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收藏年鑒】程大利——我看「元四家」

元 趙孟頫 紅衣羅漢圖 紙本 26×52cm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元上接南宋,下接明代,短暫的特殊的朝代,卻製造了高峰,尤其突顯了筆墨文化自身的特點,強調「逸品」,這是文化骨子裡的財富。這不是消極逃離,而是強調了有獨立的人格,追求真正的自由,恰恰進入了藝術最本質的狀態。「元四家」各有貢獻,每一家都輝煌。四座大山,無法逾越,只能另建高峰,藝無古今,只有跡有巧拙。特別是對山川造化的個人化的體悟,一濃一淡一干一濕的千變萬化產生了無限的風景,展示出無窮的境界。

元 趙孟頫 蜀道難 紙本設色 154.4×56.6cm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是對宋畫的反撥,他提升了繪畫書寫性的境界。黃氏筆墨,一是自由,二是簡括,三是活潑的、富有生機的,四是純個人化的。他突破宋法,不苛守格法。他所有的作品都創設了極高的境界,是消化了之前的所有精髓而產生的自由,甚至是反叛,是對能、妙、神的超越,而最終表現了逸。「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用在黃公望的畫上是非常合適的,他的畫就是真氣內守,畫里很難見到病,《繪宗十二忌》中他一病都沒有,平淡到沒有病。筆墨畫到精神層面了,還怎麼學?我只要研究這種現象就行了。認真思考大痴給我們的啟示,是形而上的意義,讓我思考到很多人生的問題。傳統筆墨的精神具有文化的意義,筆精墨妙一定含納著美學意蘊,進而給人以人生的啟迪。

王蒙在技法上繼承了宋人,但有自己的特點。他的筆法靈活,線條交錯,在筆精墨妙方面跨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強調筆力,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元 趙孟頫 飲馬圖 紙本 61.2×27.8cm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吳鎮消化了董、巨的東西而變為自己的東西。他以書入畫,筆筆是筆,筆筆見筆,見腕力,見強悍,見厚拙,畫山川的點影響到沈周和龔賢,是用筆的高手,宛如善於排兵布陣的大將軍。

倪瓚用側鋒的點,畫近處幾棵樹,遠處一片島,中間一間空亭,表達空逸的心境,畫外似有更多的話要說,濃縮著無盡的詩意。這裡有禪,也有時代背景。倪瓚從來都是側鋒拖筆,簡到不能再簡,但三筆兩筆無不一筆不繁,是七百年以來造境的大家,被譽為「倪高士」,精神的潔癖直達畫面。

趙孟頫的文化擔當

趙孟頫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人物,他以宋王朝後裔的身份經歷著從宋到元的朝代更迭,並且還在元代擔職五朝、名滿四海。元世祖忽必烈逐漸認識到中原文化遠比草原文化發達,深具其他民族所沒有的文明、精緻和內斂,同時也看到了中原文化的巨大作用。因此決定從南人中找出優秀的人才參與管理國家,趙孟頫就是第一批被挑選出來的人。

元 趙孟頫 竹石幽蘭圖捲紙本28x400克利夫蘭館藏

趙孟頫做官,是無意而為之。作為宗室後裔,他的內心是苦悶而無奈的。在大宋江山徹底覆亡,復興無望的情況下才出來為政的。南宋小皇帝已經跳海了,其他人不可能跟著去自殺,文人要有擔當。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漢族大文化人施政,對漢文化的推行肯定是有益的。他一生伺候了五任皇帝,五任皇帝都認為他做得很好。我們完全可以從人品與才學兩方面做出肯定的評價。從他的為人來看,他像蘇東坡。在他身上是儒道釋幾種文化兼而有之。他的為人是不是如有些評論家所說的,過於圓滑和柔媚?我認為準確的判斷是圓融。內心痛苦,而委曲求全。這個「全」字,其實是保留了好多東西。歷史記載他沒有杖責過任何人,這在古代社會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聯繫他的書法,他的書作經常是寫經之作,渴求著佛教的眾生平等,這一點非常像蘇東坡,儒道釋兼而有之的文人理想。從他的才學來看,除了繪畫書法很好,詩文歌賦也佳,他常常幫皇帝寫公文,還能幫皇帝解決民生問題。可以說,趙孟頫起到了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尤其是他的書法貢獻和畫學主張,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以他特殊的地位,登高一呼,影響力是非同尋常的,以至於元以後,歷代畫論書論都會提及趙子昂。

