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生化危機》電影歷代記

上映兩天,《生化危機:終章》的票房已經突破了4.5億!

考慮到影片北美周日三日票房也不過2100萬美元(1.4億人民幣),《生化危機:終章》在內地的首日票房已經遠遠超過北美三日的賣力吆喝,成為「市場拯救電影」的又一例證。

當然影片票房的暴漲也與排片率(高達73%)和競爭對手的孱弱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人真的很喜歡生化危機啊!

其實從世界範圍來說,《生化危機》作為商業片項目來說都是非常成功的(至少是前5部)。

雖然叔這周基本都在吐槽兩部遊戲改編電影的糟糕,但一部遊戲改編電影能夠延續15年的壽命,已經可以看成奇迹了。

今天叔來回顧一下,這15年愛麗絲是怎麼打殭屍的,這部源自遊戲的電影又是怎麼演化的。

生化危機電影化之前

1996年,《生化危機》發售。

在此之前,卡普空這個以洛克人、街頭霸王為招牌的日本遊戲公司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

由於卡帶遊戲的銷售成本高,並且投資周期長,導致了製作遊戲的風險很高。

而當時由於幾部遊戲的市場反響不佳,已經製作完成的卡帶滯銷,導致大量投資打了水漂,讓卡普空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為了擺脫這種不利局面,卡普空一方面決定向新型遊戲載體CD轉移(節流),一方面開發新遊戲(開源),這種決策催生了《生化危機》遊戲的橫空出世。

《生化危機》到底有多火呢?

這樣說吧,從2016年3月發售以來一直到2017年2月,《生化危機》都一直佔據著PS遊戲銷量榜的榜首

截止到2016年底,《生化危機》賣出了一共773萬套(含「導演剪輯版」「高清重置版」等版本)。

在PS歷史最暢銷的遊戲TOP20中,《生化危機1》和《生化危機2》是卡普空唯二入選的選手。

可以說,生化危機徹底改變了卡普空作為一家遊戲公司的基調,從此「卡婊」就一門心思紮根恐怖生存類遊戲,讓生化危機由此發揚光大,開創殭屍生存類遊戲的新紀元。

在遊戲製作過程中,開發者用固定視角解決了機能和實時演算之間的矛盾,還用了不少CG動畫增強恐怖感,實際上採用了不少電影的技法增強了遊戲的恐怖感。

在決定拍攝電影之前,生化危機已經推出了3部非常成功的遊戲作品。

1999年,卡普空和索尼決定聯手將《生化危機》搬上銀幕,導演選定了喬治·A·羅梅羅

喬治·A·羅梅羅有「殭屍片之父」的稱號,他在1968年執導的《活死人之夜》堪稱殭屍片的開山之作,也是《生化危機》遊戲的創作靈感源泉之一。

而且此前羅梅羅還曾經拍攝了《生化危機2》的商業廣告,很明顯,他是《生化危機》電影化最好的導演選擇。

很快羅梅羅就完成了電影的劇本,影片完全按照遊戲設定而來,克里斯和吉爾是影片的男女主角(還有愛情戲份),並採用了遊戲的最佳結局作為結尾。

卡普空在看到這個劇本后,就把羅梅羅炒了魷魚……

在接受雜誌採訪時,岡本吉起(《街頭霸王》之父,也是力排眾議提拔新人三上真司開發《生化危機》的人)表示:「羅梅羅的劇本並不好,所以他被開除了(Romero's script wasn't good, so Romero was fired)」。

一年後,羅梅羅接受採訪時表示「相比較按照遊戲改編,他們更喜歡打造一部戰爭片,有更多的重口味在其中」。

所以說,讓電影版生化危機脫離遊戲的恐怖生存設定,變得更加暴力血腥的「始作俑者」就是卡普空自己。

一切只好重頭再來,這次卡普空和索尼找到了保羅·安德森

也就是《生化危機》電影版六部曲的導演、編劇、製作人,和女主角米拉·喬沃維奇結婚生子的那位「人蔘贏家」。

拍攝過《格鬥之王》的保羅·安德森很快拿出了令卡普空滿意的劇本,隨後在2000年官方正式宣布將由他出任影片導演。

2001年3月影片正式開拍,2002年3月15日於美國上映。

《生化危機》電影版基本沿用了遊戲的基本設定,不過是以獨立主角愛麗絲為視角講述故事,安布雷拉公司也被「本土化改造」成為了一家美國公司(在經歷了各種吃書後,目前的官方正史將安布雷拉總部設定在歐洲,還有各種複雜的分支機構)。

