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氣所AAS出版紀念葉篤正先生誕辰百年專刊

為紀念現代氣象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葉篤正先生誕辰100周年,由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的期刊《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AAS)特組織專刊,紀念葉先生對氣象學和氣象人才培養的卓越貢獻。

專刊封面

AAS主編、大氣所所長朱江研究員為專刊撰寫了前言,回顧了葉先生70餘年的開創性工作:建立了青藏高原氣象學;創立了東亞大氣環流和季節突變理論、大氣長波能量頻散理論,為現代大氣長波的預報提供了理論基礎;發展了大氣運動的適應理論,在天氣預報業務上有重要的應用;開拓了全球變化科學新領域,提出了有序人類活動、適應氣候變化理論框架等一系列科學思想。

這期紀念專刊由五篇綜述、五篇原創文章組成。中科院黃榮輝院士、吳國雄院士、符淙斌院士、香港中文大學Gabriel Lau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Bin Wang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Wei-Chyung Wang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Ming Cai教授、廣州中山大學呂建華教授、大氣所黃剛研究員等葉先生生前學生、同事、好友,與葉先生神交已久卻只有一面之緣的英國劍橋大學Michael McIntyre教授,以及素未謀面、學術思想卻有共鳴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Tapio Schneider教授傾情撰寫,全面反映了葉先生的貢獻、影響和學術思想的發展。

The Pioneering Works of Professor Duzheng YE o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Tibetan Plateau Meteorology, and Air-Sea Interaction

Ngar-Cheung LAU

"這篇文章回顧了葉篤正教授的開創性工作對過去幾十年作者所做的一系列觀測和模式研究的影響. 這些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大氣能量頻散, 青藏高原陸氣相互作用和東亞地區與厄爾尼諾相關的海氣耦合過程. "

On Multi-Leve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Michael Edgeworth McINTYRE

「20世紀60年代後期當我還在麻省理工學院師從Jule CHARNEY教授和 Norman PHILLIPS教授做博士后的時候, 就已經熟悉葉篤正教授的名字. 心懷巨大的喜悅, 我終於在1992年於北京見到了葉教授本人. 他對如何最好地發展科學和正確地運用科學的關注以及對人類有序活動的思考, 使我不但聯想到作為科學家所需要的交流技巧, 更讓我思索科學本身的多層面特性. 在這篇文章里, 我想談論1)什麼是科學;2)為什麼多層面思考, 也即採取多重視角看待問題, 對科學以及其他形式的人類理解如此重要;3)在一個深層意義上, 科學理解以及與外行和跨專業領域人士對科學理解的交流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希望葉教授能夠同意我的觀點. 」

From Climate to Global Change: Following the Footprint of Prof. Duzheng YE's Research

Congbin FU

"為紀念葉篤正教授百年誕辰, 本文回顧了葉先生以及他的團隊在過去30多年裡對氣候變化到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貢獻, 主要包括 : 1) 氣候變化在全球變化中的角色; 2) 全球變化的關鍵時間尺度和可預報性; 3) 全球變化的敏感區—氣候和生態系統的過渡帶; 4) 有序人類活動及對全球變化的適應, 聚焦於主動適應策略的發展. "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Climate Effects

Guoxiong WU, Bian HE, Anmin DUAN, Yimin LIU, Wei YU

"值葉篤正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 為了紀念他在青藏高原氣象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和創造性的開啟了青藏高原氣象學這一門學科的偉大貢獻, 我們撰寫了這篇研究綜述文章, 主要回顧了對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大氣熱源研究的評估工作. "

Evolving Perspectives on Abrupt Seasonal Changes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Jianhua LU, Tapio SCHNEIDER

"葉篤正教授對大氣環流的季節突變的觀點領先於他所處的時代數十年. 這體現在他所提議的一個模式實驗, 該模式實驗試圖用於驗證大氣環流的季節突變是否可能僅僅通過環流內部的反饋就可以產生, 而無須依賴於下墊面性質的非均一性. 在這裡, 我們首先簡單介紹葉篤正教授於1950和60年代關於大氣環流的見解, 並總結葉篤正、陶詩言和李麥村(1959)關於季節突變的主要結果及對其機理的猜想和實驗建議. 然後我們綜述對季節突變理解的最近進展, 尤其集中於那些通過由葉篤正先生等建議的模式實驗所得到的理解. 模式實驗顯示環流反饋本身確實能夠導致環流季節性突然轉折的產生. 在這樣的轉折中, 源於中緯度的大尺度渦旋及其與緯向平均環流和熱帶經圈翻轉環流的相互作用起著關鍵作用. "

Modeling Aerosol Climate Effects over Monsoon Asia: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

Wei-Chyung WANG, Guoxing CHEN, Yangyang SONG

20世紀80年代初, 葉篤正教授在美國能源部與科學院簽訂的氣候科學合作研究協議書的起草和簽訂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文介紹近年來在該協議下進行的合作研究項目「亞洲季風區氣溶膠氣候效應的模擬」的最新進展. 我們首先介紹該項目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 合作單位, 以及近些年的研究動態, 然後介紹討論當前的研究結果和相關科學問題, 以及後續研究的重點.

Differences and Links between the East Asian and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bility

Ronghui HUANG, Yong LIU, Zhencai DU, Jilong CHEN, Jingliang HUANGFU

在葉篤正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 作者們謹以此文紀念葉篤正先生對大氣動力學發展的卓越貢獻. 東亞夏季風和南亞夏季風是亞洲夏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本文從氣候態特徵和時空模態兩方面, 分析了兩個季風區夏季降水和水汽輸送之間的差異和聯繫.

Equatorial Wave Expansion of Instantaneous Flows for Diagnosis of Equatorial Waves from Data: Formulation and Illustration

Cory BARTON, Ming CAI

本文提出EWEIF (Equatorial Wave Expansion of Instantaneous Flows) 方法, 用於將即時氣流場以赤道β平面淺水模式的線性自由波為基函數來展開,從而分析任意時刻所觀測到的赤道波水平空間分佈。在已知流體等效深度的前提下,EWEIF方法無需事先對氣流場進行時間和空間上的濾波,從而保證僅用即時氣流場,即可得到該時刻各類赤道波動的水平空間分佈。對不同時刻氣流場分別做EWEIF分析,便可得到各類赤道波動的時空連續演變特徵,包括東西傳播,振幅強弱, 發生,發展,和消失等變化。

Variable and Robust East Asian Monsoon Rainfall Response to El Niño over the Past 60 Years (1957-2016)

Bin WANG, Juan LI, Qiong HE

2016年夏季, 當2015 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減弱到正常狀態時, 南北方均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然而, 2016年夏季(六-八月)平均降水並沒有呈現明顯異常.通過進一步分析最近60年間16次厄爾尼諾事件, 我們發現四種強度不同類型的厄爾尼諾事件引起的東亞降水異常的空間分佈與季節演變相差甚大, 導致共同信號不顯著, 給預報帶來困難.

Evolution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 the Recent Global Warming Hiatus

Lihua ZHU, Gang HUANG, Guangzhou FAN, Xia QU, Guijie ZHAO, Wei HUA

本文 探討了青藏高原中東部地區地表感熱在全球變暖停滯期的演變. 全球變暖停滯期雲-輻射反饋效應在高原溫度乃至感熱的變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該期間地氣溫差(尤其是夜間的地氣溫差)的變化是除地表風速以外影響高原感熱變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分享有意思的氣象科普知識

提供大氣科學最新科研成果

歡迎投稿

專刊於2017年8月上線,敬請閱讀! 點擊閱讀全文,獲取鏈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