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度】新零售「新」在哪兒?

2015年,時任去哪兒副總裁的張澤,離開打拚多年的酒店旅遊行業,選擇零售領域創業,與零售界的一名好友創立了「貨圈全」一家雜貨鋪進貨比價平台。

張澤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至少有560萬家便利店,一年的銷售額差不多10萬億元,其中有3萬億元是煙草銷售。

看上零售業生意的還有庄辰超。2017年情人節前夕,在北京中關村大街周圍,5家名為「便利蜂」的便利店開始營業。便利蜂於2016年12月初創,據報道隨後便獲得了斑馬資本3億美元融資,而斑馬資本正是庄辰超從去哪兒離職后創立的。

同樣有好消息傳來的是愛鮮蜂。2017年2月9日,國內社區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中商惠民宣布戰略投資O2O社區電商愛鮮蜂,持續深耕社區市場。一時間,線下便利店生意熱火朝天。

自「新零售」的概念提出——2016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指出,純電商的時代終將結束,線上線下和物流需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零售業線下的經營能力與如何變革,成為了當下最熱議的話題。

馬雲的言下之意是,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利用大數據,讓庫存管理得更好,讓企業庫存降到零,而物流的本質是真正消滅庫存,這才能產生真正的新零售。

據業內相關報告,2016 年便利店市場規模可能達到 1000 億元,增速在 15%左右。尼爾森數據統計,便利店滲透率從 2015 年的 32%上升到 38%,相比面臨「關店潮」的超商和賣場,便利店逆勢上場。

那麼,便利店會成為新零售的第一戰場嗎?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研究所所長王喜文指出,未來零售業的一個趨勢是基於大數據的數據製造和銷售,「從生產製造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將用到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帶動生產效率和銷售的提升。」

張澤看上的是還沒進行信息標準化的便利店,而其背後是大數據的生意。

數據顯示,當前國內至少有560萬家便利店,除去羅森、711、全時等標準化品牌,國內雜牌、夫妻便利店(俗稱「雜貨鋪」)居多。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6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指出,全國便利店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城市便利店發展差距較大,全國便利店品牌已達到262個,其中上海、深圳、南京的便利店品牌均超過了10個。便利店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競爭壓力也在進一步增大。

除了上海、深圳便利店發展水平較高以外,北京、廣州便利店的發展水平與日本等成熟市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南方沿海地區便利店發展較好,長江以南典型的消費方式是24小時便利店,北方被大部分小超市、夫妻店佔據,而西北、西南內陸地區便利店發展還較為落後。

這意味著,在這個沒有統一品牌、大部分便利店沒有信息標準化的市場里,蘊含著巨大的商機。作為線下人群的流量入口,便利店可優化的空間很大。無論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還是在鄉鎮上的小型超市和便利店,它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經營方式——店主從當地的批發商採購,然後上架銷售。

「傳統的雜貨鋪行業,需要信息透明化和標準化,」張澤表示,這個行業很需要整合線下的零售批發商綜合信息,整理價格,為雜貨鋪提供更便捷獲取產品價格訊息和進貨渠道。因此他成立了這麼一個平台「貨圈全」,希望打破零售行業進貨價格信息不透明的狀態,以互聯網技術切入傳統市場,做標準化信息服務。

信息標準化,意味著數據,有了數據就可以進行增值服務。張澤說,有了大數據便能做定製服務,擁有大數據的平台會像雜貨鋪的總部大腦,為每一個單店做進出貨數量定製,根據社區特色設計空間服務等。

實際上,早已盯上這塊蛋糕的不止貨圈全一家,中商惠民、掌合天下,更有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的零售通以及京東的新通路等早已入場。但同樣作為B2B的平台,它們在供應鏈服務上各不相同,比如,中商惠民的模式是直接對接廠商,給便利店提供全套的供應鏈服務;掌合天下在每個地區建立服務站,向批發商提供諸如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營銷管理和品牌推廣等服務的路徑,貨圈全則不涉及物流和交易。

便利店生意,換句話說,是社區的生意。第一太平戴維斯區商鋪負責人朱兆榮表示,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忙,便利店和雜貨鋪成為城市人群更便捷的選擇;另一方面,大型超市裡的貨品未必是專業性和針對性很強,這也使大型超市的競爭力有所減弱,而便利店的生意反而好起來的一個原因。

在提出的新零售業態中,線下的經營與線上供貨及物流配送的結合會更加緊密,也會因此催新生出一大批創新性很強、成長性快的新公司。而便利蜂,便是在這樣的情況誕生,它的出現,能否為國內零售領域創業帶來新時期?

