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獨家 | 陳春花:如何有效地激活組織,保持團隊的持續創造力?

在時代與環境的不斷變化下,很多企業在市場之浪高漲時迅速崛起,卻又如空中的泡沫般在市場之浪跌落時瞬間消逝在大眾的視野中,它們雖然有過短暫卻萬眾矚目的輝煌,但未能經得住市場的考驗。它們之所以不能以穩健發展的姿態成為真正的市場弄潮兒,正是因為它們缺失企業發展的核心,沒有凝聚一支富有創造力的團隊。那麼怎樣才能讓組織保持創造力呢?

4月22日的「今今樂道讀書課堂」,我們邀請到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前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春花老師,為我們講述《如何激活組織》。

閱讀全文約需20分鐘,您可以選擇花42分鐘看完整版視頻,但您能增長1000個小時創業經驗值

整理丨魏雅媚

來源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我們特邀陳老師做客「今今樂道讀書課堂」,陳老師一直在研究互聯時代的組織管理新範式。她曾出版過一本書,叫做《激活個體》,按照我們的理解,這是告訴個體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抬頭」。最近,她又出版了一本新書,叫做《激活組織》,講的是組織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會「低頭」,駕馭不確定性。

以下是《如何激活組織》演講的核心要點:

駕馭不確定性是組織管理的核心挑戰

我在2015年的時候,給自己提出一個話題,就是怎麼能夠讓組織最有創造力。後來我不斷研究發現,如果想讓一個組織有創造力的核心,就是必須激活個體。在那個過程當中,就不斷去尋找,怎麼讓個體激活起來,才有了2015年的11月份《激活個體》的上市。

但是等《激活個體》這樣一個組織安排做完之後,我發現還有兩個問題持續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你怎麼面對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反而成為了這個環境主要特徵。

如果你想面對不確定性,就會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保證組織擁有最有創造力的人,因為只有創造力才可以讓你去面對不確定性。所以在2015年《激活個體》上市之後,我給自己又拋下一個要研究的話題,就是怎麼讓一個組織持續擁有創造力的人才,你只有持續擁有創造力人才,才有機會面對這個不確定性。

這樣我就給自己這個任務,繼續往下做研究。而今天,就是跟各位分享這個部分,我所想到的,和我所感覺到的這個部分。

如果我們要真正讓整個組織面對不確定性,一個非常關鍵的話題是,我們整個組織管理,實際上是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不是說你的商業模式夠不夠好,也不是說今天這個市場有沒有機會,可能也不僅僅是怎麼激活個體的問題,而是遇到了真正要面對的另外一個挑戰,這個挑戰我們稱之為「駕馭不確定性」。

組織成員擁有持續創造力是根本解決之道

如果你想駕馭這個不確定性,其實解決之道也是很明確的,我自己不斷研究不斷調查,不斷跟很多優秀的企業去做交流的時候,發現想駕馭不確定性的核心是你的組織成員擁有持續創造力,這樣一種狀態

所以我們往往看到那些能夠在變化中尋求機會的這些企業,無論是從它的領導者還是從它的整個團隊,你都可以看得到,它創造性的這種能力超乎你的想象,你會發現它對這種變化反而是持非常歡迎的態度,而且熱烈擁抱,因為每一次變化對它來說都是一次培訓的機會。

這樣的狀態使得我不斷研究,如果我想讓組織成員持續擁有創造力,這個組織要變成什麼樣的組織?這個話題從這個角度引申出來。

組織環境成為影響組織績效的關鍵要素

我個人做組織研究的時間非常長,算到今天大概超過20年,在20年的組織管理、組織行為學的教學和研究當中,我一直知道組織管理有幾個最基本的命題:第一個命題個人跟目標是什麼關係;第二個命題個人跟組織是什麼關係;第三個命題組織跟環境是什麼關係;第四個命題組織跟變化是什麼關係。一直以來只要談組織管理,就一定會回到這四個問題。

