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彭水:退耕還林推動綠色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原標題:彭水:退耕還林推動綠色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退耕還林碩果喜人

奇異果基地

平安鎮梨子基地

林下養蜂

油茶林下種植魔芋

經果林基地

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是貫徹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意義重大。近年來,彭水以退耕還林為契機,推動綠色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4年至2016年,彭水新一輪退耕還林計劃任務20萬畝,規模列全市第一。截至目前,已完成退耕還林17.9萬畝,佔3年計劃的89.5%; 依託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新建和鞏固退耕還林經濟林基地14.8萬畝,覆蓋貧困村96個、貧困戶20600戶、貧困人口72100人,帶動貧困農戶戶均增收2200元。

隨著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持續推進,這一數據將不斷被刷新。

建機制強基礎 上下聯動

自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啟動以來,彭水通過摸索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新一輪退耕還林的實施意見》和《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管理辦法》,並得到市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在2015年全國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全國7個代表縣之一,彭水代表重慶作交流發言。

彭水的退耕還林工作成績有目共睹,退耕還林穩步推進,離不開靈活變通的工作格局。

「以前有問題還得跑到林業局諮詢,現在每個鄉鎮(街道)林業站都有專人負責,問題都能很快得到解決,確實省心不少。」彭水縣善感鄉石盆村村民王大慶有感而發。

退耕辦是聯繫各鄉鎮(街道)退耕還林工作的紐帶,是退耕還林工作的中樞神經。為了確保退耕還林有人抓有人管,彭水縣林業局以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為契機,將退耕辦設為常設機構,負責對退耕工作的日常指導和檢查驗收等工作。

為更好地發揮退耕辦的紐帶作用,彭水統籌協調縣編辦、縣人力社保局等部門,通過考調和公開招錄方式,選拔專業技術人才組建「新一輪退耕還林辦公室」。

截至目前,已通過公開招錄方式,在鄉鎮(街道)選拔了4位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退耕還林隊伍當中。同時,推行林技人員分片蹲點聯繫制度,全面做好退耕還林服務工作。

為全面推進新一輪的退耕還林工作,彭水經過摸索,創新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明確補助政策、組織實施、保障措施等,為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奠定了堅實基礎。

謀規劃建基地 產業脫貧

6月4日,彭水縣平安鎮大竹村村民殷安奎一大早就來到自家果園鋤草。不管颳風下雨,每天早上他總是習慣到果園逛逛,在他看來,300畝的果園不僅孕育著甜美的果實,更孕育著自己脫貧致富的希望。

乘著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東風,2014年,殷安奎貸款包下了村裡的一片十幾畝林地。風吹日晒,日復一日,經過辛勤地栽培,果樹成活率高,產量更是一年高過一年。腰包越來越鼓,脫貧致富的信心也越來越高,2016年,殷安奎又包下200多畝的土地種植李子樹。

「退耕還林不僅保護了生態,還鼓了農民的荷包,脫貧致富只是時間的問題。」說起新一輪退耕還林后家鄉的變化,殷安奎興奮地說。

在彭水還有很多像殷安奎一樣以退耕還林為機遇,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脫貧致富的貧困戶。

近年來,彭水立足「特色效益林業」定位,把退耕還林作為抓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手段,將統籌退耕還林與林業產業發展有機結合。

為確保退耕還林沿著特色化、高標準、強競爭力方向發展,同時結合特色產業發展,彭水堅持造林適生的原則,選擇適合彭水立地條件的油茶、青脆李、核桃、李子、紅椿等優良品種,相對集中成片,規模打造經濟林產業基地,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為此,彭水結合實際,在鄉鎮(街道)退耕還林工作中,確定了在每個鄉鎮(街道)規劃建設高標準經濟林產業示範基地,相應跟進基礎設施建設和鏈接鄉村旅遊,示範帶動全縣退耕還林,使其培育成產業脫貧的主力,努力實現退耕還林工程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精準脫貧相結合、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三結合」目標。

作為全市7個森林資源大縣之一,彭水森林資源豐富。近年來,彭水以退耕還林為重點,在39個鄉鎮(街道)分別集中連片打造相對集中、規模達1000畝以上的林業產業基地,配套跟進設施建設和鏈接鄉村旅遊,力求實現林旅融合,示範帶動全縣退耕還林,以效益林業助推脫貧攻堅。

