當然,在座的各位都是「智能」(行業)人。如果我在大街上問這個問題,問普通人這樣一個問題,那會有多少人知道呢?應該也就是2%,3%的人。

這是一個普通人尚未充分了解的概念,或者說尚未相信的一個概念。我對人們說要相信這件事。那些沒舉手的人,你們要知道,這一天的到來就意味著電腦,也就是人工智慧要超過人腦。我認為未來30年就會發生。在今後30年裡,這就會成為現實。

人腦有多大能力,探討這個問題有很多方式,但通常我們會用IQ來衡量。普通人的IQ是100,愛因斯坦、達芬奇這樣的天才,他們的IQ大概在200左右。如果IQ到200就可以被叫做天才,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到了200。不管怎麼說,200是天才,100是普通人,相信各位智商都高於100(笑)。

話說回來,同樣考慮IQ這個指標,30年後電腦會達到多少?我要說是10000。如果說人的智商到200就是天才,那有智商到10000該怎麼稱呼呢?超級智能。這超越了我們這種一般人能夠想象的「聰明」的範圍,但我認為這在未來30年就會成為現實。

我們人類該怎麼辦呢?

我們的大腦由神經元組成,神經元連接,再斷開,這是個二進位的系統,也就是代表「0」和「1」。連接,斷開,這就是人腦的工作方式,這就是神經元進行記憶、思考、分類的方式。

晶元里有晶體管,也是按照同樣的方式在運轉。人腦里有多少這種二進位系統?人腦有300億個神經元。晶體管什麼時候超過這個水平?在20年前,我估計這件事會發生在2018年,幾年前我又重新估計了一下,結果還是2018年。

可能會有前後幾年的誤差,這不要緊。重點在於,人腦在2000年前,4000年前的神經元數量和現在是一樣的。人腦的硬體沒有改良,但是電腦在未來30年裡會增長到100萬倍還多。當晶元的晶體管數量超過300億,它會比人腦更聰明嗎?當然,還要考慮軟體、演算法這些東西,不光是數量。但是,如果它有的二進位系統是我們的100萬倍,我得說它比我們聰明。10000智商啊。

在我看來,未來30年裡絕對會誕生這種超級智能。這是跨越式的大事。

這種超級智能內置整合在機器人中,就是智能機器人。我們有電腦、智能手機,這都是不能動的東西。如果這種超級人工智慧內置到能動的設備中,也就是機器人,世人的生活方式就會發生巨大變化。

按照這種方式定義,汽車就變成了智能機器人。它們有超級智能,還能移動,這就是一種智能機器人。這種類型的機器人還會有很多,會飛的、會游的、大的、小的、會跑的,各種形狀的,兩條腿的、四條腿的、一百條腿的。

在我看來,智能機器人的數量會在30年裡超過人口總量。

如果是看IoT的數量,還不用30年。前面我說收購了ARM,單單ARM一家公司,未來20年就要發貨1萬億塊IoT晶元,用不了30年。大家知道,我們兜里的智能手機,99%的智能晶元來自ARM。今後80%的IoT晶元也會來自ARM。

有了ARM,我就可以和工程師談,未來10年要設計什麼。所以我現在要比收購前更了解這個行業。

這1萬億塊晶元就要來了,而且都是聯網的。說付費用戶數不會增長,這不對。智能手機的數量不會像原來那樣增長了,但IoT晶元會增長到1萬億。這可不是小數目。

而且這些都是智能的,超級智能的。想象一下,在未來30年裡,我們穿的鞋裡有塊這種晶元,而且這塊晶元比我們的大腦還聰明。你敢相信嗎?我們還不如自己的鞋,我們還踩在它們上面(笑)。這將是個非常有意思的社會。

所有這些東西都會連通起來,不單單是顧客接觸層面的,超級智能會進到雲里。所以我們可以分享、掌控自己的時間。這些都屬於人工智慧,也就是超級智能。自動駕駛汽車、醫療、客服、工業等等都會用到。所以我收購了ARM。

