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5月的3本好書 | 總經理薦書

5月的總經理薦書來了!

4月回顧

共同的聲音:「一帶一路」高端訪談錄》

1.中華民族的人格「只要堅守中華民族的可貴人格,民族精神就在,國家就不會滅亡。」 古代八位義士講述什麼是中華民族的人格。

這本書是張元濟先生1937年編著的,書中記述了古代八位義士的故事。他們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舉動也不同,但是都能夠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藉由此書,先生希望告訴國人,我們這個民族從不缺少頂天立地的豪傑,他們或重然諾講信義或臨危不苟忠肝義膽甚或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才是中華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就在這一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繼淪陷,抗日戰爭全面打響。無數人像這本書里提及的義士一樣,投身烽火硝煙,築起血肉長城。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張元濟先生堅信,只要堅守中華民族的可貴人格,民族精神就在,國家就不會滅亡。

孔聖人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孟夫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幾句話,都是造成我中華民族的人格的名言。

我們良心上覺得應該做的,照著去做,這便是仁。為什麼又會有求生害仁的人呢?為的是見了富貴,去營求它;處在貧賤,去避免它;遇著威武,去服從它;看得自己的身體越重,人們本來的良心,就不免漸漸地消亡。貪贓枉法,也不妨;犯上作亂,也不妨;甚至於通敵賣國,也可以掩住自己的良心做起來。只要搶得到富貴,免得掉貧賤,倘然再有些外來的威武,加在他身上,那更什麼都可以不管了。

有了這等人,傳染開去,不知不覺受他的引誘,這個民族,必定要墮落,在世界上是不容存在的啊!

我們古來的聖賢,都有很好的格言,指導我們,在書本上,也有不少的豪傑,可以做我們的模範。

我現在舉出這十幾位,並不是什麼演義彈詞里妝點出來的,都是出在最有名的的人人必讀的書本里。他們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舉動也不同,但是都能夠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有的是為盡職,有的是為知恥,有的是為報恩,有的是為復仇,歸根結果,都做到殺身成仁,孟夫子說是大丈夫,孔聖人說是志士仁人,一個個都毫無愧色。

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可見得我中華民族本來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遵守著我們先民的榜樣,保全著我們固有的精神,我中華民族,不怕沒有復興的一日!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五月

作者自白

張元濟(1867—1959),出版家。字筱齋,號聚生,浙江海鹽人。清光緒進士,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因參與維新運動被革職。后「以扶助教育為己任」,主持商務印書館,以開明開放的胸襟廣納人才,使商務成為「各方知識分子彙集的中心」。他以出版推動文明的進步:組織編寫出版從國小、中學到大學的全套教科書,組織翻譯出版大批外國學術和文學名著,創辦《小說月報》等宣傳新文化運動的刊物;他於苦難歲月為中華民族「續命」:主持影印《四部叢刊》《續古逸叢書》、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創辦涵芬樓(東方圖書館前身)、合眾圖書館(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前身)。

張元濟先生一生尋書、藏書、編書、出書,可謂「出版第一人」。

本書敬贈商務舊款藏書票一份,鈐張元濟印和商務建館120年紀念章。

2017年合璧雙鈐印本,一版一次限量印製,獨一無二。

2.探尋自然的秩序》:一本書了解近300年西方博物學傳統,了解三個世紀以來對自然界進行研究的迷人故事。

博物學是否僅僅意味著收集蝴蝶和花朵呢?

博物學是如何從採集、分類和解釋自然的?

博物學如何轉變為一門科學的?又如何打開自然秩序的鑰匙?

博物學家還被哲學問題和倫理問題吸引:

所有這些碎片是如何組裝在一起的?

我們理解自然的能力的限度是什麼?

當我們理解了自然,我們有能力保護它嗎?

法伯令人印象深刻地展示了像林奈、布豐、聖提雷爾和居維葉這樣的先行者如何推進這一領域的發展並將其塑造成我們當前所見的樣子。本書還考察了自然博物館、植物園和動物園之類的新設施在科學建制和吸引公眾注意兩方面所起的作用。

——《出版家周刊》

博物學是否僅僅意味著收集蝴蝶和花朵呢?

只有在阿爾弗雷德 ·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於《牆縫裡的花》(「 Flower in the Crannied Wall」)一詩中提到的意義上才是:

牆縫裡的花呵,

我從裂縫中將你采出,

捧你在手心,連根一起,

花呵—倘若我能理解

你的全部,從根到花,

那我也必能理解上帝和人類。

法伯考察了近三個世紀以來的博物學傳統。法伯認為,博物學是介於「民間生物學」和主流科學之間的傳統。「博物學與早先的『民間生物學』的區別在於,博物學家們試圖根據共有的潛在特徵為動物、植物和礦物分組,並利用理性的、成體系的方法給在自然中發現的變異建立秩序,否則這些變異將太多而難以應對。」博物學與現代科學的區別主要在於現代科學更加依賴實驗。

3.共同的聲音:「一帶一路」高端訪談錄》

「一帶一路」從方案成長為國際共識的見證和記錄

現在「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從初期的「摸著石頭過河」,逐步過渡到基本框架更加清晰、工作方式更加明確、合作共識更加廣泛、建設成果更加豐富、「朋友圈」不斷擴員的新階段。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

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首先讓全世界意識到了基礎設施發展的這一需求,並將帶動電力、商業服務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發展,將會是巨大的商業機遇。

——麥肯錫董事長鮑達民

60多個發展中經濟體以某種形式被納入「一帶一路」倡議中是不同尋常的。我非常支持這項支持發展、本地區受益的合作倡議。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

這部歷時近四年、足跡遍布亞歐非美四大洲的訪談錄,由40餘篇精彩對話集結而成,構建了開放、雙向、動態的「一帶一路」國際對話平台,真正詮釋了「 『一帶一路』 建設不是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各國的合唱」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