電影的劇情並不複雜,主要講述了一行人潛入安布雷拉公司的「蜂巢」調查T病毒泄露事件的故事,稍微有點懸疑的地方只是愛麗絲的真實身份和泄露病毒的原因。

不過相比較故事,「激光殺人」和紅皇后「你們都會死在這裡」等開創性設定才是影迷津津樂道的部分。

而且不同於遊戲中慢吞吞的殭屍和僵硬的打擊感,電影可以從各個角度再現殭屍來襲的恐怖感,在某種意義上是遊戲的補完。

此外電影也沒忘了對經典的怪物進行致敬,比如著名的「舔爺」——舔食者

從各個方面來說,《生化危機》都算是一部相當成功的作品。

劇情雖然和遊戲有出,但其實如果融入到遊戲中也未嘗不可,而且從更多側面展現了殭屍的特性,觀眾和卡普空都比較滿意。

此外影片還開創了這個系列故事的一個先河:故事既可以獨立成章(本作中為偷取T病毒逃亡失策,導致生化危機),還為後續故事留下了足夠的空間(愛麗絲和馬特被抓,注入T病毒)。

《生化危機》以3300萬美元的成本博得了超過1億美元的票房,以此為開端《生化危機》走出了一條「以小博大」的商業類型片之路。

這也是保羅·安德森在15年的時間內編劇執導了6部《生化危機》的最主要原因——成本控制得當,票房回報可期。

系列中成本最高的一部(也就是目前上映的《生化危機6:終章》)僅有6500萬美元的成本,如果票房過硬(如果目前的高排片形式保持下去,影片博得1.5億美元票房問題不大),那影片的全球票房可能會超過3.5億美元,雖然比不上此前幾部作品,但也算是「光榮完結」了。

當然在光榮背後,《生化危機》電影版也為此後的各種槽點留下了「伏筆」:

1、激光殺人和紅皇后的梗多次使用(激光殺人用了4次,紅皇后經歷了3個版本),不斷「致敬自己」讓觀眾生厭。

2、和遊戲劇情脫離越來越遠,完全抹殺了遊戲中的恐怖氛圍,讓遊戲迷完全無法接受。

3、愛麗絲的能力有了又消失,安布雷拉的命運幾經轉折,吃書現象非常非常非常嚴重,雖然是六部曲但是情節太過割裂。

無論如何,在第一部電影拿到了S級評價后,保羅·安德森很快便投入到續作的開發中。

生化危機:啟示錄

叔這輩子也忘不了,在混雜著汗味和煙味的大學宿舍中,一堆人圍著筆記本電腦一邊看《生化危機2》一邊高呼過癮的場景。

這是叔看過的第一部《生化危機》電影,得益於大學周邊盜版光碟產業的發達,叔才第一次知道生化危機已經推出了電影,並且拍得如此還原,如此驚悚,如此勁爆!

但其實,《生化危機:啟示錄》的故事是最早寫成的,比《生化危機》第一部電影版的故事完成得還要早。

不過保羅·安德森意識到這個故事太龐大了,愛麗絲和吉爾的故事無法在同一部電影中講述完,所以捨棄了吉爾的故事線,將《生化危機》電影版變成了一部「前傳」,專門講述愛麗絲從蜂巢逃亡直至被抓住注射T病毒的故事。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電影版六部曲中,只有前兩部的故事是連貫完整的,沒有吃書的問題出現。

因此《生化危機:啟示錄》才是真正保羅·安德森最原初的生化危機故事,和遊戲聯繫也最緊密,而且也是觀眾和玩家認同度最高的一部作品。

影片基本重現了遊戲《生化危機2》和《生化危機3》的情節和元素,尤其以吉爾的「神還原」讓玩家拍案叫絕!

