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欄】培育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國家發改委公布《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對經濟具有極大地提振作用。如何使新興產業產生新型驅動力?本刊編輯部邀請把酒臨風、夜雨觀瀾、金玉其中三位專家做客「深度」欄目,縱橫捭闔,發表看法。

新興產業新型驅動力

專欄小編:春節假期剛過我們又見面了,歡迎三位專家做客「深度」欄目。最近看到國家發改委公布《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目錄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5大領域8個產業,近4000項細分產品和服務。在當下傳統產業無法突破發展破瓶頸之時,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經濟發展新型驅動力。我想,今天我們就以此為話題,談談你們的想法吧。

金玉其中:傳統產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已經非常有限,許多傳統產業都面臨庫存增加、產能過剩的局面,因此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成為推動經濟未來發展的一項關鍵舉措。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5%;形成5個產值10億元規模的新支柱產業;在更廣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明顯提高,形成全球新興產業發展高地。由此可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這些產業的發展將駛入快車道,接下來新一輪投資熱將湧入新興產業。

把酒臨風:中央大力倡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會帶動投資,對此地方政府熱情很高,一些地方版的發展規劃已經先行出台,已有福建、陝西、廣西等多個地方政府出台了新興產業規劃,明確了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例如,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成河北發展的大梁。今年河北將著力發展壯大新動能。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大智移雲」新一代信息產業、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特種機器人等7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光電子、衛星導航等14個示範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左右。2017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已經很清晰了,把握住這個新抓手,就能獲取未來競爭的優勢。

夜雨觀瀾:用新技術新業態填補傳統製造業的下滑空缺,可以增強我們經濟的內生增長機制,使資金、市場等資源配置得更好,也使製造得到本質上的提升。我看,接下來各項政策會出台,金融上也會給予有強力支持,尤其是財政補貼對項目投資方很有吸引力。不過,我也有擔心,新能源發電和新源汽車政府給了不少財政補貼,但結果並不如人意。我看到一則報道,質疑新能源發電成為集體騙局,百億財政補貼打水漂。所以,我們要防微杜漸,先給新興產業築好籬笆,謹防資金打了水漂。

專欄小編:這個報道可能大家都看到了。2016年併網發電累計裝機容量之所以暴增八成,與補貼政策調整不無關係。2015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如未能於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併網發電的光伏發電項目,將執行新的電價標準。於是2016年上半年,出現太陽能光伏設備搶裝潮。據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16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超過20吉瓦,比上年猛增159.74%。

把酒臨風:這個報道我看到了。發展清潔能源本來是件好事,但建設好后的發電設備被閑置,不就是為了獲取財政補貼和投資嗎?2016年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1.49億千瓦,同比增長13.2%;風電裝機容量佔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已高達9%。但這只是數字而已,巨資興建的發電設備並沒有轉化成真正的發電量,而是被大量閑置。2016年風電發電量為2410億千瓦,僅佔全部發電量的4%,全年棄風電量高達497億千瓦時。甘肅的棄風率高達43%,新疆的棄風率也高達39%。新能源發電已經成為財政和投資者的噩夢,即使這樣,新能源發電仍在大躍進。2017年年初,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將達到2.1億千瓦以上,年均新增約16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要達到1.1億千瓦以上。

夜雨觀瀾:確實有人想在國家補貼政策上狠賺一把的。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達550億元,巨額補貼已經造成財政沉重負擔。這些新能源企業除了高管獲得巨額薪酬外,並沒有為投資者創造盈利,但是耗費納稅人和投資者無數資金興建起的這些昂貴擺設隱隱透著龐氏騙局的味道。

專欄小編:想在國家補貼政策上狠賺一把的只是發生在新能源發電領域,但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故此,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果有財政補貼政策,先要做好防範工作,收緊錢袋子。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我想從物流業角度上講,大家還是比較關注製造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高端裝備製造,而且也與「製造2025」相契合。對此,三位專家有何考量?

金玉其中:有消息透露,為進一步推進「製造2025」戰略落地,工信部將在2017年修訂和完善「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導地方差異化發展和重點領域生產力合理布局;同時深化城市(群)試點示範,推進20到30個基礎條件好、示範帶動強的城市先行先試;啟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卓越提升計劃,確定首批「製造2025」卓越提升試點示範基地,以上述三項措施形成中央、省、試點城市、產業基地協同推進的網路化發展格局。未來,製造業有望形成東部轉向高端裝備製造、中部產業升級、西部優勢產業突破的「新三極」格局。

