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生而為女人,需要更多的善意

生而為女人,需要更多善意

有句特別扎心引起女同胞們的共鳴----,「餵奶不忘寫文案,擼起袖子加油干!」

一語道出了職場媽媽的不易和兩難處境。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然後知道,「媽媽」,原來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挑戰性的工作。

不合格的媽媽,舉手投足朱唇輕啟間毀娃沒商量;而若想要勝任甚至做到優秀,則非得體力與智慧並重、愛心與耐心兼顧才行。

上帝給了女人一個子宮,在獲得男性無法體驗到的「骨肉相連」的親密、神聖感的同時,也因此陷入社會和家庭分工中的「弱勢地位」難以掙脫。

1

關於生

十月懷胎,並不總是幸福相伴。

今天網上傳的沸沸揚揚的產婦跳樓自殺的新聞就再次提醒我們:看似文明的現代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天然不平等的改善,和對女性的保護,太缺少制度上的平衡和保護!

多諷刺啊!

本人明明活生生的站在醫院裡,卻被冰冷的流程和傳統觀念綁住手腳,對自己的生命安危,做不得主,反要哀求他人!

新聞里產婦的人生到此為止了,讓人惋惜痛惜。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女性因生男、生女問題,繼續忍受著白眼和刁難。

除了其丈夫、母親、醫院,難道整個社會不都該反思嗎?

民國有女作家蘇青,一連生了三個女兒,她的婆婆「傳授經驗」,說當初自己也是連生了幾個女兒,直到把最小的女兒給捂死了才生了個兒子。

蘇青為此深惡痛絕,婆媳關係冷到極點。

重男輕女的狀況相比以前,應該說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屢見不鮮。

比如一朋友的媽媽,常熱心的催生二寶,倒不是為了讓娃有伴,而是以此彌補她對其婆家的虧欠。相應的,對自己生了男孩的媳婦,則百般忍耐,殷勤。

類似例子,不一而舉。

當我們的孩子不能單純是我們的孩子,而要附屬上更多別的意義,無形中,女性就要承受更多的壓力。

漫長的歷史中,女性因人身依附關係成為男性的附屬,幾乎沒有話語權和存在感,她的孩子與其說是「她的孩子」,不如說是「她替他生的孩子」。

2

職場媽媽,難上加難

現代社會,隨著教育的普及,女性獨立意識和經濟自主能力越來越強,但因為孩子問題,所面臨的選擇依然有限。

無論是「高危」的全職媽媽,還是在「職場」和「家庭」的兼顧中心力交瘁的職場媽媽,沒有一條是通往安逸的路。

即便如此,卻仍不乏惡意滿滿的人大放厥詞:

失掉事業的女人,失掉家庭的女人,失掉女人味的女人,都不能算是成功的女人。

生而為女人,好艱難!

有位自媒體媽媽(女兒四歲,七年麥肯錫諮詢和三年互聯網運營經驗),在一次分享課現場被提問:「你工作那麼忙,對孩子會內疚嗎?」

她回答,「會的。但若我是個男的,大家會向我提這個問題嗎?」

確實,戀愛還是男女雙方共同的事,等結了婚有了娃,瞬間變女人的獨角戲了。

是否應該為孩子犧牲職業發展,很少成為爸爸們的選擇題,卻是每一個職場媽媽都會面臨的難題。

因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逆性。

某些關鍵階段尤其嬰幼兒時期,(父母)媽媽的缺位將對其健康成長產生消極影響。

在普遍重視科學養育,關心孩子身心成長的今天,誰也不想成為一個「不合格」的媽媽(父母)。

為了更好的陪伴,主動離開職場做全職的媽媽並不少見。

更多的則是奔波於職場與育兒場,在「為自己」和「為孩子」的撕裂中負重前行的職場媽媽。

3

與其說「平衡」,不如說「取捨」

「職場媽媽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是個偽命題,缺乏外界有力支持的情況下,所謂「平衡」,只是個傳說。

與其說平衡,不如說「取捨」。

嬰幼兒身心成長的規律決定了媽媽的不可替代性,媽媽們不得不花費幾年的時間盡心陪伴孩子。

這期間,即使有老人或保姆幫忙照看,她們仍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的品格發展、習慣養成等方面(甩手掌柜另當別論)。

因為,「如果在孩子最需要媽媽的時候,媽媽缺位,那麼5年之後或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教育和補償,補償ta未曾滿足的情感與依戀。」

然而,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

「工作」、「孩子」、「自己」(「愛人」、「休閑娛樂」、「家務」等),尤其嬰幼兒時期,很難面面俱到,而只能是此消彼長。

陪娃多了,職業發展的關注便相應少了,反之亦然。

工作、帶娃都追求完美的,除了才幹突出、運氣好,還能祈禱的就是自己有個金剛不壞之身了。

及至孩子五歲以後,媽媽們終於可以慢慢把重心轉向自我發展,謀求人生的社會價值了。

但沒有「厚積」如何「薄發」?況且機會也不會原地等你。

除了少數極優秀的,多數職場媽媽的競爭優勢非常有限。

「平衡」?更像「兼得並存」而已。縱觀各類性質的單位,高層中女性人數一般都屈指可數,便可見一斑。

所謂「平衡」,不過是在綜合各種現實因素後進行的一種不完美的選擇。

4

平等不是一視同仁

在生理差異和家庭分工無法改變的前提下,國家從制度層面對女性的保護和支持,才是真正促進男女平等。

比如,如果能從立法層面確認女性不因家庭分工的不同而權益受損,增大男性過錯導致的離婚成本;增加女性對涉及自身權益的處置權等……

估計全職就不會像現在如此一致的被認為是「高危」職業,陝西待產婦的慘劇也能減少一些。

再比如,帶娃上班問題。

今年5月,澳大利亞女議員沃特因在國會大廈公開為孩子哺乳的照片成為」網紅「,在6月的一次國會會議中,她還秀了一把「邊哺乳,邊發言」的絕技。

一時間,成為「邊工作邊帶娃」的典範被國內無數職場媽媽競艷羨。但沃特的走紅並非是其特立獨行,而是有國家政策明文支持的。

2016年底,澳大利亞國會通過了「允許女性議員將需要哺乳的新生兒帶入會場,並且可以公開哺乳」的法令。在此之前,需要給孩子哺乳的女性議員只能在工作間隙;帶著孩子到國會大廈中工作時,也需要交給專人看管,不能在會場中出現。

事實上,歐洲帶孩子上班的情況比較普遍。美國很多公司有育嬰室,在更關注家庭的歐洲企業,帶娃上班更屢見不鮮。

但目前國內,就像約定俗成的一件事,很少有帶孩子上班的。

當然,「帶娃上班」也並非新鮮事物,以前國營單位基本都有自己的附屬託兒所,媽媽上班的時候把孩子放在那,下班帶走。

90年代的市場化改革,國家以避免「單位辦社會」的效率理由,大舉撤出社會福利領域,如單位食堂、託兒所、幼稚園紛紛停辦等,對職場女性的影響其實極為不利。

近幾年,雖然沒有從國家法律層面恢復,但少數試圖通過個性化的福利吸引人才的企業已經開始實踐。

他們或者開辦企業幼稚園,或者騰出專門的房間開辦暑托、寒托班,為(女性)員工提供便利。

與其高喊「男女平等」、「撐起半邊天」等口號,切切實實的政策制度上的支持,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人生艱難,願女同胞們更加懂得愛自己,同時獲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更多善意和支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