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個地方都有一個音樂人聚集地

放到現在,很多人心中的搖滾聖地都不太一樣。有人可能會說得益於歷史文化悠久的西安、成都或是蘭州、銀川,因為這裡有大批植根於本地生長起來的、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音樂人如蘇陽、趙牧陽、野孩子、張楚。有人認為是石家莊,當然不僅僅是因為滋生了萬青等一批優秀搖滾樂隊,還因為這裡出刊過兩本值得收藏的搖滾雜誌:搖滾第一刊《通俗歌曲》,創刊於1986年,幾乎與搖滾同齡;以及一本既野雞又不著調的「搖滾」雜誌《我愛搖滾樂》。

但多數人心目中的第一名還是北京,從沒有哪個城市能湧現如此大規模,集中式的聚會。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早期的樹村。

樹村,身處京城的西北角,圓明園以北,其東北方向就是著名的迷笛音樂學校。又因房租便宜,地理位置好,緊鄰五道口的多個演出酒吧如D22、嚎叫、開心樂園,樹村以及周邊的后營村、東北旺村,逐漸成為地下音樂群落。就像昔日圓明園的畫家村、如今的宋庄一樣,這裡曾彙集過上百名從全國各地趕來、尋求音樂夢想的搖滾樂手,包括近20支已經成型的樂隊,如舌頭、木馬(後來解散,現為木瑪樂隊)這些已經發行專輯的樂隊。

舌頭樂隊↓

在樹村,大量樂隊搞的是新金屬、硬核、朋克、另類,極度窮困潦倒。他們很多人不樂意去上班,覺得有工作丟人,也影響創作,希望用音樂養活自己。他們租得起的房子永遠是低矮的棚屋和廂房,每天捂著被子練吉他,害怕因擾民被房東轟走。他們每天穿梭在昏暗的白熾燈和狹窄衚衕間,很少有人正常作息。也很少有人能攢下錢,偶爾演出分得二三十塊,最後基本都會招呼好友擼串喝酒花個精光,再趕早上第一班公交回家。

民謠歌手周雲蓬剛來北京闖蕩那會兒就住在樹村,一個月房租50元,他貼切地形容「那時樹村樂隊雲集,滿街全是打著鼻環、留著長發,渾身金光閃閃的男女搖滾青年。經常看到電線杆上貼著紙條:尋找貝斯,尋找鼓手。開心樂園是這些樂隊惟一可以演出的酒吧。經常可以在樹村的村口看到這樣的告示:今晚開心樂園,搖滾周末,下面是二十多支稀奇古怪的樂隊名字,門票十元。稍晚一點兒,村口的搖滾餐廳,各路牛鬼蛇神就攜家帶口地吃演出餐了,富裕的,還可以喝上幾瓶。繼而,浩浩蕩蕩地兵發五道口。」

樹村的樂隊不僅風格各異,也因為吉他手、鼓手、貝斯手們雲集,通常一個樂手會在好幾個樂隊充當角色。光相互排列組合就能演變出數不清的樂隊,所以當年的北京搖滾圈也有句「樂手八百、樂隊一千」的玩笑。

而就是這樣一個烏托邦式的大集體,他們混雜野蠻的生長方式,為北京帶來了一種更加嶄新、前衛的音樂,成長出了舌頭、痛仰、廢墟、病蛹、夜叉、誘導社等一批優秀樂隊。沒人強迫也沒人誘惑他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和環境,他們關於自己的生活有清醒的認識,也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如今,樹村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很多村民拆遷住進了樓房,新一批的搖滾樂手們也不會住到那裡去了。但在樹村,上一代樂手們仍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為夢想努力的青春,和他們的傳奇故事。

台灣女巫店

從街外面看上去,女巫店好像和普通的奶茶店沒什麼區別。小小的店面,過眼就忘的小清新風格,很難從眾多商鋪里跳脫出來。

但這裡卻是來台灣玩耍的文藝青年們所列必游清單里不可錯過的一站。它平日是一家咖啡館,每周四到周六的夜晚就會變身為有樂隊演出的live house,而且人滿為患。

在很多人心裡,女巫店是女權主義之家,是捧紅過一眾明星的live house,是別有味道的二手書店,是台灣文藝生活標杆。

說它是女權之家,是因為店裡的椅子上總會掛著各式各樣的bra。店裡規定如果顧客脫掉bra掛在椅子上,就可以得到一杯特調的「傷腎雙奶」。而廁所里總會貼著各種探討女性高潮的文章。