同時,遊戲還引入了遊戲中讓玩家頭疼不已的追擊者(Nemesis,也是《生化危機3:復仇女神》副標題的由來,在整個遊戲中玩家都會面臨著他的追擊)。

此外影片還補全了劇情,介紹了將T病毒的由來。

原來T病毒是阿什福德博士為了治療女兒的癱瘓癥狀開發的,后被安布雷拉公司奪走成為生物武器。

這個設定和遊戲完全不一樣,也是影片對故事「本土化改造」的產物。

叔還記得片中博士使用的筆記本是索尼的VAIO,當時這個品牌的廣告在國內也是鋪天蓋地,知名度很高。

影片完整展現了浣熊市從陷落到遭受核彈攻擊的最後一段時光,各方勢力都有登場,包括安布雷拉公司的黑心高層、無辜受困的普通民眾、淪為追擊者炮灰的S.T.A.R.S.(浣熊市特別警隊)、拿錢辦事的U.S.S.(安布雷拉快速反應安全部隊),以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愛麗絲一行人,比較充分的展現了遊戲的複雜設定,故事緊湊流暢,至今仍是遊戲改編電影中難得的高分佳作。

如果你仔細觀察下方的對比圖,會發現浣熊市警備部隊和安布雷拉的安保部隊之間在服飾、槍械方面都有明顯區別。

同時,影片依舊沒有放棄在上一集中愛麗絲和馬特的情感線索,並且將其變換成了T病毒兩種演化道路之間的競爭(速度型VS力量型),讓影片有了更多的深意。

此外場景由封閉空間變為了露天,讓角色有更多條件展現動作場面,《生化危機:啟示錄》可以說正式開啟了這個電影系列的動作風格之路,各種上天入地的打鬥場景讓人眼花繚亂,進一步彌補了玩家對勁爆動作場面的需求。

到此為止,遊戲和影片版的《生化危機》可謂是相得益彰,從驚悚和動作角度完善著生化危機的品牌。

不過此時,電影版的故事已經徹底和遊戲分隔開來,成為獨立成章的殭屍故事,為日後的混亂埋下了禍根……

而遊戲在經歷了前3代作品+代號維羅妮卡的發揮后,也在醞釀著變革……

在影片最後,一行人乘坐的直升機追擊,隨後愛麗絲再度落入魔掌被改造成為「愛麗絲計劃」,擁有了意念控制等玄幻技能,而其他人假扮成安布雷拉公司的成員解救成功,卻恰好中了幕後大佬的計謀。

保羅·安德森在這裡挖了一個大大的坑,而在坑中苦等了3年的觀眾,等到的卻是從頭澆到腳的一盆屎。

生化危機:滅絕

2005年,《生化危機4》遊戲發售。

遊戲採取了革命性的全3D演算,應用了全新的越肩視角,並且將場景放置在露天的歐洲村莊和古堡,加入了更多的動作元素,並完善了生化危機的故事線。

在遊戲中,安布雷拉公司因為美國政府的壓力和連串的負面新聞宣布倒閉,T病毒的傳播也得到了遏制。

雖然在剛發售時引起了不少爭議,但《生化危機4》遊戲還是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經典,影響了後續兩部正統續作的開發基調。

而2007年《生化危機:滅絕》電影的誕生,也為後續四部電影奠定了基調,那就是「拋棄驚悚元素,光天化日打殭屍」。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前作的5年之後,開頭明顯吃了書。

安布雷拉公司不僅沒有如遊戲中那樣倒閉,反而成了超越所有國家政府的「終極大BOSS」,世界已經成為了一片荒漠,殭屍片混雜了打量的末日生存元素,車隊馳騁在沙漠的景象明顯有《瘋狂的麥克斯》的痕迹。

