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得外向開朗一點,因為孤獨是「要命」的

社會好不容易發展到今天,我們開始接納個性與不同。

比如,一個沉默不語、拒絕交流的人在過去或許被認為是「有問題的」,但現在我們願意認可「他有他自己的世界」。

然而,令人憂傷的事實是,孤獨這件事確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它……傷害生命。

事實上,科學家發現孤獨與疾病 、健康之間的相關性已經很久了。早在1996年,一項針對同性戀的研究就發現,同為HIV感染者,相對於未出櫃者,出櫃者更能抵禦病毒、保持健康;而那些孤獨的HIV攜帶者,不管他們是否已經出櫃,病情的惡化都會更加迅速。

多年來,大家認為孤獨不過是一種性格,頂多算是一種並不嚴重的「心病」。但事實上,它是比煙酒和肥胖更威脅人類生命的致病因素。根據70個相關研究的綜合分析結果,孤獨將個人死亡率提高了26%。

那麼,孤獨到底對我們的身體做了什麼?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蒂夫·科爾教授與芝加哥大學社會心理學家約翰·卡喬波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選取了8名社會關係最安全的人和6名最孤獨的人,採集了他們血液樣本。

然後從血液樣本的白細胞中分離出遺傳物質,觀察其DNA的狀態。他們發現,有209條基因的表達反應在孤獨組和非孤獨組之間呈現顯著差異,而這些基因中有很多都與炎症免疫反應有關。

(白細胞負責包圍、吞噬入侵體內的病菌,是人體的安全衛士,當體內的白細胞高於正常值,那很可能是身體出現了炎症,也就是身體說被病菌入侵了。)

對比社交安全組,孤獨組成員體內編碼人體炎症反應的基因激活程度更高,這意味著他們將表現出更高水平的炎症。

(炎症是人體對損傷和病菌入侵的防禦機制,它對於急性感染是有益的,但持續時間長的慢性炎症,會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轉移性腫瘤等疾病。)

與此同時,孤獨組成員體內一些參與對抗病毒感染的基因受到抑制。也就是說,孤獨導致你身體的免疫系統不願意去對抗病毒。

如此說來,孤獨改變了人體的基因表達,長期有孤獨感的人體內與觸發炎症反應有關的基因表達過多,而與抵抗病毒有關的基因表達過少。

在後來規模更大的多項研究中,相同的結果多次重複出現。

科學家們還發現,基因表達的這種改變與孤獨之間還有某種「互相促進」關係,反過來,基因表達出現這種變化的人群,會變得沉默寡言、孤獨感加深。

也就是說,一個人很可能陷入越孤獨越脆弱、越脆弱越孤獨的惡性循環中。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自認為享受孤獨,你會因為怕死而強迫自己去社交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