收購后我周周月月都和他們的工程師交流。ARM主要關注兩點,一是安全,另一個是連接。

為什麼說安全很重要?因為設備會被壞人攻擊。我們有個工程師,等老婆吃午飯。等的時候他就做了個測試,在老婆來之前能黑多少監控攝像頭。在一頓飯的時間裡,他黑了120萬個攝像頭。他說太簡單了。這就是個警示,這種狀況有多麼危險,我們應該開始仔細思考如何保護自己。

攻擊事件的次數以指數方式增長,我們要非常小心。我們在過去出了很多ARM晶元,但都是不安全的晶元。我們現在很關心安全,我們要保證社會中所有東西的安全。

一個例子就是汽車。今天的一輛汽車裡有500塊ARM晶元,就是今天路上的新車。順便說一句,這裡沒有一塊是安全的。我能這樣說,是因為貨就是我們發的(笑)。非常危險的事情。

我們有個工程師做了個測試。大家來看這段視頻。(黑客攻擊之後了之後,剎車失去了作用,而且攻擊者可以直接控制汽車方向盤。)

非常嚇人。當然我們的工程師不是壞人,但今天就有不少這樣的壞人在攻擊。如果我是個壞人,那這就是攻擊社會的機會,十分危險。

過去的汽車沒有接入互聯網,是封閉的,但現在很多汽車都變成了聯網汽車。這不是說自動駕駛,而是聯網汽車,為了檢測、保養而聯網。聯網了但沒保證安全,這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加了一個安全功能,不光是在高技術的晶元中加入,而是在所有的微控制晶元中加入。

第二就是連接性。

下面一個例子是關於家居的。圖上所有設備都會安全地連接到雲,在車庫就能管理。所有的城市,社會的所有基建設施也都會連通起來。

我們以前向人們提供連接,是通過信號塔和設備,人們在地上彼此連接。這個公司很有意思,從空中、從太空中提供連接。

在過去,衛星離地很遠,36000千米,所以有延遲,連接就變慢。我們要提供1200千米的衛星,離我們近30倍,距離更近了,延遲更低了。可以看下面這段視頻演示(我們在地球上,非常遠的地方是今天的衛星。我們的新衛星要近很多,而且有很多。我們要在今後幾年發射800枚衛星,最終達到2000枚。)

這些衛星起到空中信號塔的作用。傳統地上的信號塔傳輸信號,信號水平走,會撞上樹、建築、屋頂很多次,速度和性能越來越差。你可以想象,新衛星信號就像直接從空中下來的光纖,連接到我們的用戶。

鄉村、屋頂上的設備,還有移動的汽車,所有的東西都要連起來。今天邊遠地區的汽車因為信號問題連不起來,明天的汽車都要連起來,街上的不在街上的都可以。

超級智能就要來了,配置超級智能的智能機器人。奇點就要出現了,我堅信這一點,就在未來30年裡。

達到奇點是好事還是壞事。超級智能比我們聰明太多,比我們能幹太多。配上智能機器人,我們的工作會變成什麼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我們必須要問這種好與壞的哲學問題。牛津有學者討論了人類面臨的12個大危機,全球大瘟疫、核戰、超級火山等等。人工智慧本身就是一個危機,和這些並列。

但是,作為12個危機之一的人工智慧,它同時也是其他11個危機的解決方法。在我看來,人工智慧,也就是超級智能,會成為人類的搭檔。

如果我們濫用,它就是風險;如果是出於好意使用,它就可以成為搭檔。 有了它,人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未來,人可以更健康,等等。

相關閱讀:

生活在人工智慧時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文|財經記者圈專欄作家 黃征宇,首位來自大陸的美國白宮學者

