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盤點!美股歷史上三次著名牛市和十次股災

美股歷史上的三次著名牛市和十次股災究竟是什麼情況?

第一:投機型牛市(1928-1929)
1929年美國牛市,在這次牛市中,道瓊斯指數由1928年初的200點附近飆升到1929年8月的近400點,牛市持續的時間僅一年有餘。

投機型牛市又被稱作「泡沫」——在這樣的牛市中,股價遠遠超過了由公司和宏觀經濟基本面決定的基礎價值。

投機型牛市持續時間短,其原因就在於它的基礎非常脆弱。投機型牛市非常類似於「擊鼓傳花」的遊戲:每個投資者都理性地知道他購買的股票分文不值,而他之所以買,幾乎完全是基於這樣的預期——存在下一個以更高價格接手的投資者。

因此,市場的流動性是這個遊戲能夠進行下去的基礎。然而,個體的理性未必等於集體的理性。

這裡出現了一個合成謬誤的問題:對個體而言,市場是有流動性的,但是,當所有個體都持有股票、因而都指望其他人來接手的時候,市場就將因流動性的喪失而崩潰。

最終,在槓桿過度和非理性繁榮之下,美國股市於19298月崩盤,長達37個月之久,累計跌幅達-84%。

第二:技術革命型牛市(1998-2000)
2000年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大牛市,這次牛市從1998年中期開始至2000年9月結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不到2000點暴漲到近5000點,持續時間兩年有餘。

這類牛市源自深刻影響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大技術變革。與投機型牛市相比,技術革命型牛市的基礎更加牢靠,市場的發展也更為健康。不過,這種牛市通常也不會持續太久。其原因就在於牛市得以形成的根基是剛剛出現、應用前景極其不確定的新技術,而一旦新技術的前景變得明確、應用範圍得以大大推廣,牛市的基礎就不復存在了。試想,在微軟成為「微軟」之前,有誰會知道它日後會成為操作系統的壟斷者?相反,當時的投資者會用同樣的價格購買「微軟甲」、「微軟乙」、「微軟丙」的股票,而當技術革命的大潮退卻,「贏者通吃」必然導致那些「假微軟」的股票暴跌。所以,對於技術革命型的牛市,我們不能簡單地用事後的暴跌來驗證事前存在泡沫。當技術革命的大潮退卻,大多數估值過高的假股票不得不面臨暴跌。

第三:資本大眾化型牛市(1980-1999)
1980年至1999年的美國大牛市,道瓊斯工業指數從1980年初的不到800點一路上揚到1999年底的逾11000點,其間雖有1987年「黑色星期五」那樣的小插曲,但不改長期牛市格局,股指增長了10多倍,牛市持續時間長達20年。

1980~1999年的美國長期牛市屬於資本大眾化型牛市。資本大眾化是指資本(固定資產、知識產權、土地等)的所有權為大眾所擁有,大多數居民既是勞動者,同時也是股東。在美國的資本大眾化進程中,越來越多的由少數居民持有的「私公司」變成了由大眾持股的「公眾公司」,這反映了資本大眾化的進程;同時,資本大眾化的進程主要是由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私人養老金體制的改革所推動的;銀行存款佔比的下降則是資本大眾化的必然結果,這引發了迫使美國銀行業改革的「脫媒」風潮。

這次牛市歷時之長,主要為資本大眾化對公司和宏觀經濟基本面產生的兩種積極效應:

第一,財富的再分配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私人企業變身為公眾公司,越來越多的居民直接或通過養老金、共同基金間接地持有公司股份,原先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對立的兩極社會結構演變為中產階級崛起、富人和窮人相對減少的「菱形」結構,這極大地改善了收入分配結構,刺激了社會消費乃至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調整。在資本大眾化的過程中,美國居民的儲蓄率由1980年的10%持續下降,至1999年只有2%左右。而美國居民之所以「敢」消費,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其持有的凈金融資產每年都增值20%左右。換言之,資產的增值替代了原先的儲蓄。

第二,財富的創造效應。在資本大眾化進程中,股東至上的文化深入人心,金融、經濟的自由化取代了對金融、經濟的過度管制,人們的創業精神得到極大提升。事實上,也正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當日本正陶醉於「日本第一」的神話中時,美國的資本市場孕育出了今天的微軟,時至今日,微軟也是美國經濟上的一顆明珠。另一方面,金融、經濟的自由化還極大地減少了社會經濟運行中的摩擦成本。金融自由化打破了銀行業的壟斷,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整個金融體系配置資源的效率。

時至今日,美股持續走高,牛長熊短的這一格局,很大程度源於大公司大市值企業持續的創造利潤,以及上到提到的養老金計劃助力。

附美股歷史上的十次股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