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研發卓越課程,創造卓越人生——班本課程的價值、定位與開發

怒放的生命汪峰 - 汪峰2017經典歌曲新編精選集

研發卓越課程,創造卓越人生

——2013新教育實驗年會《蕭山宣言》

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

2013年7月,新教育人匯聚浙江蕭山,探討卓越課程研發。我們形成如下共識:

教室是河道,課程是水流,兩者相得益彰,才會湧現教育精彩。

課程以人為中心,是師生生命成長的歷程。

課程的豐富決定著生命的豐富,課程的卓越決定著生命的卓越。

我們認為的課程,是全方位、全過程的,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師生共同經歷的課程,不是一堆知識的羅列,而是讓知識擁有生命的溫度,通過一組生命體驗的過程,讓我們成為具有德行、審美、情感、智慧和能力的人。卓越課程,就是最大程度地實現人幸福完整的可能。

我們認為的卓越課程,應該實現新教育實驗「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應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本;應該經歷浪漫、精確、綜合三個階段;應該充滿驚奇,觸及靈魂,生命在場;應該實現知識與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鳴。

我們倡導的卓越課程研發,是指在新教育理念引領下,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為基礎,鼓勵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和新的整合創造,通過課程的創新使教室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帶領學生經歷體驗、合作探究,建立知識與世界、與自我的內在聯繫,將所有與知識的遭遇轉化為智慧,從而使師生生命更加豐盈。

我們建構的卓越課程體系構架,以民族、國家、人類生存與發展為背景,以生命的幸福完整為終極目的,以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及相關學科理論為潛在的理論工具,以活生生的人為中心,以生命課程為基礎,以公民課程、藝術課程、智識課程作為主幹,並以「特色課程」作為必要補充。

在我們的課程意蘊中,起點處,是人,是人的問題,是人的各種可能性;終點處,還是人,是人的問題的解決,是人的幸福完整的實現。這活生生的人,既是教師也是學生。學生不斷成長,教師不斷超越,這正是師生以穿越課程來共同書寫傳奇的新教育生命敘事。

只要行動,就能喚醒,堅持行動,就有奇迹。課程只能在課程中學習,研發課程必須首先穿越課程。研發,不是簡單地做加法,而是包含加減乘除在內的整合建構。實施,是一個卓越課程的終點,卻正是新的卓越課程研發的起點。

教師應該具有「我就是課程」的胸懷和氣魄,從一次次小的改進與創造開始,把自己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去開發。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師,成為新教育理念的踐行者、新教育文化的傳播者,成為卓越課程的研發者、完美教室的締造者。

研發卓越課程,創造卓越人生。

雖然路途漫漫,我們且歌且行!

新教育第十六屆年會十大卓越課程頒獎現場

......

班本課程的價值、定位與開發

作者|成尚榮

近兩年,在課程改革深化中,有一個概念比較流行,不少研究機構和學校、不少校長和教師都在對其進行探索,這個概念就是班本課程。應當承認,班本課程還沒有在課程理論中「登堂入室」,其科學性還沒有得到論證;在課堂實踐中,其規範性還沒有被真正建立起來,一系列問題尚處在探索階段。用朦朦朧朧、若明若暗來描述它是比較恰切的。因此,班本課程常常被質疑,使用者、實踐者也往往很困惑,會產生一些疑慮。有質疑是正常的,問題在於如果質疑和疑慮不解決,班本課程的探索就難以深入。經過合理的研究,筆者認為:班本課程有其存在的必然價值,我們應該對班本課程進行準確定位與有效開發。

一、在質疑與困惑中,確立班本課程的存在價值

如果我們作些概括的話,那麼可以看出目前人們對班本課程的質疑與困惑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已明確寫進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順著國家——地方——校本這樣的思路,再往下延伸,再往下推,提出班本課程,難免有為拓展而拓展、趕時髦的嫌疑,這是課改的創新嗎?第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概念是成立的,班本課程的概念成立嗎?有必要嗎?第三,當下學校課程已經比較「滿」,即使班本課程的概念是成立的,但學校究竟有多少空間是留給它的?教師的工作也已經很「滿」,他們究竟有多少時間、多大能力去開發它?班本課程開發可行嗎?