把酒臨風:製造業是強國之本,所以「製造2025」意義重大。今年,工信部還要出台多項政策繼續鞏固智能製造發展,將實施智能製造專項行動,在流程製造、離散型製造、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等方面,遴選90個左右的試點示範項目,制訂修訂50個以上智能製造標準,並在石化、鋼鐵、有色、稀土、裝備製造等領域分類分批推進智能製造相關應用。此外,為支持「製造2025」戰略順利實施,財政部將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優惠政策,加大重大裝備首台套推廣應用支持力度,將新材料、關鍵零部件納入首批次應用保險保費補償範圍。

夜雨觀瀾:從國際大環境看,製造業已成為中美兩國競爭領域。在歐巴馬時代美國政府就鼓勵製造業回歸,川普上台後更是不遺餘力,決心格外堅定。川普已經與國會領袖討論了他的稅改計劃,旨在鼓勵企業將工作崗位留在美國,幫助刺激國內經濟增長。川普不僅將把美國國內企業所得稅稅率下調20%,還對海外生產、美國銷售的美國產品徵收高額「邊境稅」。

專欄小編:有消息說,美國將進行1986年以來未曾有過的大規模稅改。另外,今年以來,美國已三次對做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對多種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從中我們可以嗅到中美經貿的硝煙味,看到川普「內向型」經濟政策走向。

把酒臨風:川普在競選階段提出要對實施更嚴格的貿易保護政策,指責搶走美國就業崗位等。可以預見,川普的極端貿易保護政策、產業回遷等可能會對中美經貿關係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不僅會動搖二戰以來以自由貿易為基石的美國信條,甚至會引發全球範圍內的貿易戰。

金玉其中:川普強化製造業發展將給中美經貿關係帶來多方面的複雜影響。歐巴馬政府上任以來,實施了多項政策恢復國內經濟,使美國成為較快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的發達國家之一。其中,促進位造業迴流、「再工業化」等試圖改變美國產業「空心化」狀態的政策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強化製造業迴流也是川普關注的重要經濟戰略。促進位造業復興有利於創造國內就業機會、推動美國經濟發展,其對中美經貿關係帶來的影響也需引起重視。

改革創新 做強製造業

專欄小編: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製造業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它不僅是增加就業崗位的事情,更是大國重器。無論發改委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還是工信部的「製造2025」,都將促進位造業提升品質,成為強國利器。

金玉其中:據媒體披露,2017年將實施多項製造業重點工程,包括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工業強基工程、高端裝備製造創新工程、新材料產業創新工程。其中,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等領域,選擇20項左右基礎零部件、15項左右先進基礎材料、10項左右基礎工藝,實施一攬子突破行動,重點解決制約產業發展,並且能夠在未來1到2年內取得突破的共性問題。

夜雨觀瀾: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製造業將進入全面轉型升級階段,將迅速縮小與製造業強國的差距,趕上和超過他們,成為製造業強國。不過,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從整體上講,目前的製造業還處於中低端水平,很多企業沒有核心技術,也不重視核心技術,企業的重心放在營銷上,追逐市場,以獲取市場佔有率為根本目的。獲得市場尊重本無可厚非,但你沒有核心技術和品質則有了大問題。看當今,市場營銷人員漫天飛,可產品真不怎麼樣。一個不依賴核心技術與品質取勝的企業怎能在市場上長久立足,即便新科技,新技術的產生,同樣無法離開品質。否則這樣的新技術和新科技不會被人們尊重,最後還是一場空。

把酒臨風:製造業能吸引投資,在當前的形勢下,中美雙邊投資逆轉趨勢增強,我擔心美國或成導致資本外流的黑手。歐巴馬政府鼓勵美國企業「選擇美國」,同時吸引外資進入美國,投資美國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而也是美國政府確定的「選擇美國」十大投資來源地之一。這一政策若能延續,則會進一步增加對美直接投資。不僅如此,最近一兩年,經濟形勢前景不明,國內外對經濟走勢的疑慮增加,人民幣面對較大貶值壓力;相比之下,美國經濟企穩,美元相對穩定,這都將促進對美投資的增加。2015年在美投資總額逾15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16年在美投資有望翻番。相對來說,美國對華投資則會受到限制,一是川普政府可能會出台更多政策限制美國對外直接投資,二是營商環境對美國企業的吸引力逐漸降低,美企可能會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其他發展家。如果中美之間的生產性資本流動的逆差趨勢進一步擴大,將進一步帶動的資本外流,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甚至給的金融安全帶來隱患。

專欄小編:這也就是說,當前雖然我們已成為製造業大國,但形勢比以往更嚴峻了,尤其是川普的經濟政策對製造衝擊很大。

把酒臨風:可以說,川普復興製造業將加劇中美產業競爭。過去三十年,中美經濟關係的空前大發展是建立在中美產業高度互補的基礎之上。但近幾年,的產業結構和出口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已經在全球失去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的產業升級取得了一些成效,正在全球價值鏈上向高附加值的方向攀登。而美國的製造業復興和迴流,意味著美國將加大對高端製造業的爭奪,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正在從之前的產業互補性關係轉變為競爭性關係。特別是在製造業成本相對於美國優勢日漸喪失的背景下,美國針對中小企業的減稅計劃,將對製造業構成強大壓力。

專欄小編:近些年來,高新產業和製造業正在起飛,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要保持這種勢頭在你們看來需要怎樣去做?

