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喝的不是酒,而是情商!

溫馨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歡迎投稿、

01

前段時間看到一段文字,感覺很有意思,所以結合我對喝酒的理解談一談這個技術活。

有人問我,你除了喝酒……你還會幹什麼?

我的天吶,我都想笑了!

喝酒,要具備以下條件:

會聊天,會溝通,會社交,會看人。

能熬夜,能早起,懂捨得,懂政治,懂娛樂,懂情調,還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你以為喝酒這麼容易啊?

喝酒是一種文化、一種修養、一種高尚的情趣!

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

我想問你,不會喝酒,你能會啥?

02

的確是這樣,如果你不會聊天溝通,一個酒場讓你搞的非常的無趣和沉悶。

喝酒,說到底喝的並不是酒,而是一種氛圍、一種感情、一種需求、一種背後的故事。

如果喝酒的目的就是為了喝醉,直接每人發一瓶,「吹」完散夥不就完事了嗎?

為什麼還要苦心扒拉的選擇飯店、確定人員範圍、喝什麼樣的酒,喝完之後安排什麼活動……

這些事兒都不是小事,如果安排不妥當,就會讓事情事倍功半,花錢搭功夫還不落好。

比如對飯店的選擇,主賓喜歡吃哪一口必須要掌握,或者徵求一下意見,這裡面第一顯個誠意,第二讓吃者愉快。

如果請的人對海鮮過敏,你定了海鮮店,估計人家會找借口推了,畢竟,找借口不難。

再有就是請了主賓平時不感冒的人,這就比較尷尬了,氣氛不融洽,酒也喝不起興緻。

酒桌上的主陪是關鍵,山東人對喝酒的規矩比較講究,有一句順口溜:

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膽量,四陪靠色相。

意思是說主陪必須能夠鎮得主場,要麼和主賓地位相當,或者高於主賓,主陪的主要任務不是喝酒,而是說話和調節氛圍。

副陪的主要任務一般是喝酒或者結帳,也是喝酒的「發動機」,社會地位或者年齡一般都低於主陪,帶酒的次數要少於主陪。

三陪更低於副陪,不管能喝不能喝都要敢喝,如果輪到三陪帶酒時,一般就是兩口或者一口乾一杯了。

四陪更甚。

喝酒其實是個其樂融融的事兒,畢竟東家花錢賠功夫不是為了製造緊張氣氛,但很多時候在酒桌上要遇到自己不認識的人,對第一次見面的人印象如何,這就牽連到一個「識人」的問題。

有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如沐春風、舒適坦然、心口如一、值得交往,這樣的人往往會在後期的交往中成為自己的朋友。

但也有的人素質低下、慾望無窮、只顧自己、信口胡來,這樣的酒場喝的劍拔弩張、冗長無味,最後也是一鎚子買賣的事兒。

03

喝酒的確是一種文化,會喝酒的人不但通過酒局辦成事兒,還能通過酒局結交新朋友,而在我們的社會中,朋友多就意味著人脈廣。

朋友也分很多層次,比如關係鐵、關係不錯、一起喝過酒、認識、聽說過。

其中就有一種朋友關係叫「一起喝過酒」,別管熟不熟,一起喝過酒就比沒一起喝過酒顯得近,至少之間有共同的朋友。

酒桌上不能只盯著主要客人,方方面面的客人都要照顧到,既能夠重點突出,又不能厚此薄彼,應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的道理。

酒桌上有些惡習一定要戒除掉,比如:目空一切、唯我獨尊;逢酒必喝、逢喝必醉;滿嘴跑火車、說話不把門;有美女就興奮、沒完沒了勸酒;以自己的酒量要求別人,強勸別人喝酒;喝醉了不回家,在路上惹事生非;酒後開車……等等等等吧。

這些問題的存在說到底考驗了一個人在酒面前能不能保持素質,很多人不沾酒正人君子一枚,一旦三杯酒下了肚,「就不是他了」,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原形畢露。

04

怎樣組織好一次酒場,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按需求大致可分為:

有求於人的酒場,朋友閑坐的酒場,被人拉去陪酒的酒場,公務接待的酒場,逢年過節的各類聚餐。

但不管哪類酒場,切記一定讓自己成為一個受人喜歡的人。不能為了喝酒而喝酒,首先要弄懂喝酒背後的本質是什麼,比如:

為什麼喝?跟誰喝?去哪裡喝?喝什麼酒?喝完以後做什麼,其實這些並不難,稍微用點心就可以做到。

我最喜歡的酒場是三五好友,邊聊邊喝,沒有喝酒的任務與壓力,「濃妝淡抹總相宜」,隨便喝,可以多喝也可以不喝,一切隨心。今天亦然,相約四人,隨便喝點隨便談!