在矽谷,相信沒有人會不知道《玩家一號》(Ready Player one)。這是一部關於電子遊戲、虛擬世界、科學幻想的小說,作者是 Ernest Cline。它的時代背景是 2044年,那時候人類已經全面進入高智能時代,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虛擬的環境中,由此引發了一連串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之一的華納兄弟公司早在 2010年,就已經買下了這大學部幻小說的電影翻拍版權,即將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推出。

為什麼這本書在矽谷那麼出名?因為它描述的未來世界太真實了!絕大多數從事高科技前沿工作的矽谷人都認為——未來的人類生活就是這樣的。

失業,別擔心,這是必然的

早幾年,矽谷的投資者和創業家們普遍認為,技術不但可以改善人類的生活,而且可以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機會。比如汽車的出現讓大量馬車夫失業,但同時在司機崗位上創造出更多的職位;而互聯網的興起,雖然造成實體經營的日漸式微,但更多和電子商務有關的新興就業機會卻紛至沓來。

因此,矽谷里的很多人都覺得新的技術只會帶來好的東西,雖然在發展過程中會淘汰一些老的行業,造成部分部分人員失業,但是必定會帶來更多新的工作和新的就業。

然而,從去年開始,我明顯感到了改變。

在和很多人交流的過程中,無論是創業者、投資者,還是大學教授,幾乎沒有一個人再堅持之前的觀點;相反,他們認為現在很可能是一個轉折點。因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人工智慧技術,如果投入到實際運用中,真的會讓大批量的人失業,更重要的是,就現階段而言,新時代來臨之際他們卻看不到有新的崗位或就業機會產生。

無人駕駛就是如此。在美國,目前和駕駛相關的工作崗位大約有 1400 萬個。但未來如果無人駕駛技術真的投入運行,那這 1400 萬個工作崗位就將逐漸消失。

與此同時,無人駕駛也將會徹底扭轉人類對交通工具的傳統認知。第一,我們再也不需要擁有車輛。這就好比我們離不開電,但並不需要擁有電站是一個道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完全可以把汽車當成電,要什麼時候用就用,用多久都可以,只是你並不需要擁有它。由此可以預見,人類在出行方面的固定成本將會大大降低,而車的數量也將會銳減,與此相關的產業鏈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收縮。第二,我們不再需要人類司機。從這方面來說,好處很多。比如說,目前美國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超過 3 萬人,很多事故的成因是人為導致的,例如疲勞、醉酒等,無人駕駛一旦普及,這些人為因素基本就消除了,相應的死亡率就會大大降低。

那到底無人駕駛會不會普及?肯定會!因為好處太多了,所以無人駕駛未來一定會普及。但是,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無人駕駛時代的來臨必然會讓很多人失業,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因此失業的人們要找到其他的工作會很難。還是舉之前無人駕駛的例子,目前看來這個技術的出現還不能製造出新的工作崗位。

製造業更是如此。記得前不久,特斯拉的全自動生產工廠內部情況被曝光,讓很多人大吃一驚。在這個號稱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里,幾乎清一色都是機器人,鮮見人影。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組裝,整個生產過程都已經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不同工序之間,機器人已經可以實現無縫連接,不再需要人的介入。

所以,儘管川普在競選時信誓旦旦地說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製造業將會是最早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的。就算製造業能回歸美國,我們也只能看到整個工廠里都是機器人在工作,只有少數幾個人類來進行管理。是的,你沒看錯,留給人類的就業機會可能就只有幾個。

我有一位朋友,他在矽谷擁有一家公司,名叫 Automation everywhere(智能無處不在),致力於智能僱員的開發和運用。他告訴我說,很多公司都由文員處理低端文案工作,而他們公司開發的智能機器人可以逐漸取代這樣的工作。舉個例子,在銀行里,「智能僱員」會幫你填寫表格並輸入電腦,同時進行基本的客戶需求問答和業務操作。可以想象,這個市場一旦打開,每個公司必然會相應減少這方面的職位,轉由「智能僱員」取代。而我這位朋友的豪言就是:在未來五年之內「智能僱員」替代 500 萬個真人職位。

所以我們即將而且必然會看到這樣的一個未來——越來越多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而新的工作卻不再會產生,那人類靠什麼來生存呢?