可是我們在今天談組織管理的時候,有一個東西變了,就是影響組織的績效因素從內部轉移到外部。以前談整個組織績效的時候影響因素完全是要考慮內部,比如說個人的勝任能力,比如說整個公司對於目標闡述的能力,比如說公司內部,能不能把權利、責任和利益分配得很好?以前我們在談組織管理的時候遇到挑戰是責權利對等做不做得到,可是今天你會發現把責權利對等都做好,人和目標之間匹配得很好,可你還是被幹掉了。原因是什麼?環境變了。然後你從不知道的對手突然出來了,不用你的邏輯就把你消滅掉了。

我們從互聯技術出現之後,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影響組織績效的因素移到了外邊,不在組織內部。很多人跟我講,陳老師我現在的組織管理其實比以前好很多了,為什麼我在市場競爭當中看不到我的競爭力?我就告訴他,因為你整天待在公司里。所以我今天對管理者很重要的要求不是在於其它的東西,我給你最簡單的要求就是你離開公司去外面花的時間有多少?如果你離開公司去外面花的時間比較多,我可能對你的擔心比較少,如果你留在公司里的時間比較多,我的擔心就比較多。

這使得在今天我們研究整個組織如何駕馭不確定性的時候,我們肯定要研究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我們稱之為「組織環境的特徵」。

組織環境新特徵

環境的特徵到底是什麼?我從五個角度談這個特徵。

第一個我想告訴各位,在今天機會來源於變化,機會不再來源於投入。如果你去投入,資源的投入或者是你個人的努力,你就認為會有機會。有些人跟我講我比任何人都努力,我可能還不能先接受這個觀點,你得先比任何人變得更多,我先接受這個觀點,這是我們外部第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第二個特點就是真正的變化是生活方式改變。很多人講要不要互聯網,要不要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成不成立?我一直不跟他討論這個概念,但有一點是成立的,生活方式變了,這個你一定要接受。

第三個是我們基本上在了解市場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渠道,所以你必須知道渠道是變的。

第四個是我們今天沒有對手。因為所有的地方都有跨界,你並不知道對手是誰。

最後一個其實也是我們特別要關注的一個部分,就是共享

重構認知

我談這五個,其實只是告訴各位,環境真的在改變,而且這些改變讓我們之前所有的經驗都沒有用。那麼,我們真正要做的是什麼?

我們以前對組織的要求是面向績效,我們只要做組織管理,核心就是解決績效的問題。可是我自己做組織管理研究我不敢只說這一句話,有績效的同時必須有面向未來的能力,這是對組織管理跟以往的要求不太一樣。

我們以往要求績效完成,是非常合適的,但今天要求組織有一定的開放度,這個開放度就是你要面向未來。面向未來的時候可能對組織有一個根本的要求,你不能夠只傳承經驗,任何一個地方都要認真對待,也許那裡面就有不同的東西出現。

獲取持續增長的管理秘籍

在今天,對組織的要求其實是完全改變了,因為要重新打造一個擁有面向未來的能力的組織。一直以來,我自己的研究邏輯都是優秀企業的成長,這是我自己的方法,有些人是研究失敗的,我基本上研究成功的。我會看哪些企業不受環境影響,後來我發現一直都有,這些不受環境影響的公司,有四件事情做得非常好。

一個是有非常好的組織思維習慣,這個是非常關鍵的。舉例子來講,我早上還在上課,上課的時候有同學提出一些建議的時候,有人說這不可能,你習慣說不可能,這也是思維慣性。有些人就是習慣性說,這個可以試試,其實這也是他的思維慣性。我們在這個地方告訴你說,我們在組織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慣性,你是一個增長型的思維慣性,還是非增長型。增長型和非增長型的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KPI,如果你僅僅完成KPI,就是非增長型的思維邏輯,如果不局限於KPI,而且常常用超越於KPI的方式去做工作,我們稱之為增長型的思維方式。

另外是一定會有驅動變革的文化,自己變自己,絕對是一個危機意識最強的公司。我現在最怕年輕人去休禪,有一個剛上來讀我碩士的學生,跟我說:「陳老師你所有的書我最喜歡的就是隨筆當中放空的文字。」,他剛來讀碩士,然後說一個假期去寺廟收穫非常大,寫了長長的東西給我,我說:「你什麼都沒有呢你放什麼東西?」,他說:「你為什麼會這樣說?」,我說:「第一你沒回報父母,第二你花的所有錢是你父母的錢,沒做過任何回報就告訴他你放空了,放下了,你決定走自己的路,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我現在怕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什麼都沒有就放,這個是比較怕的,另外一個是有了之後不放,這也是比較怕的。自驅動變革應該是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放掉自己。