最後用兩首詩詞作結,算是為酒文化做一下普及。

一首是李煜的《漁父詞》:

一壺酒,

一竿綸,

快活如儂有幾人?

另一首是李白的《月下獨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社會變化太大,令人應接不暇。在這激烈的潮流中,能夠讓我們佔據一席之地的,只有這種手段。

05

讀書真的越來越沒用嗎?

社會即將分層,階層會越來越固化,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論調的文章了,為什麼還想寫寫,是源於春節的見聞。

春節回去,聽到一個親戚家的孩子說,現在高二,但他爸爸已經直接了當的跟他說:畢業了就去讀職業技術學校,家裡還有一個妹妹,沒錢供他讀大學,早點出來賺錢,說他不是讀書的料。

我問他:你成績不好嗎?他說:還不錯。我說,那你為什麼不考大學。他回答說:反正我也不是很喜歡讀書。

就我所知,他家並不是農村貧困家庭,家境在小城市也屬於小康。

我奶奶當年大字不識一個,卻都知道:只有讀書才能跳出寒門,只要孩子想讀,絕對節衣縮食的支持。可現在的底層人,卻越來越支持「讀書無用」,大學愛讀不讀,沒錢就別讀了。

他們看到的世界無非是:

1、現在的大學,考上了也不包分配工作,多的是讀完大學找不到工作的,讀了浪費錢。

2、多的是鄉村土豪、領導,沒讀大學,不照樣有錢有勢。

3、眼下馬上不用負擔孩子的學費,還可以多一個賺錢補貼家裡的勞動力。

然而,讀書真的越來越沒用嗎?

誠然,這每一條,都是他們眼前每天都會看到的真實現狀。

但他們根本看不到:以前讀書考上大學可能意味著階層的立馬提升,可以有一份鐵飯碗的工作。

的確,現在讀大學已經不能立即擺脫寒門狀況但如果你不讀書,你可能連進入新階層的門票都沒有。

不要說你自己,你的後代只會離的更加遙遠。

06

讀書,意味著截然不同的社交圈層

BBC曾經有一部紀錄片,它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英國孩子,從7歲開始一直跟蹤記錄到56歲。

從7歲開始,這些孩子的生活狀態已然截然不同。出身上流社會的孩子,已經開始閱讀《金融時報》,開始樹立未來的目標,進入父輩讀的私立高中和世界頂級大學。到了10幾歲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有獨立穩定的價值觀,甚至已經在做未來進入政壇的準備。

而貧民出生的孩子,7歲的目標是「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他們的生活遠離書本、媒體,完全不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理想是成為泥瓦工、司機、馴馬師,除了出賣勞動力,完全不知道以後還可以靠何謀生。

這是什麼?這就是階層。

這就是已經發生的階層固化。

  • 你可以從一個孩子讀什麼書,讀什麼學校,判斷出他的父母來自於哪個階層。

我身邊原本決定讓孩子讀普通幼稚園的媽媽,最後決定讀貴族幼稚園,我問她為什麼?

她說,因為她在兩個幼稚園,看到了兩撥狀態完全不同的媽媽。

她說,我選的不是幼稚園,我選的是,我兒子和什麼人做同學。

前幾年,媒體痛批田朴珺,稱國內某些MBA成為了假名媛們進入上流社會的門檻。那是因為,放到十年前、二十年前,一個農村出生的姑娘,只要容貌姣好,有一點眼光,跑到城市裡打工,很容易就能嫁一個小老闆,甚至是富豪,改變一個家族的經濟狀況。

但現在呢?恐怕已經很難看到了。

未來,只憑一點小聰明和美貌就能過上好生活?恐怕更難。

亦舒說:學歷是女人最好的嫁妝。

  • 一個讀大學剛畢業的女孩子,未必比一個18歲就出來打工做美容的女孩子賺的更多。但她們來往交際的,絕對是完全不同的人。

她們的孩子,未來所接受的教育,所在的圈層,也一定完全不同

07

讀書,讀的不是知識,而是避免被時代淘汰

談圈層,似乎太殘酷。那麼,我們來談談工具將會如何改變世界。

前幾天一個做珠寶的朋友跟我說,現在的3D列印技術日趨成熟,未來將會淘汰現在還拿著高工資的模具工人。

《乘風破浪》里父親阿正,給自己妻兒留下的財產,是一大堆的bb機,怎麼會知道,不過三五年,手機的普及,將會讓所有和BB機有關的行業全部倒閉。

人工智慧將會在未來20年淘汰很多行業。不要說未來,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讓原本利潤率極高的實體商業在這一兩年來的利潤率急劇下降,甚至難以維繫。

