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走進中國農民的私生活

《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係(1949-1999)》

作者:閻雲翔

譯者:龔小夏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趙艷紅

文化人類學教授閻雲翔的《私人生活的變革》一書探究的是一個之前幾乎無人觸及的題目——鄉村的私人情感和家庭生活。全書以黑龍江省的下岬村為調查對象,分別從縱觀下岬村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變化。

關於家庭,目前存在著三種理論模式。第一種是西方社會學者提出的經濟家庭模式。這一模式認為家庭是一種經濟合作組織,家庭成員有共同的收支計劃、共同財產、共同的家庭經濟。第二種可以被稱作政治家庭模式。女權主義學者通過對家庭內部人際關係的研究揭示,家庭內部存在著根深蒂固的不平等以及權力之爭。第三種主要是由學者所提出的文化家庭模式。這一模式強調傳統價值特別是儒家倫理對家庭生活的深遠影響。

閻雲翔認為,無論根據哪種模式,個人都不在關注的中心,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基本上都被忽略不提。所以,他決心遠離抽象的概括,走進一個個真實具體的私人生活,彌補以往的研究過分強調家庭的結構及其集體性之不足。

下岬村是距離哈爾濱有50公里的一個行政村,擁有300多戶人家,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村。閻雲翔在下岬村生活了7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當年才17歲的我作為盲流從山東省千里北上黑龍江尋找活路。我沿路打短工,直到下岬人將我收留了下來。我在村裡作為普通社員一直生活到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

閻雲翔於1989年以人類學家身份回到下岬村,開始了為期十餘年的考察。他對下岬村人很熟悉,但是若要真正走入村民的內心世界,與他們聊私生活,還是很難的。他經常不得不對走訪對象說話繞彎子,並且一遍又一遍地求證。出於面子、謙遜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不太願意透露他們與家人親密的細節,不大肯評說他們對家裡人和其他人的好惡,也不愛談自己生活中的成敗。

本書沒有以傳統文化來硬套村民的思想,沒有先入為主地想當然,而是用細緻的調查與全面的統計來說話,碎片式地呈現了半個世紀以來北方農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遷。正如列文森獎頒獎詞所言:「將一部當代農村複雜的、流動的心態史和行為史,呈現在我們面前。」作者的論述相當細緻瑣碎,使得這部學術著作不乏幽默與趣味,有時書中雞毛蒜皮的家長里短,讓人啞言失笑。如對「兒子在媳婦與婆婆發生衝突時向著誰」這個問題,作者寫道:「從總的來說,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抱怨兒子從來不向著他們。但是,我訪問過的絕大多數已婚兒子都不承認這點。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有個老太太告訴我:『這都是胡說八道。他們不過是給向著媳婦找借口。每次他們都能找到理由說媳婦對,爹媽錯。我可以代表所有爹媽說話。』另外1/3的兒子在媳婦與公婆發生衝突時設法保持中立。有人說,他們會趕緊離家,免得非要加入哪一方不可。」

目前,西方有關農村生活的研究都認為,那裡不存在愛情與親密關係,至少愛情對於農民不重要。閻雲翔不認同這一學術判斷,他認為下岬人擇偶的過程往往包括了浪漫愛情的三個要素:將對方理想化、性的激情以及對未來長遠關係的期待。

在過去50年裡,愛情在下岬人的生活中日益佔據重要地位,其形態也不斷發展。到了1990年代,村民們已經普遍將愛情與親密關係納入了新文化的理想。以筆者的個人觀察與體驗,西方學者的「農民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追求愛情的說法」固然片面,但是閻雲翔過於樂觀的判斷我也不贊同。事實上,作者一直是在將婚姻與愛情放在一起說的,沒有作區分,這就有將婚姻等同於愛情之嫌的。

「爺爺變孫子,婦女上了天。」正如村民總結的那樣,近幾十年,農村的顯著變化是,父權衰落,婦女地位得到顯著提升。而隨著農村人個體獨立意識的崛起,個人慾望日益強烈。作者最後總結道:「下岬村私人生活的轉型以三方面的特徵形成了一個充滿悖論的過程。第一,國家是一系列的家庭變化和個性發展的最終推動者。第二,非集體化后國家對地方社會之干預的減少卻引起了在私人生活發展的同時而使公眾生活迅速衰落。第三,村民的個性和主體性的發展基本被限制在私人領域之內,從而導致自我中心主義的泛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