以上三個問題,涉及班本課程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顯然,這樣的質疑和疑慮有助於班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也有助於讓研究者,尤其是讓實踐者持更加科學的態度,更腳踏實地地去探索。

只有逐步消除疑慮,探索者才會更有自信地進行改革、實驗。對班本課程我也有一個學習、思考的過程。經過持續的研究,我對以上一些質疑和疑慮形成了一些基本判斷,結論是:班本課程的存在是必要的,有其存在的價值。

1.從課程政策的角度看,賦權成為課改的重點之一

我們簡要回顧一下第八次課程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其意義是課程權利的分享,以調動各方尤其是學校的積極性。這一賦權的理念在第七次課改時就開始顯現,當時就提出「國家安排課程」、「地方安排課程」。顯然,賦權成為課改的重點之一。放眼世界,我們不難發現,賦權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政策的共同主題。美國一直致力於建立「分權化的課程體系」,其中特別重視學生的作用,提出「學生是課程政策影響的對象,學生團體屬弱勢人群,但他們對課程決策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產生一定影響」。[1]世界各國課改的這一賦權的共同趨勢,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和學生開發課程的積極性,也給他們留下了開發的空間。班本課程的出現是政策賦予教師的權利,教師開發班本課程是享受、使用權利的體現。

2.從課改的領導路徑看,自下而上的路徑更受關注

隨著課改政策的調整,課改的領導路徑也在調整,即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路徑的結合,隨著課改的深入,自下而上的路徑更受重視,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自下而上更重視基層的力量,更重視校長和教師的參與,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正是在自下而上路徑的引領下,草根不僅不是沉默的,而且會發出富有創造性的聲音,課程才會真正成為希望的田野。因此,我們不妨這麼去理解,班本課程是自下而上生長起來的,它印證了斯騰豪斯「教師作為課程研究者」、施瓦布「教師作為課程實踐者」、吉魯「教師作為課程批判者」[2]的課程理念,並使之得以逐步實現。

3.從課程開發的主體看,凸顯了班級的主體作用

課程開發及其命名有不同維度,開發主體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維度。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正是從開發主體這一維度來研究和命名的,開發的主體分別是國家、地方、學校。於是,與國家、地方、學校相對而言屬同一個維度的班級,也可以成為開發主體,用「班級」來命名「班本課程」是順其自然的,也是無可非議的。班本課程凸顯了班級的主體作用,讓班級在課程的開發和管理中有了自己應有的位置。這樣,從開發主體出發,形成了課程開發的系列,也形成了課程管理鏈條,這有利於課程開發的系統思考和整體設計,也有利於課程的綜合管理。

4.從國外課程改革的趨勢看,班級設計、落實課程方案成為趨勢

1998年6月,日本教育課程審議會總結報告發表,該報告展示了21世紀日本新的教育課程構想,其一大特點就是新設「綜合學習時間」。新設「綜合學習時間」的主旨是各學校需要創造性地展開適合地區和學校的、有特色的教育活動,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學校創造性地展開……橫向的、綜合的學習。基於學生的關注、興趣的學習,培養自己發現課題、自己學習、自己思考、主體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3]這種新設的「綜合學習」,不僅由學校設計,也讓班級設計,即使是學校設計的,也往往落實在班級中。我以為,這其實就是一種班本課程。

基於以上四個角度的討論,我們可以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儘管當前還沒有為班本課程命名,但班本課程卻是課程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自然存在;班本課程是課程深化中教師們的一種創造,表現了他們對課程開發的願望,體現了他們的創造精神和能力;儘管其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仍需深入和具體討論,不過它已經顯現出其存在的價值。因此,我們應當去除疑慮,在質疑中不斷完善,滿懷信心去開發班本課程。

二、在學校課程體系中,逐步明晰班本課程的定位

對班本課程的探索尚處在初始階段,有不少問題尤其是班本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定位,還不是十分明晰。為此,我們需要在研究和實踐中使之逐步明晰起來。

