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記憶中的山城老巷子

老巷子之於重慶人,猶如衚衕之於北京人,里弄之於上海人。不同的是,重慶老巷上坡下坎、七彎八拐,極富想象力和獨特韻致。重慶的老巷子主要集中在原九開八閉的十七個城門之內。多因手工業作坊格局而得名,比如說打銅街、木貨街、草藥巷、鐵匠街、瓷器街、新老衣服街、棉花街等等。

高高的石梯,深深的老宅院,大宅院里高高的石門坎,斑駁的黑色土漆雙開大門,雕花的木欄杆,四方形的天井和長著青苔的院壩......重慶的老巷子、老街坊,沉澱著重慶的文化,重慶的文明,重慶的歷史。

1

清真寺巷

沿十八梯下行至石階中段,右邊有兩根電杆處。因此地建有清真寺而得名,清真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由河南來渝穆斯林馬文升倡議,穆斯林群眾集資修建。20世紀末被拆除,位置位於今重慶穆斯林大廈。1930年9月7日,重慶各界抗敵後援會機關報《大聲日報》在清真寺巷16號創立,1934年2月停刊。

2

善果巷

沿十八梯防空洞大門側廁所處巷口進,上行即善果巷。清末,居民為方便夜間行人,自發湊錢買油點燈,取善果有報得名。此處曾設有觀音廟一座。1940年被日機炸毀后,在原廟地修建棚戶安置被炸居民,廟主后又重新修建此廟,「文革」時期被毀。

3

永興巷

因永興當鋪而得名,民國初期此巷也稱永興當巷。永興當鋪系陝西幫客商吳壽庭、賀華清於1919年創立。位於今永興巷14號。

4

打鑼巷

沿石灰倉下行,至三岔路口,右拐進打鑼巷。因舊時鳴鑼報時得名,該巷子坡度很陡,頗有重慶老巷子的特色!

5

白象街

重慶一條古老的街道,南宋時,在此設有「招賢館」,廣納有識之士,共謀抗擊蒙軍大計。1886年於此成立最早的重慶有線電報局。1891年後,英美日等國在此開設洋行、碼頭,是人煙興盛的鬧市區。

6

道門口

「道門口」,因川東道署而得名。「道」是古代的一種職官名稱,是地方省與府、州之間的高級行政長官。確切地說,是省里派往地方行政區域的特設機構。在清代,「道」這級行政長官稱「道員」或稱「道台」,民國初年,改稱「道尹」,為正四品官。川東道署,就被民間習稱為「道台衙門」。

7

打銅街

道門口對面即打銅街。山城步道規劃九條,此街在山城第一步道行程段內。清代開始,重慶城的銅匠們便帶著鑄銅工具,三三兩兩的來到現在的打銅街,打銅街的名字由此喊響了。這是一段不足400米的斜坡,只有8米寬,傾斜不下30度。上世紀40年代初,朱自清坐黃包車下打銅街,曾被驚出一身冷汗,這在《朱自清散文全編》里也有記載。

8

太華樓二巷

沿打銅街下行至陝西路,沿陝西路西行至拐彎處,左拐下行即太華樓二巷。太華樓二巷原名太華樓街,清末因有太華樓飯店得名,1982年改為此名。清末民初,太華樓是錢莊集中地,1927年創辦的「安康」錢莊、「義哼」錢莊,1941年創辦的「正和」錢莊,1942年開設的「永成」銀號都設在太華樓。

9

下洪學巷

出太華樓一巷,沿解放東路西行一百米左右,左拐進下洪學巷。 因此處有文廟,過去辦有黌學,該巷位於文廟之下得名黌學巷,后改「黌」為「洪」。1905年川東師範學堂,1935年農民銀行總行重慶分行,1938年航空總公司售。

10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起於南紀門,至於領事巷,幾乎全由梯步組成,體現了山城特色,曾被評選為重慶「最美小巷」。小巷處較場口鬧市之中,卻獨得安靜。巷子靠山臨江,難以想象一里之外即是林立高樓,車水馬龍。棧口的小賣鋪,屋頂的臘肉,圍坐聊天的老人,老巷裡的時間似乎走得慢些......

當然,除了這些,重慶還有很多很多

在東水門、望龍門、太平門、儲奇門、南紀門、千廝門、十八梯、歸元寺、凱旋路、白象街、巴縣衙門一帶的背街,

至今還殘留著一些孤獨的

深藏著老重慶記憶的街巷

如今,許多老街舊巷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

正在被擠壓,甚至慢慢的被湮滅

重慶自然也不例外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一座城市

無論她正在披上如何光鮮亮麗的外衣

她的靈魂和性格,只有在那些老巷道

在那些即將消失的城市印記里

才能等到真正淋漓盡致的體現

而這些地方都在漸漸的消失

再不去就真的來不及了

讓我們抽空去看看那些

微微時光留下的山城重慶吧

「重慶風光看不夠,重慶老街憶不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