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拜實業教」教主董明珠:四海八荒,捨我其誰?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

早上8點15分。

一群身著統一藍色制服的男男女女,潮水一般從馬路對面匆匆而來,湧入珠海格力電器總部,一會兒的工夫,身影就消失在高樓廠房中。這個足有150個足球場大的家電製造王國,每天「吞吐」近3萬名員工,百餘輛大巴車早晚十幾次穿梭往返,將他們送到珠海的各個角落。

成了網紅之後,董明珠的社會角色更加多元,企業家+網紅+實體經濟代言人+城市大使,也使她更具眼球效應和爭議性,而這一切正是她在為未來而戰。

與2012年喊出「5年再造一個格力」,和動輒就要與雷軍「對賭10億」相比,董明珠出語依然犀利,但又有了一些不同,那就是很少再去昭告什麼「大目標」,尤其避談數字。

也許,在高調展示了格力的野心之後,現在董明珠最需要的,是外界對格力的信心和耐心。

按照董明珠一貫的思路,格力的產品從內到外都必須實現自主研發,比如計劃推出洗衣機,那麼就要先生產出內部滾筒模具,而不是像其他企業那樣依賴外部採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一個新技術的研發,在研製過程中失敗多少次,損失了1個億,2個億,只要研究的方向沒有錯,我都是允許的,」董明珠說,「沒有理由說一研究就要成功,但是最後一定要成功。」

在董明珠看來,「當一個人說沒有壓力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可能再進步的。企業發展本身就是不破不立的。」

智能裝備業務也是在三年的漫長推進中,才終於有了可以「拿得出手」的機器人。最初,第一代基本上就是組裝產品,到了第二代有了一些零部件的自我研發,但是核心產品依然是從德國、日本進口。

到了第三代才有了一個大的突破,機器人裡面的減速機、控制器、電機三大核心元件都可以內部生成了,藉此砍去了1/3的成本。

同樣的事情,放在另一國內家電巨頭美的身上,可能是不同的故事版本。

2016年,美的斥資百億歐元,一舉獲得了擁有百年歷史的工業機器人公司庫卡95%的股權,2017年美的或許在機器人領域再次出擊。

「企業除了併購,難道就不會別的了?」對於這個問題,董明珠毫不掩飾她的反感,「現在很多企業經常講,我們創新了,跟別人合作了,買了哪個技術了,但我認為買的只是人家的過去,如果它有未來,它不會賣給你,是吧?」

在董明珠看來,技術就像一個生命體,是動態進化的,買入技術,沒有跟著技術一起成長的團隊,那麼很難實現技術的再升級,「你買的東西越深奧,你越搞不懂。」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併購都是一條佔領新興機會的捷徑。當然,最直接的效果是擴充企業規模,在美的合併東芝業務、海爾合併GE家電之後,2016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都超越了格力,三者分別為1164億元、843億元和824億元。反觀格力,目前還缺少這種大幅增值的業務來源。

作為空調業無可爭議的「老大」,格力在國內空調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40%,是否已經碰到增長的「天花板」呢?

2016年清庫存的效果很好,格力歷史包袱基本上甩得差不多了,與此同時,格力也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利潤率。中央空調和海外市場都成為新的增長點。

品牌和渠道是兩個最大的阻力,這是海爾以55.8億美元的高價競得GE家電的邏輯,也是美的買入東芝家電的邏輯,可以同時獲得現成的品牌影響力和分銷渠道。但格力卻依然堅持自己的邏輯。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格力和美的的不同選擇,表面上是經營策略的差異,實際上代表了製造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兩種路線分歧。「是迅速做大,還是穩紮穩打?」

「速度增長的意義在哪裡?」董明珠反問。

最早在2015年1月初,董明珠放言「格力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之後的3月份,她公開表示格力手機很快將會上市;而在6月份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還強調未來目標5000萬台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但在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裡,格力手機依然僅限於內部採購,不僅作為員工的年終獎,而且也作為對經銷商的獎勵。

「自己的產品自己沒信心,別人怎麼有信心?」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董明珠都堅持格力手機是最好的,甚至在跟上級領導見面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推銷手機。

一直以來,董明珠都是一個對自己的判斷很篤定的人。

客觀上來說,格力做手機並沒有先天優勢。從技術層面來說,格力授權的專利高達15862項,但其中沒有幾個跟手機業務相關。從生產角度也存在短板,按照董明珠的說法,格力手機沒有量產的原因就是產能跟不上。

再說到渠道,目前,格力二代已經在京東商城開始銷售,但線下卻尚無布局,空調和小家電的傳統渠道優勢或許難以借力。

董明珠的內心就沒有一絲懷疑嗎?