金玉其中:其實,只要做好兩點就可以了,一是技術優勢,二是成本優勢,的高鐵就做到了這兩點。比較起來,我們的成本優勢可能會大一些,但也正在消失,這是不可逆的,那麼我們現在只能向技術優勢方向努力了,這就是「製造2025」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實施的目的。

夜雨觀瀾: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高5%。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生產一樣經濟划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製造的成本將比便宜2~3%。的製造業成本為何變得這麼高?浙江慈溪的「江南化纖」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算了一本賬:土地成本是美國的9倍,物流成本是美國的2倍,銀行借款成本是美國的2.4倍,稅費成本咱就不說啦。當然美國也有貴的,廠房建設成本美國是的4倍,折舊成本美國是的1.7倍。綜合以幾點來看,隨著國內環境成本,人工成本等持續攀升,製造成本已經和美國製造成本相當,在一些行業將會超過美國製造成本。「江南化纖」是個案,但國內製造成本的連年大幅攀升是不爭的事實。製造「未強先高」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警覺,要想方設法降低製造成本,才能提升「製造」的競爭力

把酒臨風:我們還有一種成本叫「制度性交易成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經過大量的對比研究得出結論,交易費用需要較少的是高收入國家,反之則是低收入國家。如果經濟運行費用是高昂的,那麼整個經濟體系就不可能獲得良好的經濟績效。交易費用的範圍很廣,可以分成市場型交易費用、管理型交易費用、政治型交易費用。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的核心在於,強化契約精神和產權保護等,不斷優化市場交易制度成本;通過提升政府運行效率等,不斷降低社會運行管理成本;通過減少腐敗尋租、關係型交易等,不斷降低政治型交易成本。所以說,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必須約束政府那隻手。

專欄小編:李克強總理在1月13日主持召開的座談會上明確表示:今年要在降低收費等非稅負擔方面讓企業有切身感受,抓緊制定實施和逐步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金玉其中:企業「降成本」已經到了分秒必爭的時候了。去年,企業稅負多次挑動著國人敏感的神經,企業家多次呼籲降低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的負擔更是引發廣泛的關注。宏觀稅負輕重或有爭議,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這是企業家和官方的共識。中央層面經過多年努力,已將審批權壓縮到400多項,但如果列成一個單子,感覺仍是多如牛毛。這其中很多具體收費,是跟著公權在手的「權力行使」帶出來的。行政性收費應該努力往下降,但是企業絕不是靠減費就能做好做強,還得靠改革,靠技術創新。

把酒臨風:總理要求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指出了企業「降成本」的關鍵。制度性交易成本費用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這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內化」市場交易成本的能力大小,如企業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能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是「外部」交易費用的高低。也就是總理所指出的,企業各種名目的「費」太多,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若是超過企業的「內化」能力,企業家也就放棄「交易」,從而導致企業不在增長擴大,甚至失去企業生存的價值。

夜雨觀瀾:李克強總理在1月13日主持召開的座談會上,為降低企業收費等非稅負定了調子,我想,在今年3月份的兩會上會落實下來。現在我們國內經濟發展遇到瓶頸,國際形勢又很嚴峻,所以必須通過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優化市場型交易成本,並著力控制和減少管理型和政治型交易成本,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進一步加快減輕企業負擔。

金玉其中:對於減輕企業負擔的改革舉措,我看首先要看清正稅、非稅收入、稅外隱形負擔、社會環境里的綜合成本等所有負擔的全部景象,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制定出措施。有了措施和方向政府部門才好積極應對,做好與降低企業負擔之事相關的改革,並通過改革形成高標準、法治化、低負擔、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我想,這才是企業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專欄小編:經濟的高歌猛進,是因為有成本優勢,而現在成本優勢在減弱,體製成本在上升,這個成本變化表現在勞動力成本、土地、能源等方面。對於這個體製成本怎麼解決?我看還是要進行改革和創新。2017年,要繼續改革把體製成本降下來。再說創新,就是要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來打破僵局。創新靠得是人、想法、發明創造,創新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總之,不創新、不改革,就不會走出現在的困境。好,今天的談話就到這裡,感謝三位專家的參與,也感謝讀者分享了專家的觀點和看法,我們下期再見。(本文刊發於《儲運》2017.3,轉載及摘編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儲運整理ID:zhongguochuyun)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