沒有工作,收入從哪裡來

今年元旦,我和幾個朋友在泰國度假,其中一位是天使投資人。兩年前,他投了一項名為「Cruze」的無人駕駛技術,前不久剛剛以 10 億美元賣給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所以,在人工智慧方面,他的經驗特別多。

當時我也跟他聊了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話題。他表示:第一,他的觀點也和其他矽谷人一樣,對未來人類的就業問題很悲觀,因為他也看不出有任何創造就業的機會。第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絕大多數人類都不需要工作了,那這些人要靠什麼來生存呢?最可能實現的,就是政府將每月發放「普遍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income)。也就是說,未來社會,雖然很多人會失去工作,但每個月仍然會有一筆工資。

這並非杜撰,在美國,很多經濟學家和學者們都對此進行過研究,後來發現,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發放「最低薪酬」(Minimum wage)。而在芬蘭,類似的政策 「Universal basic income Finland for homeless」已經開始實行,芬蘭政府針對無家可歸者,每月會發放「普遍基本收入」,以保證他們的生活。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與其想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不如花更多的時間去考慮如何更好地進行分配,從而使每個人都有固定的收入。這可能會讓人聯想到「大鍋飯」,這個對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義現象的一種形象比喻。也可能有人質疑這只是像北歐芬蘭這樣的高福利國家的個別政策,但不管如何,當失業正在發生且沒有什麼新的就業機會可以替代或產生時,整個社會尤其政府必須開始思考——如何做出適當的調整,以應對人工智慧時代所產生的社會性問題。

虛擬世界還有多久會普及?

既然未來很多人都不再工作,那靠什麼來打發這漫漫時光呢?在《玩家一號》這本書里,作者詳細描繪了 2044 年部分人類的普通生活:未來,人們逐漸習慣並適應了虛擬世界的生活,在那裡你可以去各種不同的世界甚至宇宙的空間,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

從我們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 VR)技術正日趨成熟,你只要帶一副眼鏡就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而隨著可穿戴技術的不斷提升,在不久的將來,你就不單單是眼睛所能看到了,身體的任何器官都能夠全方位地感受到,觸摸到,聞到和聽到一個嶄新的也是虛擬的世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能會重新掂量一些問題,例如還會花費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舟車勞頓地去另一個國家旅行嗎?如果在感受上能夠達到高度的一致,相信更多人會選擇沉浸在虛擬世界里。因為這樣的世界可以隨時隨刻地打開,如此美好而又舒適,向你提供你想要的一切。

這並非無稽之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美國人平均每周花在電腦上的時間是 40個小時。而對那些喜歡玩遊戲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重度玩家」來說,花的時間就更長了。所以,未來人類在脫離了工作的情況下,比現在更有可能沉浸在更舒適的虛擬世界里不可自拔。

當時我和朋友就「虛擬世界最快多久會普及」這個問題進行了很激烈的討論,他給出的結論是:5-10 年!這將和人工智慧的普及速度基本同步。

所以,未來人類面臨的可不僅僅是失業,工作的大幅度消失,政府在調配方面的抉擇,以及我們將會選擇在哪一個世界生活,這三點是矽谷的投資人和從業者們目前最關注和持續探討的。

最後,我們還是要回歸到人,尤其作為創業家、企業家,或高科技行業的發明家,他們要肩負起什麼責任呢?是僅僅完成技術研發或產品創造,讓社會和市場使用和檢驗?還是從一開始就深思熟慮,並且對可能造成的社會後果負責?在這個點上,矽谷人傳統的觀點是「我們只是負責創造和提供,至於』怎麼用』這個問題讓其他人來決定」,但是時至今日,相信這個問題又要被很多人重新考慮和定義了。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