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零售,不是線上企業開實體店,線下企業開淘寶店那麼簡單

當年電商高速發展的時候,喊出來的口號是顛覆實體店,作為實體店的革命者,的確在前期,打的實體店沒有還手之力。但最近,好像線上的企業迷上了開實體店,亞馬遜,噹噹,淘寶,京東,沃爾瑪,小米都不約而同的發力實體店,那些原來做實體店的遺老遺少們,還在一旁說風涼話,看吧,自己要革線下店的命,其實還不是自己想開實體店。誠然,古代的哪個農名起義軍在推翻了皇帝之後,自己不想當皇帝的?不想開實體店的線上企業不是好的新零售。

線下店的生意真的不好做嗎?

線下實體店的生意不好做了嗎?這要看從那個維度來看,對於一部分實體店來說,的確是這樣,對於這一部分的商家來說,打敗他們的只要有以下的一些因素。

首先,他們敗給了高房價,在這20多年的房價高歌猛進的過程中,除了摧毀了年輕人的買房夢之外,所帶來的附屬效應,就是讓一大部分商家淪為了房東的打工仔,辛苦一年,基本上賺的錢都交給了房東。即使這樣,還要少想抱佛,祈求房東在第二年的租金漲幅不要太大。

其次,他們敗給了馬雲們,馬雲們讓消費者享受足不出戶就像實現買買買的過程中,不僅把消費者黏在了電腦屏幕前,也斷了實體店的命根---客流。一邊是房租,人工,費用節節攀升,一邊是客流銷量節節下滑,很多商家都是在這一升一降中被碾壓。在大城市實體店被截留,客流下降如果怪馬雲們還能說的過去的話,那在廣大的三,四,五線城市,馬雲們可不願意背這個鍋。目前的城鄉二次元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北上廣深巨大的虹吸效應推動下的持續繁榮,而廣大的三,四,五線城市如同母親被吮吸的乳房,日漸乾癟,絕大多數城市都是人口凈流出,且流出的都是一些年輕,有知識,換句話說就是有消費能力的,他們帶上他們的夢想和錢,去了大城市,而留守的老弱病殘們無法支撐眾多實體店面的銷售需求,除了倒閉,好像也別無選擇。

最後,實體店的老闆其實是敗給了自己,在感知到已經受到了各種影響,銷量開始下滑,掙得錢越來越少的時候,只是被動的等待,希望扛過這一陣,也許過段時間生意會好起來,結果如同溫水煮青蛙,生意越來越不好,現金流和商家的耐心在一點一點的損耗,直到有一天發展自己已經無法再扛下去了,關門成了僅有的選擇,沒有之一。

以上這些生意不好,關門大吉的商家都著一些共同的特點,靠天吃飯,經營規模比較小(可能就是夫妻老婆店),大多數是單店經營,缺乏更多的引流手段,店鋪經營的專業化水平低,接收新事物比較慢,所以在生意的自然進化過程中逐漸消亡也是一種商業的自然規律。

是不是所有的實體店生意都不好做了呢?非也,即使是在實體店關店潮最興盛的年代,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很多實體店企業銷售業績在不斷的增長,幾乎每天都有新店開業,這其中既有商業地產翹楚萬達,一家家新開業的萬達廣場把他們的老闆王健林推上了首富的寶座,還有店面每天都在增加的麥當勞,星巴克們,他們的新店不斷的佔領者一線二線城市最好商業地段,在三,四,五線城市也能看到他們客流如織的店面,他們的高速發展與一些實體店的關店潮形成了一幅鮮明的具有後現代風格的悲喜風情畫。不過馬太效應早就已經給出了定論,這是一個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世界,當你自己沒有變得更強,被更強大的強者消滅,原本就是一種自然規律,管你是兔子,狐狸,還是野豬呢。

電商開的實體店還是原來的實體店嗎?

在前些年,實體店被電商打的沒有還手之力,但這兩年隨著電商不斷拓展線下市場,那些實體店的老闆們又騷動起來了,秒變吃瓜群眾,「看吧,線上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吧,還是要回頭做線下生意,當年還說要革了線下的命呢」,這或多或少的讓人感受到了孔乙己的迂腐的味道,但現在的電商開實體店是因為電商不行了嗎?