第三個是必須符合規律。有些詞我不太喜歡用,比如說大家喜歡講跨越,我覺得這個還是有一點點難度的。你用超越這個詞也許我接受,跨越這個詞我比較少去用。我希望大家能夠回歸到基本規律。

最後一個,就是企業家要有管理的能力。我用兩個公司說我剛才說的例子,華為是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公司,我本來是想不選,後來想想不能免俗,還是要選它。

  • 能打敗華為的永遠是華為自己

看過我《激勵組織》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我有一個30年研究計劃,只研究五家公司,第二個10年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第三個10年。在第一個10年當中這五家公司走得都非常漂亮,原因就是他們在追求規模的時候做得都非常好。第二個10年的時候這五家公司都遇到一個難題--創新,都遇到了。這五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找我,說「我們今天遇到了一個很大的瓶頸,陳老師,如果從你角度看你的意見是什麼?」。我告訴他,在第二個10年當中有三件事情你沒有做到,所以你現在就相對比較困難,現在看你在第三個10年願不願意做了,哪三件事情?就是華為做的三件事情。

第一個事情就是真正的自我批判。我選的五家公司還是比較准,20年前選的,它們現在活得還很好,說明選的不錯,這個過程我們是很認真篩選的。但是這個篩選過程當中,你就會發現為什麼第二個10年當中遇到一個挑戰,這個挑戰是什麼?華為為什麼第二個10年增長非常強勁?其中自我批判非常關鍵。

第二個,你能不能面向未來,而不是只看過去。所謂面向未來就是把你所有熟悉的商業模型都要跟未來做商業調整。

第三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危機意識夠不夠。我們可以告訴各位,這三句話在華為這個地方會變成實實在在的公司的習慣,但是我們很多企業當中這只是理念,這就是兩者的區別。我認為理念上的調整是不難的,所以我跟很多人講,如果你的理念不轉化為行動,其實只是個理念。我在公司內部跟大家講我們轉型一定不能只是理念而是要變成行動,最重要的考驗是什麼?革自己的命,就是真行動,革別人的命不算數。所以這就是你看到為什麼它們能夠持續成長。

  • 亞馬遜的新零售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亞馬遜,這家公司非常非常熱,當我們還在談新零售是什麼的時候它已經變成現實了。它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很明確很清晰的指引,就是怎麼能夠回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當中。一個人買貨的時候他到底想什麼?它從這個角度不斷想。

我用兩個企業做小小的案例,告訴各位這些企業不受環境的影響,因為這四件事情都做得到,每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內在內容是什麼,我在書里做了詳細解釋,在這裡不介紹。

組織功能從管控到賦能

如果我們的環境是這樣,外部的環境已經變成是一個影響組織績效的關鍵因素,而這個環境又變成是不確定的,我們又必須想辦法駕馭這個不確定性,所以組織就有一個巨大的改變,就是你的功能要變化,要從管控到賦能,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改變。

你知道為什麼今天可以不討論管控?是因為所有的東西其實都可以數字化、信息化跟公開化。如果整個系統可以用技術做支撐,所有信息都可以對稱公開,組織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讓組織每一個成員具有創造力,所以一定要賦能,這是為什麼整個組織都調整,這個調整對所有組織的人挑戰非常大,從管變成做教練,變成幫員工成長。