所以,讀不讀書,已經不只是現在你能賺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未來你還能不能保住飯碗的問題。

因為機器穩定,沒有情緒問題,不需要管理,還很智能,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

一個人想要自己更值錢,必須要依靠更多的跨界知識,能夠處理更複雜的事情。比如現在很多金融、設計、教育行業的朋友都來做自媒體了,人人都在研究如何寫作。

我前幾天遇到過一個朋友,他在十年內轉型跨界媒體、投行、影視三個行業,但他大學是中文系,他說每個轉型都伴隨著艱難痛苦的學習過程,這在我們父母那一代看來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有這樣的人,未來才是最值錢的。

他們的成長,是幾何倍數型的,所以才能跑贏通脹、跑贏房價。

我身邊許多已經不用再為錢工作的朋友,根本沒有過上許多人以為的清閑生活,而是花更多時間來學習、閱讀,甚至計劃著讀新的課程。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世界變得太快,前年去年還在賺錢的行業,今年就不行了。不學習,出去和朋友吃頓飯, 都聽不懂他們聊的內容了。

讀書,讀的不是知識,而是獲取新的思維,了解新的世界規則。

如果你以為,讀不讀書,是內在充實豐富的區別,是文藝和非文藝的區別,那就too simple了。

很多已經當了媽媽的女性,都已經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令她們失望的是,此時她們才深刻發現,自己嫁了一個目光短淺、不思進取的先生,而這個男人背後的家族,比他們更為懶惰、狹窄,不僅不能幫助她們提升,反而成為了前進的最大阻礙。

我相信,這其實是很多現代女性,在獨立意識覺醒之後,最終選擇離婚的真正原因,她們不想讓自己和孩子繼續過著爛泥一樣的生活,對未來毫無計劃、得過且過。

  • 不讀書,未來面對的現狀,一定是——被時代淘汰。

08

越學習,越了解世界,安全感越強

作為一個女作家,或者是許多人認為的情感女作家,我想,我是為數不多堅持鼓勵讀者堅持學習、保持對世界好奇的作者,我不願意讓公眾號每天都是「什麼樣的女人婚姻更幸福」「怎麼讓男人對你死心塌地」「怎麼面對男人出軌」類似這種的文章。

因為我自己十多年來,維持生活不斷向上的最大動力,源自於——我對世界認知的不斷提升,更來自於我豐富的知識結構。

從這其中獲得的安全感和幸福觀,遠超越其它東西。

這不是愛上一個對的人就能給予你的。

學習能給予一個人強大的自信,你會發現,自己能掌控住的越來越多。不管是你的外在,還是內在。不管是你的情商,還是智商。

原來這些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可以後天改造的。

不管對於男人,還是女人,這都是一個壓力巨大的時代。

這個壓力,從表面上看,來自於房價、來自於人們慾望的不斷升級。但從根本上,其實來自於時代實在變得太快。誰也不知道未來到底怎麼樣,未來我們到底能抓住多少你只有靠好奇心和學習,拼出世界更完整更真實的樣子。

對於未來的焦慮感、不確定感,讓許多人最終選擇了逃離,離開大城市,來到步調緩慢的小城市,但二十年後,他們的孩子,恐怕會一如當年的他們那樣,奮不顧身的逃離小城市,來到更繁華、更多機會、更有可能實現理想的大城市。

那個時候,當他們面對更巨大的壓力、體會到更多格格不入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埋怨父母,為什麼你們當初要回來?就像《東京女子圖鑑》里的女主角,內心抱怨東京出身的媽媽為什麼要嫁到小城市。

階層固化固然殘忍可怕,這意味著一個人衝破階層,實現理想的幾率越來越小。

但我相信,這世界總有一些人,可以超越自己的家庭、出身、成長,掙脫所有束縛,掌握到世界運行的新規則,變成別人眼中的成功者。

而努力學習、好好讀書、終身學習的意義,是即便不那麼成功,但你的幸福感、你對未來的確定感也將高於大部分普通人。

而這些,一定會遺傳給你的後代。

終身學習,這是我對自己的人生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

最後,我想給每一個還在努力往前奔跑的人點贊。

其實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無數次和現實的殘酷搏擊。但你不努力,你都不知道自己最後能跑到最高的位置在哪裡。

在城市完成最後的擴張,在新的行業逐漸穩定之前,這恐怕是我們這代人可以改變自己命運最後的機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