1.班本課程性質的準確定位

課程理論與實踐都告訴我們,所有課程來到學校,都會經歷校本化的過程,成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因而都會擁有一個新的共同的名稱:學校課程。毋庸置疑,班本課程也應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部分、一種課程形態。我始終堅持認為,學校中所有的課程都是課程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都應是平等的,都很重要,「一個都不能少」,因為評判其地位不是以課時的多少和課程形態來決定的,所有課程都應是等值的,它們各有各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班本課程與學校課程的關係是明確的,問題是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關係還不明晰。它們的關係不外乎是兩種。其一,班本課程是校本課程的一個部分、一種形態,是「父子」關係。理由很簡單,班級是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自然包括班級,班本課程也應屬於校本課程。其二,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是並列的關係,是「兄弟」關係。理由也很簡單,校本課程往往由校長主持開發,嚴格地說,其開發主體是學校,這裡的學校並不包括班級。班本課程卻由班導和任課教師主持開發。以上兩種關係劃分都可以,不過,為了突出班級開發課程的重要性,我以為應以第二種關係為更好。

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並列,帶來的一個問題是,班本課程是校本課程的補充抑或是拓展嗎?這裡暗含著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將校本課程看作是為國家課程服務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已明確這一點),所以照理也不能將班本課程看作是為校本課程服務的。但實事求是地從另一個角度說,班本課程,無論是可開發的空間,還是開發的能力,與校本課程還是存在差異和差距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必大量地開發班本課程,而應將其定位為對校本課程的拓展和補充,這樣的定位至少目前是比較合適的。隨著改革的深入,班本課程的地位將被進一步提升,那時,再討論它與校本課程的深層關係也不遲,而且那時的討論可能會更成熟,定位更準確。

2.開發班本課程宗旨的定位

與開發校本課程情況相似,說到開發班本課程的宗旨,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為了進一步形成並提升班級特色。班級建設與發展的確需要形成班級特色,特色可以推動班級的個性和風格的發展。但班級特色總要有落腳的地方,在諸多可以落腳的地方中,班本課程是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因此,應通過班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進一步追求班級的特色,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宗旨止於此,遠遠不夠,否則,班本課程就可能成為班級特色的一個標籤。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形成、提升班級特色又是為了什麼?答案是明確的:班本課程最終是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一宗旨是由文化來決定的。班級特色的深處是班級文化,而文化的實質是人化,即以文化人,又以人化文,學生不僅是文化的體驗者、享用者,更是文化的創造者。班級特色說到底是班級文化特色,而班級文化說到底是班級的學生和老師創造的。因此,無論是班級特色、班本課程還是班級文化,其核心都是學生,是學生參與開發,是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正因為此,班本課程的開發,不應只從班級特色的追求出發,而應立足於學生髮展需求,著眼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形成、提升班級的特色。

3.班本課程主要特點的定位

大凡課程都有共同的特點,要開發完全不同特點的課程既無必要也幾乎無可能,同時,課程特點也是在比較中抽象出來的,因此,在與其他課程比較中,班本課程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班本課程更具綜合性。班本課程不是為國家課程服務,更不是為應試教育服務的。直白地說,它不應圍繞應試科目來開發,因此,圍繞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內容的拓展和加深的課程,不應作為班本課程,我們要堅決反對和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班本課程要以綜合性為主,應對學科課程進行統整,增強學科與生活的融合,超越學科的綜合性是班本課程的基本特徵。綜合,是指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心智;綜合,是指引導學生在學科的交叉地帶生成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班本課程更具實踐性。班本課程是以實踐為主的課程,而實踐的主要形態是活動。綜合性決定了班本課程的重點不是追求知識,它的實施途徑也不是課堂。強調實踐性,就必須力避把班本課程的實施當作變相的課堂教學。堅守實踐性,是為了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在調查訪問中,在動手操作中,在遊戲中,在田野里,在社區中,在企業里,生長興趣、愛好,培養特長,生成實踐智慧。