三個根本性改變

我們看三個根本性改變出現了,我自己做研究的時候我覺得這些改變對我的挑戰很大。

整個管理一百年來都是用分工支撐效率,這是理論上的,而今天實際運行是效率必須來源於協同,這是對整個管理理論上的巨大挑戰。

第二個改變是什麼?就是我們到底是做績效考核,還是做價值創造?今天核心的價值創造,已經不再是我們講的考核績效,如果你考核績效會發現人的創造是要被禁錮掉的。我們的工作習慣就是,你的指引是什麼就做什麼,你考核什麼做什麼。而如果用很嚴的績效考核,創造力就會被扼殺掉。所以一定有一個很大的組織改變,這個改變就是,從考核績效轉向激勵價值創造,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改變。這個改變其實在組織理論當中也是一個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接著下來最後一個要回答的就是今天的文化內涵到底是做什麼。我們以前在談文化的時候,比較在意的是內部價值觀的趨同,而且在今天巨變的環境下價值觀趨同變得比以往任何一個時間更短,為什麼你可以授權和賦能?原因就是你是價值觀相同的人,所以不用擔心這件事情。價值觀相同必須通過一個文化做聯繫,這個文化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們在組織管理裡面就變成了比較大的挑戰。我們在談今天的組織管理實際上有三個根本性改變,意義上來講是交給我們管理學者要回答的問題,而在實踐當中很多優秀的企業已經做了,是怎麼做的?

效率來源於協同而非分工

你會看到,效率來源於協同而非分工的時候,更強調組織內部的連接而不是分工,更強調組織網路有相對彈性,而且是共生的。跟我們講組織概念的很多內容不一樣,組織概念講分工要明確,權責要明確,這裡面其實都調整了。

激活創造而非考核績效

從激勵創造而非考核績效這個角度來講,你會發現對很多人的評價和要求都變了,包括我們看到華為的說法,包括看到海爾的說法,為什麼這些都改變了?這是很奇特的地方。我一直覺得我們的實踐做得非常棒,的的確確已經表現出來了。

新文化

我們在新文化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做什麼?不是做我們講的績效驅動,反而是用價值觀做驅動。所思考的完全是真正普世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只有我們講的組織特色或者是我們的特色。他們會非常清晰知道理念和習慣應該怎麼做調整。

組織的有效性

看這個組織有沒有效由四件事情決定。

組織第一個最有意思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力量是,它是開放的,因為是開放的,所以它可以想盡辦法從外部整合資源進來。我自己上組織管理課程的第一堂課,我教他們一個觀點,你如果是一個個體堅決不要跟組織對著干,因為你干不過,為什麼?因為組織是開放的,可以整合無數的資源,你不是覺得你很厲害嗎?完全可以找個比你更厲害的人來,你不是覺得這件事情做不成嗎?它可以找一堆的資源一定能做成,這是組織的開放式,比個體開放式大很多。

第二個,我們為什麼覺得組織可以有效?因為組織有一種能力,我們稱之為組織資本。組織資本基本上由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是人力資本;然後具備一個很有特點的資本,我們稱之為知識資本;還有一個更特殊的叫做結構性資本。個人能夠儲備的知識和經驗是有限的,但一個組織儲備的就非常厲害,所以組織的知識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第三個,組織有什麼東西?有一批有能力的員工,就是一批,個體只是一個人,但是組織有一批。

最後一個就是組織還有一個厲害的地方,就是能夠集合利益相關者,用一個利益價值設計讓很多人組合到這個地方。有時候我們常常理解不透房子價格為什麼下不來?因為那是一個最大利益相關者的平台,已經組建好了,所以很難。

激活組織的七項工作

我們做一個激活組織的動作實際上改了七個東西,結構、文化、激勵、工作習慣、績效檢驗、價值共同體、領導者角色。

第一個結構,必須把內部的平衡打掉。別人問我說怎麼讓組織激活?方法很簡單,你是什麼結構就拆掉,你不拆的話就沒有辦法去做激活。我們很多時候都需要激活,但是不太敢拆結構,因為你們一定很清楚只要拆結構就會帶來混亂。但是企業轉型的核心就是管理衝突,你沒有能力管理衝突就沒辦法做管理,很多人做不了激活的原因就是管不了衝突,然後我們就儘可能不讓他衝突,你不讓他衝突其實沒辦法激活,我們談的激活動作是把內部結構打掉,我們叫打破內部平衡。

