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教育的本質是階層競爭

昨天有朋友說:「是否在外國口才與演講的培養比國內要好呢,因為我看到一些面試的視頻還有競選的演講,那種思維的連貫以及感染力都特別好」。個人覺得,直接的橫向比較沒有意義。萬維鋼在《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中,提出一個觀點:美國各階層的教育有著不同的內容,而這恰恰取決於各階層不同的教育目標。將教育分級,是一個非常容易被拍磚的話題,但也值得我們去思考。

(一)

由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到,國內留學生的數量一直處於持續增長的態勢。人口占世界人口19%的輸出的留學生數量佔全世界留學生總量的25%。究其原因,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以美式為代表的教育模式的羨慕,希望能釋放孩子的個性,開發創造性,培養下一個喬布斯、比爾蓋茨,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堅定地走上一定要送孩子出去的道路。當然,也有人指出,美國的基礎教育有多差,特別是數學,小九九都背不明白,還是的教育好。這種問題的爭論不存在誰對誰錯,也不會有結果。因為你沒有做好自己的定位,就是你所在的階層。每個家庭都是一個企業,孩子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上季度的業績。

(二)

學校類似於遊戲程序,你必須不斷闖關才能晉級。對於大部分四線以外的人來講,你必須牢記規則,不斷練習,像參加奧林匹克平衡木比賽一樣,動作必須精準,保證「零失誤」,否則就會掉下去被淘汰掉。記得,孩子上國小生,回家問,我這個填空為什麼錯了?看了一下,因為按照老師要求形容一個人只能用漂亮,不能用美麗。這種刻板的教學,簡直就像訓練,是不是有點富士通流水線上工人的感覺,嚴格遵守流程步驟,擔心出現問題,至於最終產品如何,老師根本不用關心。

這種教育只要求孩子死記硬背,不鼓勵閱讀什麼課外書,也很少會把所學內容跟真實世界聯繫起來,基至連課本也可以不用——老師會直接講,學生抄筆記!因為筆記就是考試內容。學生必須聽從老師的,老師甚至可以批評家長,孩子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我是為你好!因為大家都明白上學的目的:只有取得好成績,才能考上大學,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須的。

(三)

作為二三線的家長其實也這樣,學習就是為了找工作和上大學服務。這也是我們看到的美式教育的雛形。

雖然學習壓力依然很大,但是在校時間短,課後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從事更多的技能訓練和課外活動,學生已經開始有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現在在一些城市,課堂作業也開始嘗試通過讓孩子自己找素材、組織語言、描述想法寫文章和做演講。這有點像美式教育,所有的教學都是項目,需要組隊配合才能完成。教學上也避免了雞同鴨講,挑戰了孩子的能力。

同樣是一堂籃球體育課,不再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老師給個籃球,大家自己玩,或者被安排成文化課。這群孩子需要了解籃球規則,然後分組,制定戰術,演習戰術,最終對抗比賽,考試是提交論文和演講。

這也是我們傳說中的美式教育!

(四)

對於一線的人群,像英國的皇室貴族,他們是統治者和擁有者,沒必要訓練怎麼遵守別人的章程,不用關心怎麼取悅別人。因為他們的任務是學習如何制定規則。在英國,參加歷史研究學習的基本是以皇室成員為主。在他們看來,學校只是為了培養溫順而又技能的國民,忠實的為國家服務,他們的任務是根據滿足自己的統治利益的目的去設計福利制度,他們學習的目的是成為一個合格的司機。鐵血宰相俾斯曼,在19世紀率先開辦了國家養老金和社會福利保障。但他的目標是確保國民忠誠,而不是增加國民福利。讓人們19歲為國家打仗,40歲願意納稅,因為到70歲后可以享受國家的照顧。

以美國的藤校來講,20世紀30年代哈佛就提出SAT,但今天的錄取與之前差異並不大,雖然是向大眾打開了精英學府的大門,但是沒有廢除固有的大部分標準。比如對運動健將和校友子女的偏好,新系統只是在舊制度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砝碼。即便是對服務精神的要求,也是現代版的貴族恩典,對低端人的施捨的表現。所有的要求都是靠家庭大量的時間和家庭文化支出。

一個人的命是否更值錢,是根據他在教育、健康和安全上的金錢投資。作為我們首先要認清自我,準確定位才是最重要的。大學錄取的主題並不是讓低層或中產突破自己更上一層樓。也不是精英階層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而是各階層家庭確認自己在這個階層里的具體排位的遊戲。

作者遊戲天天見授權藝美網發布本文,轉發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