說她是台灣文藝標杆,是因為店裡的演出條件非常獨特,它要求所有演出都要不插電;作品必須原創;而且,以女歌手優先。

1996年,女巫店的創始人彭郁晶從台大社會系畢業,開了這間咖啡館。但平日客人不多,作為live演出的愛好者,彭郁晶決定把一部分空間用來做演出。又有感於當時台北的live house均以男性搖滾為主,她決定讓女性樂手在女巫店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20年來,許多台灣著名的女性創作者和地下樂團都曾在這裡駐唱,有陳珊妮、陳綺貞、張懸、雷光夏、盧廣仲、楊乃文、黃小楨、吳青峰、自然卷……形成了女巫店的獨特風格。

當年的張懸從高中輟學,從家中搬出來住,而簽約的唱片公司遲遲不肯出唱片,迫於生活壓力,張懸來到女巫店打工。當時她抱著一本厚厚的原創曲,吉他還不太會彈,但彭郁晶聽完清唱還是收留了她。後來,張懸努力練吉他,成了女巫店的音控師,一待就是六年。也正是在這裡,張懸認識了吳青峰,從此成就了一段無與倫比的美麗友誼。

2003年張懸在女巫店演出↓

在女巫店的網頁介紹上,寫著這樣一段話:關於女巫,人們總會聯想到一個又老又丑、把男人當工具的肥婆,這只是一個扭曲的神話。其實,我們生活中存在很多女巫,她們不一定胖或瘦,美或丑,但她們充滿能量和自信,勇於提出看法,不怕主流排擠,自信自在地存在著。

而那些從籍籍無名到眾人追捧的獨立音樂人們,也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和態度,在女巫店蛻變成長。或許,這就是女巫店存在的意義。

紐約CBGB

1973年12月,紐約曼哈頓區東村包厘街Bowery 315號,歷史上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搖滾俱樂部CBGB開業了。雖然它也就能容納百來人,但在後來的30年時間裡,無數搖滾史上深具影響力的樂隊和音樂人,都曾在它小小的舞台上留下過肆意揮灑的身影。

簡寫版的CBGB其實是Country,Bluegrass,Blues的縮寫,老闆希里·克里斯托Hilly Kristal本寓意這裡充滿「鄉村樂、藍草樂、布魯斯樂」,希望和自己一樣喜歡布魯斯的年輕人有個喝酒的地方。但最終,俱樂部的走向並沒有像他期望的那樣,卻陰差陽錯變成了「Other Music For Uplifting Gormandizers」,成為70年代紐約朋克樂的中心。

無數朋克樂隊的先鋒,如雷蒙斯樂隊Ramones、電視樂隊Television、講話頭樂隊The Talking Heads、金髮美女樂隊Blondies、朋克之父伊基·波普Iggy Pop、湯·裴Tom Petty、女搖滾英雄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等都在這裡演出過很多次。而無數如今在歐美當紅的樂隊在沒有成名的時候,也都曾經在CBGB的舞台上表演過。像來自英國,被樂評人稱做當代最佳搖滾樂隊的浪子樂隊The Libertines等。連我們國內的眼鏡蛇、腦濁、掛在盒子上等朋克樂隊,這幾年到美國演出的時候,也都曾在CBGB登場亮相過。

當時,CBGB俱樂部也有一條選擇樂隊的規矩:必須原創,謝絕所有翻唱和拷貝。他的口號是ORIGINALITY (to me) WAS PRIME, TECHNIQUE TOOK SECOND PLACE。原創性第一,技術其次考慮。

紐約妞是紐約地下搖滾運動中最知名的幾個樂隊之一,早年也是CBGB常客。雷蒙斯樂隊一年就在CBGB演了70多場,成了CBGB的台柱樂隊之一。

1967年,21歲的Patti Smith來到紐約,加入到文學詩歌運動之中。之後她與Blue Öyster Cult合作,幫他們寫歌詞、演唱。1974年,Patti Smith來CBGB看了Television的演出,之後她組建了Patti Smith Group,1975年也開始在CBGB演出。

2006年,在多年的租金上漲、經營困難之後,CBGB決定關閉。關閉之前,Patti Smith在這裡舉辦了俱樂部最後的謝幕演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