規劃到2020年,全縣實施退耕還林4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其中經濟林達32萬畝,全部投產後可實現產值30億元,相當於目前彭水縣農業規模,農業生產從一年生植物向多年生植物根本性轉變。

可持續促增收 成效顯著

「以前種地靠天吃飯,脫貧都是問題,更談不上致富,現在退耕還林了,致富小康有信心了。」彭水長生鎮龍匯村村民葉佑培覺得,日子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的實施密不可分。

葉佑培說,作為村民的貧困戶,一直以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4畝地種玉米過活。玉米作為唯一的經濟來源,一年2000多元的收入難以支撐家庭開支。

後來,葉佑培將自己的土地以每畝近200元的價格承包給了當地的一家名叫朋然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並加入當地的農業合作社務工。

「感覺是自己給自己打工,工作起來肯定更有勁,這可比外出打工強多了。」葉佑培說,算上租金就頂得上種一年的玉米,加上自己在合作社的務工費以及投資入股后的分紅,再怎麼一年收益也能上萬元。

在彭水當地,像葉佑培一樣靠著土地出租、入股分紅等措施脫貧致富的村民不佔少數。這得益於彭水創新合作模式構建現代林業經營體系的成果。

農民致富是根本,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對於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為此,彭水積極開闢新的生產門路,培植後續產業。在種植建設方面,宜林則林、宜經則經,大膽支持和依靠農村中的能人,發展龍頭企業和各類公司;積極開展資本運作,通過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壯大公司實力,充分發揮帶動作用,確保退耕戶增收致富。

通過「業主承包」模式,彭水主推業主(大戶)承包、股份合作和農民專業合作,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嚴格實行合同制管理,確保退耕還林造林成效。

同時,積極探索委託集中代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農民收益。即在建設期間,由退耕農戶委託鄉鎮(街道)林業站或其他經營主體,對退耕還林工程造林質量、撫育管護、資金管理進行集中代管。退耕戶將直補資金作為管護經費,並成立理事會對管護工作進行監督。5年見成效后,代管方將林地交還農戶管理,所有收益歸農戶所有,對農戶不能自行管理的繼續代管,確保經營效果。

實踐證明,個體承包既符合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符合當前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退耕還林獲得持久動力的有效方式。只要農戶自願實施退耕還林,縣林業主管部門無償提供作業設計、技術指導等服務,同時根據農民需要和地情實際,由政府為種苗「買單」;對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的,政府根據產業發展政策給予補助,從而扶持這部分農戶實施好退耕還林,促進增收。

重配套抓效益 科技支撐

完善的保障措施是穩步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的基礎。自2015年起,彭水整合各級財政資金,統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

5年內,彭水縣財政每年在生態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重點用於種苗補貼、管護等支出。凡是由業主集中經營規模超過1000畝的,配套解決3%-5%的農用設施建設用地指標。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面向林農等生產經營者的小額貸款扶持機制,鼓勵林業龍頭企業募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

採取「公司+苗圃+育苗戶」的方式,建成各類苗圃基地1000畝,產苗1100萬株,保障工程建設種苗需求。同時,積極開展引種對比試驗工作,引進適合彭水土壤和氣候條件優良品種,加大地方優良鄉土樹種的選育和推廣工作,提高種苗良種使用率。

科技是引領發展第一內動力,林業發展不能走「老路」,要創新同樣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為提升林業產業科技創新含量,彭水縣林業局加大了林業調查信息系統的建設,利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數字化技術,現場確定退耕還林區域、坡度、面積等指標,提高設計精度和工作效率。

林業產業的創新發展,打造專業的林業產業科技創新團隊是關鍵。彭水通過採取購買服務方式,聘請大學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組建林業產業科技創新團隊,推行科技特派員服務制度,為退耕還林業主提供科技服務,同時培養本土技術人才,並組建5個技術指導組對鄉鎮(街道)退耕還林進行全程技術指導,確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達標。(唐楸 劉欽 圖片由彭水縣林業局提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