雖然引入了克萊爾這個角色,但影片的故事已經和遊戲沒有了任何聯繫,全片的情節單調到可怕,基本是一場動作戲接著另一場動作戲。

除了卡洛斯與殭屍同歸於盡的場景外,其他的場面都比較缺乏創意。

同時,影片還開創了這個系列「不斷自我致敬」的先河。

激光殺人和紅皇后再度出鏡,彷彿在不斷和大家說「嘿,我在第一部有個創意絕佳的點子,又用了一次你是不是覺得仍然很酷?」

影片最後挖坑繼續,愛麗絲攜帶一群克隆體開啟了復仇之旅。

不過叔奇怪的是,地球都特么毀滅了,你復仇給誰看呢?

但是劇情爛架不住票房好,影片在全球收穫了1.48億美元票房,創下了歷史佳績(上一部為1.29億美元),更堅定了主創繼續拍(毀)下去的信心!

生化危機:戰神再生(3D)

比如從槍口飛出來,直撲觀眾的「金幣彈」。

為了拍攝好3D場面,保羅·安德森還借鑒了《阿凡達》的拍攝技術,讓畫面有更加完善的表現力。

可以說到了第四部,《生化危機》的電影有了更多「技術驗證片」的味道在其中。

當然,與之相對的就是劇情的完全崩壞。

上一部中一大堆愛麗絲的克隆體在威斯克設置的爆炸中灰飛煙滅,而克萊爾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克里斯卻面臨著失憶窘境,陸地沒得打了就找了條船繼續干仗……

忘了什麼T病毒,什麼安布雷拉,什麼世界末日吧,反正指不定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就會出現一艘設施完備的實驗場成為打殭屍的舞台。

影片最後的白衣人群鏡頭頗有《逃出克隆島》的美感,不過已經熟知保羅·安德森套路的觀眾知道,這次估計又要吃書了吧……

結果沒等到結局保羅·安德森的套路又來了,也不知道怎麼的安布雷拉直接從控制器開始控制了人類,進行最後的抓捕工作。

雖然吉爾換上了新裝扮讓人眼前一亮,但是相信當時觀看影片的觀眾已經和叔一樣無語凝噎了吧……

但市場是誠實的,影片在全球博得了創紀錄的3億美元,成為目前為止該系列最賺錢的一部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還是首部引入內地放映的《生化危機》系列電影(2100萬美元票房),從此市場就成了影片的第二大海外票倉(第一是日本)。

生化危機:懲罰

縱然有「李三光」登場,還色眯眯的摸了艾達·王的腿,也不能阻止《生化危機5:懲罰》邏輯上的崩壞。

本作的故事碎片化非常嚴重,情節分為了「水下基地過關」和冰面逃生幾個獨立部分。

前幾作中的激光殺人、紅皇后,甚至已經死去的各位隊員紛紛登場還成了反派,簡直讓人無力吐槽。

特別是影片中的莫斯科場景,將殭屍文化與冷戰時期對蘇聯軍事力量的恐懼相結合,創造了「殭屍紅軍」,讓人哭笑不得。

最後情節發生了莫名其妙的反轉,崔斯克成了救世主,紅皇后成了變態機器人(她的原型就是《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9000),影片在「首都保衛戰」的場景下淡出,留給了觀眾一陣陣草泥馬的感嘆。

當然,看過《生化危機:終章》的你已經知道了,保羅·安德森再次吃書。

而這次好人壞人這種萬萬不可更改的設定再次發生了反轉,甚至連T病毒爆發的原因都進行了徹底改寫。

只是不管如何吐槽,從目前的票房走勢看影片還真對內地觀眾的胃口呢。

叔也是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同樣走過了六部曲,《生化危機》遊戲在第七部迎來了重生,以第一人稱視角、全新的故事、支持VR的形式再度進行了自我革新,延續了生化危機的生命力。

而電影版的《生化危機》,終於要壽終正寢了(當然過兩年宣布開發續作也不是沒可能)。

不管如何,如果日後有人要研究遊戲和電影對相同IP產生的不同演化作用,那《生化危機》電影版這15年的打殭屍之路一定是寶貴的研究素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