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網友問虎哥為什麼西方國家早就裝備軍靴了?我們的解放鞋裝備了幾十年才換,今天虎哥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解放前我軍沒有制式軍鞋,也沒有那個生產能力,大家能搞到什麼穿什麼,高級一點的有各式皮靴,日式或者國產膠鞋,但數量稀少,大都是繳獲而來,那時候能穿上膠鞋都非常驕傲,低檔的有布鞋,成本較為低廉,很不耐穿,但大多數士兵穿的還是更不耐穿,容易傷腳的草鞋,誰叫那時候窮呢。
即便如此,咱們紅軍穿著草鞋,照樣爬雪山過草地,走過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無論是抗戰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腳上穿的大部分還是草鞋和手工布鞋,三大戰役結束后,解放軍繳獲了不少日軍,國軍的軍需工廠,這才有能力大量生產統一式樣的軍服和軍鞋。
1949年初,解放軍正式制定軍服標準,由於是解放戰爭期間的產物,最初的那批膠底鞋,被稱為解放鞋,這個名字一直流傳到今天。其實在解放軍軍需部門的有關正式文檔資料中不叫解放鞋,而叫布面膠鞋。1950年,解放軍總後勤部推出50式軍服,解放鞋正式大量裝備解放軍。
解放鞋最大的優點是成本低廉,材料和工藝、生產設備要求低,人工費用也少,非常適合那時資源匱乏的我們大量裝備。解放鞋由於是橡膠和布做成,重量非常輕,其膠底韌性彈性強,爬山的時候抓地能力好,在道路濕滑泥濘的情況下,不容易滑倒,而且穿著也相對舒適。
解放鞋剛投入部隊服役就派上了大用場,抗美援朝時大批志願軍入朝參戰。在朝鮮山區,解放鞋發揮了很大作用。時任遠東美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就對志願軍穿著膠鞋悄無聲息搞戰場滲透印象深刻。
雖然有很多優點,但解放鞋缺點也明顯。主要是透氣不好,捂腳嚴重,而且腳臭也特別大,穿久了腳容易得癬菌病,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在南方濕熱氣候下,解放鞋很容易受潮,這種不透氣的鞋子更是讓人難以忍受。
其次就是鞋底偏硬,缺乏緩衝力,幫面壽命也偏低,戰士們經常是「一年穿破五六雙解放鞋」;還有就是保暖性很差,抗美援朝時我們戰士穿解放鞋硬抗嚴寒,而美軍就已經配發了牛皮防寒靴,所以說戰爭打的就是後勤,是國力。
至於大家吐槽解放鞋外形醜陋土氣實際上是到改開以後看到西方那一票帥氣的軍靴才出現的,在那之前,解放軍可一直是fashion的代名詞,所以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觀念這個東西,有時候跟妹子的心情是一樣的,善變。
雖然解放鞋有著諸多的缺點,但不妨礙他是一款成功的軍鞋,不僅解放軍戰士穿,就連普通百姓也十分愛穿,在服役的半個多世紀里,解放鞋參加了軍隊的歷次作戰行動,並在部隊訓練、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直到2004年解放軍總後勤部宣布解放鞋正式退役。不少老兵至今仍對伴隨著他們度過戎馬生涯的解放鞋有著深深的感情。
從上世紀90年代后開始研製新型作訓膠鞋,從99式作訓鞋開始,國產軍用膠鞋引入多層結構鞋底、抗菌材料、透氣鞋面等設計,使軍用膠鞋的功能設計趕上了現代膠鞋普遍水平。
說完作訓鞋再來談談作戰靴。為什麼各國要開發並裝備作戰靴,用作訓鞋不行嗎?作戰靴的優點是能更好的保護士兵的腳,防刺、防砸、踢開障礙物,還兼有部分綁腿的作用,但相比作訓鞋過於笨重,讓士兵穿著軍靴進行超遠距離行軍是不可思議的。
因此只有機械化程度很高,士兵作戰不需要長途徒步行軍的軍隊才適合大量裝備軍靴,而解放軍直到1985年才宣布完全實現摩托化,軍隊此時才適合換裝軍靴,當然解放鞋幾十年不換還有經費不足的因素,但要注意只是摩托化,我軍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實現機械化,國內早期只為騎兵、裝甲兵、飛行員、傘兵等裝備了作戰靴。
90年代初,腰包漸漸鼓起來了,基於實際需要和形象考慮,開始研發裝備各式軍靴,風格也越來越王師範,我軍目前大批量裝備的07式作戰靴面料為頭層黃牛皮,靴幫材質為防水阻燃帆布,並且帶腳踝加強保護阻燃筋,鞋底內藏高級凱夫拉防穿刺板,具有拉伸強度高,密度低,彈性模量高,抗熱性等優異功能。
從草鞋,到解放鞋,再到越來越高級的軍靴,我軍一路走來太不容易,如今解放軍軍需保障已經非常給力,就拿陸軍來說,不僅有設計和外觀越來越好的作訓鞋和作戰靴,而且還是夏有皮鞋,冬有絨皮鞋、防寒靴,將更好的保障士兵的戰鬥力,打敗任何來犯之敵。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