「為什麼要懷疑自己,我從來沒有判斷失誤過。手機也是一樣。」董明珠說,「並不是說我今天生產手機,就意味著馬上實現幾千萬台,是有一個時間沉澱的。」

2015年年底,格力成立了通信技術研究院,目前,在格力電器珠海總部,已經建有兩條手機生產線,但處於「絕對保密」狀態。董明珠2017年的「目標」之一就是手機的大規模開售。「現在我最擔心的,就是供不應求。」

跟董明珠稍有接觸都會發現,她是一個心細如髮的人。一位格力的員工對記者說,董姐幾乎能叫出每一個採訪過她的人的名字,甚至記得當初提的問題

只要在格力總部,她幾乎每天都會在車間巡視,對格力的產品性能、廠里的技術和設備都很熟悉,格力剛剛推出的蒸汽洗車機,就是她給起的名字——杯水車新,很好地概括了產品「1升水就能洗凈一台車」的功能。

強勢的董明珠也有溫柔的一面(攝影/鄧攀)

「領導把小事管好了,企業就沒有大事了。」董明珠說,而她管理小事的方式,就在於「挑錯」。

所有格力產品的外觀都要經過董明珠的審核,如果覺得不漂亮就要打回重做;即使在偌大的車間,空調溫度有一兩度的變化,她也一進便知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董明珠在企業坐鎮,整個廠區的神經緊張度都會陡然增加。

董明珠也毫不掩飾自己火爆的脾氣,在《魯豫有約》的節目中,由於員工沒有準時安排好車,董明珠馬上就發怒了,「不把你們撤了才叫怪!」即使已經下班了,在車裡看到員工邊走邊用手機,她也會嘟囔一句「這樣對眼睛不好」。

董明珠曾把自己的管理概括為一個「狠」字,對員工狠,對自己更狠。提到對自己的要求,她說,「管理,不允許犯錯,戰略,不允許犯錯。」

在一次採訪中,董明珠曾經提到一件小事,以前格力園區有垃圾桶,可是垃圾還是隨處可見。後來乾脆把垃圾桶都撤掉,頒布一條規定,誰扔垃圾開除誰,結果100多萬平方米的公司里反倒徹底清潔了。

因此,她覺得一定要強調製度,「100個人,如果各自亂走的話,那肯定不成隊伍,就要像軍人一樣統一步調。」

你自己首先要遵守這個制度,如果作為領導者破壞了這個制度,你再訓斥也沒有用,只有身先立行,之後怎麼訓斥他,他都覺得應該的。

有人把董明珠稱為家電女皇,這不僅僅是因為格力在市場上的江湖地位,有一部分也是因為董明珠的「大權在握」。

如今,卸任集團董事長的她依然在格力電器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雙職,連她自己也不避談「集權」,「在決策上一定是集權的,但在執行上,是分權的。」

「年輕人都很有激情,都急於成功,所以往往做出的決定,都有點急功近利,這一點我不是太認同,我寧可輸,也不願意那樣去做。」

每天五點半,格力廠區的廣播如時響起,員工稀稀疏疏地走出公司,這是最早離開的一班人。更多的人會留在這裡直到深夜,格力的大巴車間隔半個小時一趟,一直到晚上十二點才會送走最後一批。

從一個企業的生命周期來說,二十多歲的格力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就像一台系統精密、流程嚴謹的機器一樣可以自如運轉。

董明珠說即便她出差在外,格力的監督機制和實行制度也能夠保證這家企業正常運行。但如今格力需要的是突破。

「循規蹈矩地運轉肯定可以,但是,現在其實要做的是能發現問題,我的角色如今不是再去講怎麼做,而是儘可能去找問題了。」

而且,這個企業或許也還沒有成熟到能夠自我保護的地步。2016年的險資舉牌,就讓格力電器經受了一場虛驚。

但是格力其他的員工卻沒有這樣的淡定,公司很多人還是挺擔憂的,對方的目的是什麼?資本進入之後會帶來什麼影響?萬科、南玻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格力會不會也重蹈覆轍?那個時候,董明珠就告訴他們,天塌下來,首先是她頂著。

在很多場合,董明珠都談到自己與格力的那種「生死相依」的關係。對她而言,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

但實際上,董明珠在格力僅佔0.74%的股份,珠海國資委100%持有的格力集團佔據18.22%的控股地位;對比方洪波,其在美的的持股比例達到了2.12%。

一直以來,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之間的關係就很微妙,「父子」矛盾更是不斷升級。2016年11月,董明珠辭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這也讓一些人猜測,這是否也會是董離開格力電器的序幕呢?

博弈局勢在不斷變化,隨著雙方籌碼的變換,平衡也會被打破和重建。一位離職員工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到,出事情的時候,大家都會罵董明珠,但是要選擇誰來主持格力大局,還是會選她。「除了她,還有誰呢?」

這也是2018年格力董事會換屆的時候,股東所要考慮的問題。

本文為《企業家》雜誌2017年第5期封面故事,經JIC投資觀察刪減。更多細節,請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JIC投資觀察立場。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鐵娘子」的更多故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