雖然,從增長數據來看,現在的線上零售的增長的確沒有前些年那麼靚麗,由增長百分之幾百,百分之一百多,回落到現在的百分之幾十,但這正如我們國際的GDP一樣,雖然增幅有所回落,但環顧全球,和人家少的可憐的百分之一左右的GDP相比,我們仍然是在「高速」發展,電商也亦然,單純從增速來說,仍然甩了傳統零售幾條街,只是和自己前幾年比,速度放緩了些,但遠遠還沒有到不行了的悲觀境地。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電商的發展仍然是新興經濟的龍頭,最新的消息是亞馬遜的股票超過了1000美金,貝佐斯也將取代雄霸了世界首富十幾年的比爾蓋茨,問鼎世界首富的寶座,亞馬遜的市值也逼近了5000億美金,阿里巴巴也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金,所有這些說明電商目前仍然是宇宙中心。

那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些電商為什麼突然熱衷起了開實體店,他們開的實體店,和原有的實體店又有哪些分別呢?

這些電商所開的實體店,也原有實體店的分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流量的先後順序不同。原有的實體店,是在開店之後,靠地段,店面裝修,產品等因素去吸引消費者,增加店面流量,而這些電商開的實體店,在線上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知名度和冬粉量,已經是知名的IP,也就是自帶流量,使得這些電商開的線下店,從開業的第一天起,就不用為流量發愁,以前實體店最引以為豪的地段,地段,還是地段的零售選址聖經,也在這些自帶流量的IP面前,變得不那麼重要,最近很多小米之家的選址我們就可以看出,有很多店面並不是繁華且客流很多的地方。

2,開店的目的不同。以前實體店,開店的目的是為了生存,畢竟線下就是自己的所有,任何虧賺都關乎生死。而目前這些電商所開的實體店面,短期的經營壓力都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在線上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知名度和資金,拿出一部分資源試水線下,不會傷筋動骨。同時,線下店面還能更好的解決線上店面無法體驗所帶來的短板,有可能實現1+1>2的效果。所以,電商開的實體店的目的,更多是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好的購物體驗,是線上銷售的延伸,從而通過線下體驗來帶動更多的線上銷售,這一點和原有的實體店有著本質的區別。

3,軟硬體的配置不同。以前的實體店,特別是單一經營的實體店,在很多軟體和硬體上都比較原始和落後,即使是原有的線下連鎖店,雖然比單店經營有所進步,但只能說在硬體上改良了一些,但總體裝備依然落後。舉個栗子,單個店面的經營就好比步兵,店面位置,大小和裝潢也就是你拿的是三八大蓋,還是加特林重機槍,而連鎖經營的實體店,無非實在步兵基礎上,有了機械化坦克,火炮的支援,但現代戰爭需要制空權和制海權,而現在電商開的實體店,已經事先掌握了制空權,電商開的線下店面從店面的裝修,到產品的配置,到支付手段,到購物的便利性,線上線下數據的共享等方面,完全是從數據出發,有針對性的來進行布局,所以,這是一場非對稱的戰爭,傳統實體店的失敗在戰爭之初就已經決定。優衣庫在進行線下店布局的時候,從app幾百萬客戶的分佈,到電商的購買消費者分佈,分析出,那個城市的app安裝客戶教過,通過線上購買的客戶越多,數據累計到一定的程度,那裡就可以考慮開實體店面了,所以每一家店開業都客流爆棚,這是在開業之前就已經做足了功夫的,但傳統零售店面,往往很難做到。

4,流量獲取的成本不同。傳統的實體店,在高昂的租金,連年增長的人工等各項成本不斷增加的前提下,是很難消化的。以前說線上引流成本低,那已經是陳年舊事了,現在線上一個精準流量的成本在10-300元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線下引流成本的優勢又凸顯了出來,由於這些電商本身自帶IP,使得他們開的每一家實體店面,都會變成一個流量的虹吸池,不斷的把線下的這些流量虹吸到自己的app或者線上店,這在現在連阿里巴巴都缺流量的現實環境下,給線上店帶來了更多的新鮮血液,讓線上店可以活的更好。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推動零售業發展的,還是消費者的買買買,強勁的消費力,總要找到一個出口,哪怕國內花不完,還可以任性的到世界各地買買買,如果在滿足目前所有的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包括更快,更好的體驗,更好的服務的前提下,能夠最大化的佔有消費者的時間和他們的購物的硬體(電腦和手機),你就是下一個贏家。這就是新零售要做的事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