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病例解析 | 肝母細胞瘤

講者:NOT YET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fsslong2

患者,女,10月, 「因腹部膨隆,可觸及一腫塊」入院。

C

T

肝臟見大小約116mm*105mm*93mm巨大佔位性病變,邊界欠清,內部密度不均,CT值約47HU,可見鈣化灶,增強掃描見腫塊不均勻強化,鄰近右腎、胰腺受壓推移,實質未見異常強化,鄰近下腔靜脈及門靜脈受壓推移,肝靜脈顯示欠清晰,鄰近骨質結構未見破壞,脾臟形態光整,實質內密度均勻。

肝母細胞瘤

討論

肝母細胞瘤是一種具有多種分化方式的惡性胚胎性腫瘤。它是由類似於胎兒性上皮性肝細胞、胚胎性細胞以及分化的間葉成分組成。肝母細胞瘤多見於嬰幼兒,尤以出生1-2年最多見。肝母細胞瘤多發生在肝右葉,一般為單發、圓形、較大,直徑可達14-15cm,部分腫瘤中有出血壞死或鈣化點,腫塊巨大亦可兩葉同時累及。

初發病時,一般癥狀不明顯,無黃疸或發熱。可腹部脹滿,偶被父母發現。有時是在健康檢查時被醫生髮現了腹部包塊。稍大兒童可訴腹痛。肝癌細胞有時可產生促性腺激素而使患兒發生性早熟。個別患兒見皮膚出現色素沉著。有的患兒不覺有腹痛。病程較一般惡性腫瘤進展迅速。可有食慾減退、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晚期可有發熱、繼發性貧血、腹水及下肢水腫。偶見上消化道出血及黃疸。觸診肝大堅硬,肝邊緣明顯硬,表面不光滑、有結節。肝母細胞瘤的腫瘤標誌物為AFP,由胚肝實質細胞和卵黃囊細胞合成,在新生兒時期陽性,含量可達100 ug/ml,一般5周以後陰性,降至1-2 ug/m1,2歲末降至0.01 ug/ml以下。肝母細胞瘤患者有90%-100%的血清AFP增高,最高可到2000ug/m1。

CT平掃表現為低密度或混雜密度包塊,邊界清晰或毛糙,具有「十多、一低、一少」的特點。「十多」即單發灶多、右葉多、外生多、假包膜多、出血多、壞死多、囊變多、鈣化多、男性多及混合型多。 「一低」即無論CT平掃或增強病灶強化程度始終低於肝臟強化程度。 「一少」即肝硬化少見,腫瘤周圍肝組織多正常。

MRI平掃病灶表現為肝內實性包塊,呈類圓形或分葉狀,包塊邊界較清晰,T1WI低等信號,較大的腫瘤因內部出血壞死表現為混雜信號。T2WI等高信號,可見瘤體內多個細小囊變狀高信號,周圍信號較低或等信號。增強后腫瘤內部不均勻強化,部分病灶周圍可見環形強化與肝血管瘤相似,但前者強化時間長且出血常見,後者消散較快。瘤體內部鈣化及壞死無強化表現。

1、肝細胞癌: 肝細胞癌多發生於較大的兒童,30%以上的患兒有肝硬化,約40%-60% AFP升高。肝細胞癌常多發,呈結節狀、浸潤性生長,多數病灶無完整包膜,很少見鈣化。肝母細胞瘤與HBV感染及肝硬化無關。另外,肝細胞癌的門脈侵犯及癌栓形成較肝母細胞瘤多見。

2、嬰兒血管內皮瘤:大多發生於半歲以下的嬰兒,50%-60%的病例合併充血性心力衰竭、貧血、血小板減少症(Kasabach一Merritt綜合征)。其診斷依靠CT動態增強,通常具有特殊的強化表現,動態期腫塊周圍密度急劇升高,邊緣呈緻密的結節狀波浪狀強化,延遲掃描腫塊強化呈從周邊向中央的逐漸強化,最後腫塊密度與肝臟正常組織密度一致。AFP不升高。

3、間葉細胞性錯構瘤:具有實性和囊性兩種成分,CT表現為邊緣清楚、巨大多房囊性病灶,內見分隔和不定量實質性成分。AFP不升高。

4、肝臟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是一種少見的間葉來源惡性腫瘤,好發於6-10歲。通常發生於右葉,CT常表現為較大的界限清晰、低密度為主的腫塊,囊腔內可含有密度稍高於囊液的間隔或呈結節狀突起的實質性成分,增強后間隔和實質性成分有強化。AFP不升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