元 趙雍 澄江寒月圖 25.4×24.82cm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趙孟頫的文人身份和政治地位影響著他的學術思考。自從元人踏入中原,南人成了最低族群。但南人恰恰是最聰明的人。「南人」在當時並不是指最南邊的人,而是生活於長江流域的人,集中在江浙皖贛和兩湖。文化自魏晉時期就開始南移,特別是五代北宋以後,中原不斷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許多北方文人就開始南移。南宋時期,包括皇族和其他文人基本上都遷到江浙去了。中原久遠的文明和江南富庶的物質條件結合在一起,成就了非常燦爛的新文化。這對文化的發展意義重大,對在這一地域生活的人都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元人把國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把最聰明的一檔人壓在最底層,這種逆淘汰有點像「文革」中的出身論,叫你一輩子沒有機會施展才華。在這種情況下,趙孟頫提出了畫貴有古意、書畫同源、師造化的藝術主張,對漢民族的貢獻自是意義非常,對美術的作用遠遠超過徐悲鴻改造畫的主張。這讓我想起抗戰時候的黃賓虹,那個時候他是躲在書齋里去研究漢璽,研究筆墨,他從年輕時代的辛亥革命的志士到以保全並光大筆墨文化為擔當,以圖振興中華;也使我想到了魯迅,「七七」事變以後,有人批評他沒有去前方,反而「躲進小樓成一統」,在研究漢畫像石,在批評國民性。在我看來,這種對民族文化的責任同樣是一份可貴的擔當。

元 黃公望 丹崖玉樹圖軸紙本101.3x43cm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官達一品,在民族危亡的情形下,他的主張應者雲集。他的做法給漢民族的文化人提供了文化自信,並成為弘揚傳統的動力,影響了後來幾百年是不足為怪的。

畫家的修為與元畫的內美

後人評價趙孟頫識見第一,皇族嘛,有條件接觸古代大量的好東西。有見識了,眼高了,手才能高。眼低了,手怎麼都高不起來。除非是大天才,像齊白石從小就沒有條件,他一輩子就是一個把自己從農民改造成為大知識分子的過程。農民通過教育,甚至通過自我教育,把自己改造成一個大文人,這該多麼可貴!

此幅作品請橫直手機欣賞

元代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 紙本設色 28.4x90.2cm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最重自我教育,所以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如果都滿足於學校教育是不可能走得太遠的。

自我教育是終身的,齊白石刻了一方章「一息尚存要讀書」。黃賓虹也是活到老,做學問到老。晚年在故宮他也是邊研究邊學習,邊學習邊寫心得。之前他做過編輯,在神州國光社當了10年編輯,在商務印書館也做了兩年的編輯部主任,一輩子就是讀書、思考、寫文章。他的畫都可以說是他的學習和思考的心得。黃賓虹的作品就是他學人和學造化的體會。畫家要終身學習,要終身自我教育。尤其畫,這一點好像跟西洋畫不太一樣。西方繪畫有才華就夠了,把才華髮揮出來就可以。畫僅有才華是不夠的。筆墨一途,重才華,但更重道心,就是修為。道心的恆久,才是創造高境界筆力的基礎。

元 李衎 沐雨圖軸 絹布 橫:55厘米 縱:111.5厘米

修為多高,決定著境界。修為堅持不了,境界也不會很高。修為的概念包含的內容很多,所以內修心而外益世,這是畫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畫整體的藝術形態是抒胸臆以振斯文。抒發胸臆的目的是提振斯文,讓社會斯文,進入君子世界。這是一個非常緩慢,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它不是張揚的,不是渴求形式感和爆發力的,這是它與其他藝術形態不同的特點,就像武術一樣,它不是先發制人的,是用來防身用的,健身用的;也像中醫,它是用來調養身體的,首先是調整平衡,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就是畫,就是平衡整體的關照,「內美」應是「全方位的關照」,畫重視的是內美。

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免費為優質藝術活動提供作品發布、展訊發布服務,歡迎投稿。

投稿要求

1,展覽海報/藝術家個照至少一張(300KB以下清晰圖片)

2,活動諮詢/藝術家簡介至少一份

3,活動圖片/作品圖片5-10張(300KB以下清晰圖片)

投稿方式

1.關注【收藏年鑒】微信訂閱號併發送信息(我們採用後會與您聯繫);

2.將資料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ID:收藏年鑒

shoucangnianjian2015

識別,即可快速訂閱

收藏年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