2016年12月,便利蜂成立,管理團隊大部分來自於鄰家便利,而鄰家便利是7-11 中層管理人員離職集體創業的產物。也就是說,便利蜂在選品、供應鏈管理和貨品陳列上等方面上,吸收的是7-11先進經驗。

區別於傳統便利店,便利蜂推出了完全自助開發的APP,並支持四種業務:一、會員支付,使用便利蜂APP,自動選擇最優優惠券,一步完成支付;二、會員自助購物,自助結算,出店時只需出示支付憑證即可離店;三、預訂自提,提前下單預訂商品,由店員給準備好,到店直接提貨;四、配送到家。

雲啟資本認為,便利蜂在提供的線上選購-線下自提/送貨上門場景中,商家可有效減少店面前台的商品存量,將存貨從前台移至後面,從而變相提高了物理貨架面積。

2017年2月,便利蜂的出現成為熱議話題。「便利蜂」的模式是否意味著傳統便利店變革的方向,是否成為國內零售業的新業態?更有人將便利蜂拿來與Amazon Go相比。

Amazon Go是亞馬遜最近推出的實體零售商店,下載其APP,掃描二維碼進入「Amazon Go」商店購物,就可以在貨架選購。據介紹,該新型零售實體店採用了新的技術,即自動甄別店內商品是被拿走還是被放回,並將信息傳到消費者的虛擬購物車中,最終在APP上完成商品結算。消費者離開商店之後,系統會自動發送一張電子小票,包括購買商品的價格和信息。不過,目前商店處於內測階段,預計今年將會正式開放。

從便利蜂的體驗和Amazon Go介紹來看,前者仍屬於輕量級革新,後者則有新技術加持,尚不能同日而語,但可以看出的是,國內外都在探索「新零售」模式。

據福布斯報導,在美國,每10美元的消費當中,有9美元花在實體商店,線上零售的總營收雖已達到3600億美元,但仍遠遠落後線下商店的4萬億美元。以沃爾瑪為例,2015年的營收約4820億美元,線上電商收入為140億美元,亞馬遜則為1070億美元,就算亞馬遜獨佔整個線上零售市場,總體營收仍大大落後沃爾瑪。

亞馬遜若想要超越沃爾瑪,必須擴大其線下零售的營收,這也是亞馬遜進軍實體商店的原因,而Amazon Go便是亞馬遜的利器。

Amazon Go要實現識別商店內的每位消費者以及挑選的商品,需要龐大的運算力和精確性,但對亞馬遜並不是太大的難題。目前亞馬遜超過有2.44億的活躍用戶達及5400萬的Prime用戶,用戶基礎和所沉澱的數據足夠龐大,且它有透過強大的資料分析能力,按地區需要決定商店內的產品組合。亞馬遜豐富的物流經驗和知識也能幫助其快速調整店內商品,除了沃爾瑪之外,其他競爭對手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亞馬遜的規模並與其競爭。

Amazon Go的案例則表明,線上電商巨頭走向線下實體店的可能性會更高。經過數年積累,線上擁有的大數據和分析技術等擁有巨大的優勢。國內亦然如此,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O2O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約45%。另一方面,雲計算、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技術的應用正在推動電商平台的服務升級。

而新零售若要實現,除了據線上技術的加持,也需要供應鏈管理、多店運營、客戶服務等硬實力,而這些正是線下實體店的優勢。

2016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提出「鼓勵線上線下優勢企業通過戰略合作、交叉持股、併購重組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場資源,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型市場主體」。

實際上,當前電商巨頭們正通過資本的方式,從線上走到線下布局。早在2012年開始,它們就從線下布局了。

2012年,阿里試水天貓超市,一直到2015年其菜鳥的倉庫逐步建立完畢,基本接入社會化物流;2014年3月,阿里以53.7億港元對銀泰商業進行戰略投資, 2016年9月與蘇寧各投資10億元成立「貓寧電商」——這也是蘇寧從實體店觸網從下往上走探索新商業零售場景的嘗試;2016年末,阿里投資的易果生鮮接手永輝超市轉出的2.37億聯華超市股份,成為二股東;今年2月阿里又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同樣老競爭對手京東也在積極布局線下:2015年4月,京東重點產品京東到家上線,8月以43億美元戰略入股永輝超市,10月宣布成立京東超市,2016年6月,京東和沃爾瑪達成O2O合作;2017年在京東年會上,劉強東表示將在2021 年前成為電商霸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網路零售交易總額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此前的數據顯示,2014年網上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9.7%,2015年網上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3%。也即是說,當前網購增速放緩,但線上線下在繼續融合,零售巨頭通過聯盟形成優勢互補的融合模式,推動零售業資源優化配置,而便利店作為流量入口最重要的一環,也正在悄然變革,成為新零售重要的一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