第二個工作是,一定要建立一種真正的信任,這種真正的信任對於員工來講實際上非常關鍵。我講一個我跟任正非的對話,其中一個讓我感慨特別深的事情,我問他:「你的員工在華為應該會有一個感恩的心」,他馬上非常認真糾正:「我們公司不准許有感恩,如果有感恩一定是我給東西給多了。」,我聽完之後很震驚。我馬上問旁邊的人,「你在公司十幾年了,你對公司沒有感恩有什麼?」,他說:「陳老師,我們對公司只有責任,沒有感恩,我跟公司之間的關係就是責任的關係。」。這當時給我非常大的觸動,但這恰恰是對的。我們一定要建立一種真正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基於責任和契約,這樣的信任彼此之間建立的付出才是有效的。

第三個,要建立激勵,一定要激勵價值。我們是不是要把組織的很多東西調整?我們今天在管理當中面臨的挑戰比以往多得多,因為確實很多東西很難做,你可能想盡辦法要讓很多人跟這個事業相關,不能單單幾個人,要更多人跟事業相關才可以,一定要平衡家庭跟工作的關係,以前沒有平衡現在一定要平衡。接下來你會發現,怎麼讓員工感覺工作是幸福的?這些其實都是激勵的調整。

再往下我們要做什麼?其實就是真正做授權,而且這種授權,要使得我們整個組織力量真正發揮起來。我們如果不做授權的時候其實是沒有辦法把創造力激發出來,做授權的時候內部能不能讓員工更積極?能不能組成他們要做的團隊,然後給自己設目標讓自己努力,這都是要討論的。

第五項工作,我們在做激活組織的時候,能不能創造可見的績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檢驗。有些時候大家很想變,變完之後發現沒有績效,今天恐怕不行,必須要績效,而且要見得到的,如果管理者想要一個可見的績效,這些工作就要你去做,員工能不能通過我們把績效設計出來?員工的績效一定是設計出來,不是你做出來的,如果每一個員工能把績效設計出來肯定是有績效的。但是管理者的績效是由他自己創造出來的,這是兩層,要把這個東西分好。

然後有一個今天講的比較多的所謂生態的概念。今天所有組織都是沒有邊界的,所以必須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合作主體的共生性。每個人都是合作的主體,不再是上下游的關係,不再是誰重要誰不重要的關係,一定都是合作主體,而且這個必須是共生關係。在這項工作當中,挑戰的就是我們必須用的生態邏輯,萬物生長,所有裡面的人沒有主次之分,一定都是宇宙的主體,要共同成長,其實講的是這個邏輯。講這個邏輯就變成必須得做。

最後一項工作,回歸管理者。今天對管理者的要求其實有點難了,我覺得這個難度太大,所以我趕緊回來當老師。這個真的難,首先你必須「佈道」,你必須能夠讓大家相信你,這個很重要。所以你會發現,現在很多人都很能講,這其實是被逼的,本來不愛講,但是必須得講,必須讓別人聽到他的聲音,才能讓上下頻率觀念一致,因為現在外面的聲音太多,所以你必須成為佈道者。第二個你還是設計者,不僅設計產品還要設計夢想,你會發現今天每個領導者都得很會講夢才行。除了設計夢想之外,最重要是把設計導入企業里,所以企業制度也必須非常好做設計,包括分配的制度,包括整個成長的安排,包括每個人在這裡面所獲得的收益、價值,都要設計出來,所以要求非常高。從設計產品到設計夢想,再從設計夢想到設計每個人的實際收益,這對領導者要求非常高,以前其實不需要討論這個,現在必須要討論。第三個就是還必須得是他的夥伴,還不能當他的老闆,這種夥伴的要求還要求你有關愛心,要包容,要有親和力,你還要被他管,要學會被管,當一個老闆不會被管理的時候,創新的那個部分就出不來。我們如果想有新的東西,老闆必須也要成為一個被管理者,才能推動新業務做成長。所以我個人角度看,恐怕第七項工作是特別特別難的,因為這個改成管理者自己了。

這七個工作,其實是可以幫助到我們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是什麼呢?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的確很厲害,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應該更是一個集合智慧的時代,如果我們的組織能集合智慧,讓所有輩出的英雄在一個共同平台上創造價值的話,我們當然可以駕馭這個不確定性,而且你的成長一定會走在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穩健的路上,這也是我對所有的企業組織比較美好的期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