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台灣名主持因腸癌去世,快看看,哪些人群要定期做腸癌篩查?

哪些人該定期做腸癌篩查?

作者丨青青

來源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詼諧、搞笑的台灣名主持豬哥亮(本名謝新達),於上周一因腸癌末期、肝衰竭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70歲。據報道,豬哥亮2014年確診罹患腸癌,2016年9月,因病情惡化才緊急住院開刀,但其時癌細胞已從大腸轉移到肝和肺。最終,癌魔還是奪走了他的生命。

腸癌的發生與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經常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食物,久坐不動以及壓力大、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都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最新統計顯示,廣州市居民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已達35/10萬,腸癌超過肝癌排在惡性腫瘤第二位,成為第二號腫瘤殺手。

如何及早發現腸癌?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早期腸癌病例預后良好。美國癌情監測顯示,早期的原位癌和I期腸癌,5年生存率分別為94.1%和84.6%;中期腸癌生存率為64%;而晚期則下降到5.7%。據報道,歐美許多國家腸癌的早期發現率為70%-80%,但遺憾的是,由於健康意識薄弱,腸癌患者的早期發現率很低,大多數患者首診已是III期和IV期。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內鏡室主任曹斌教授指出,腸癌的發展是個很長的過程,從正常黏膜發展到癌變的時間長達7-9年,在這麼長時間內,完全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阻擊」它,定期檢查尤為重要。

曹斌教授介紹,超過7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腸癌的最有效手段。腸鏡檢查不僅可清晰地觀察腸道,還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直腸癌的發現與確診。

腸鏡檢查的另一意義,在於能發現並通過內鏡微創處理腸息肉。研究發現,大部分的腸癌來源於腺瘤性息肉癌變,而從腺瘤性息肉的發生,到癌變的發生,可能要經曆數年甚至更長時間,若能在腺瘤性息肉未癌變或早期癌變的無癥狀階段,通過腸鏡檢查發現並經內鏡微創治療,則可阻斷其癌變的機會。

哪些人群要定期做腸鏡檢查?

② 40歲以上人群(美國醫學界提出,50歲以上的無癥狀者,應做第一次腸鏡健康檢查。然而,人、日本人和韓國人較其他國家的人更易患腸癌,專家因此提出,人的腸癌篩查年齡應提早到40歲,尤其是有腸癌或腸息肉家族史者);

腸鏡檢查正常者,通常可以5年後再檢查;若發現息肉,切除息肉后須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連續三年,若結果正常則可每隔3-5年檢查一次。

需要提醒的是,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異常(腹瀉或便秘)、大便帶黏液等異常,無論什麼年齡都應及時找消化科專家診治,按醫囑進行腸鏡等檢查。

譯者介紹

曹斌教授,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內鏡室及門診部主任,主任醫師。1967年畢業於上海市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曾在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上海市黃浦區中心醫院消化科、上海市同仁醫院消化科工作。從事臨床工作五十多年,其中從事消化專業三十多年。完成各類內鏡(胃鏡、腸鏡、氣管鏡、鼻咽鏡、光動力等)操作及治療約10萬餘例,無一例事故。先後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論著30餘篇。2002年被中華醫學會聘為上海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首批專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