班本課程更具班級文化的情境性。班本課程在班級文化土壤里生長起來,又促進了班級文化的發展。班級文化情境凝聚著班級的文化願景,體現了班級的文化認同,折射著班級師生的個性特點,最終形成班級風格。所以,班本課程可以視作班級文化以至班級的另一個名稱。

4.班本課程類型的定位

班本課程的類型怎麼劃分?按著通常的劃分,有廣義與狹義兩個維度。所謂廣義班本課程,是指所有課程的班本實施,準確地說,這些課程其實都是班本化實施,因為,課程最終是落實在班級中的。所謂狹義班本課程,是指班級單獨開發的課程。顯然,廣義班本課程量大,而狹義班本課程量小,但它更具特色,更有意蘊。廣義與狹義班本課程的結合,形成了班級特有的課程景象,進而形成豐富的班級文化氣象。

從呈現的方式來劃分,可分為顯性的班本課程和隱性的班本課程。隱性班本課程又有兩種情況,一是班本實施的所有課程,包括狹義的班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教師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按著班級的實施情況和自己的意願,加以調整或修正,使之更符合班級的教學對象和教學情境。從名稱上看,它們仍然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其實,已悄悄地演化成了班本課程。二是班級環境,如班訓、班風、班級規則、班級運行的程序等,這些都是隱性的班本課程。專門開設的、狹義的、顯性的班本課程固然重要,而彌散性的、滲透性的隱性班本課程更為必要。

三、在激情與理性的統一中,合理開發班本課程

班本課程的合理開發,既需要激情,又需要理性,需要激情與理性的結合與統一。合理性,是班本課程開發的應有追求。強調合理性,可以警惕和防止班本課程開發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警惕和防止班本課程開發中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現象。

班本課程由誰來開發?班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班導應是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師作為開發主體,並不排斥校長的指導,但校長絕不是主體。同時,教師開發,並不意味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相反,學生是主動的、積極的參與者。我認為,與其他課程不同,班本課程更需要學生的參與,我們甚至應當確立這樣的主導理念、追求這樣的境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是班本課程真正的開發者。說到這兒,既然有班本課程,那能不能提師本課程呢?我以為沒有必要,也不科學,因為所有課程都應由教師去二次開發和實施。

班本課程根據什麼來開發?班本課程開發的根據是多元的,但多元的根據,不能讓班本課程開發陷在複雜化的糾結中。從制度上看,班本課程應當依據學校課程的總體規劃,這樣,才能讓班本課程融入學校課程體系之中,與其他課程形成育人合力。從與校本課程的關係上看,班本課程更要與校本課程相統籌、相協調,如前所述,儘管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並列,但在特性上它與校本課程最靠近。與校本課程相統籌、相協調,才更能彰顯班本課程的獨特之處。從開發的原則上看,班本課程開發要基於學生的需要。校本課程也強調從學生需要出發,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只有沉入班級,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真正的需要。

班本課程開發的空間有多大?所謂空間,就是究竟有沒有時間可供班本課程使用。學校的總課時是有限的,已被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瓜分」得差不多了,幾乎沒有課時了。因此,為了保證班本課程的開發,學校應作整體規劃,給班本課程劃分一定的課時,這是從狹義班本課程開發的角度說的。廣義班本課程並不存在空間問題,而是在理念上、在對班本課程基本問題的把握上存在問題。班本課程的開發有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千萬不要以班本課程開發來佔滿學生所有的時間,給學生留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吧。二是千萬不要讓所有的生活都課程化,讓學生有一點自由自在的愛好吧。學生可能正是在自由自在的非課程中得到發展。三是班本課程尤其是狹義的班本課程要去求質而不是求量。

班本課程開發的規範要求是什麼?最突出的一個要求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班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綱要,明晰理念,釐清它與其他課程的關係,作出整體安排。

班本課程的合理開發,最終關涉教師的專業發展,尤其是課程能力,此外,要不要再往下「推」,比如究竟要不要提師本課程,這些問題,我們以後可以繼續討論。

《守望新教育》特別鏈接——

新教育學校文化表現在哪些地方?學校如何把新教育之魂「活出來」?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