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評價《戰狼 2》在香港的票房?

謝邀。

這個話題討論的已經很多了,但是我覺得還不夠深入,有點流於表面,更有大量高贊答案是搞情緒化撕逼,哀,還是情緒化攻擊得到的相應最高。

我從3個方面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提綱先列在這裡,以使諸君先有一個初步了解:1、到底如何看待香港市場《戰狼2》票房少的事實;2、為什麼會這麼少以及為什麼華語電影搞不過好萊塢;3、香港市場搞成這個樣子對內地市場有什麼啟示。

就這個問題,我想順便,好好說一下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市場這些年來是怎麼搞成這個樣子的,畢竟我們好多人都是看著港片長大的。

第一,

首先要說的是《戰狼2》在香港票房其實沒那麼慘,首日確實少了點,但是從后兩天的情況來看,票房一直穩中有升,但總的來說肯定也不會太高。目前首周成績大概會在300多萬人民幣,預計最終能破千萬就算不錯了。

作為對比,去年香港華語電影票房冠軍是《寒戰2》,首周2100萬,最終6500萬港幣,再深入一點,2016年香港票房最高是《美隊3》,不過是1億港幣出頭(不到1億人民幣)。

香港人口700萬,年GDP3000億美元合2萬億人民幣,均遠低於上海、北京。深圳即將超越香港。

香港目前年度票房,2016年香港票房共計19.4港幣,摺合17.4億人民幣。香港年均觀影人次接近6次,是發達國家頂級水平(上海北京超過4次),這已經是它的極限了,這麼多年來,香港的電影票房就是在19億港幣左右。同比上海、北京兩地票房均超過30億人民幣,其它城市方面,深圳、廣州均超過18億。內地一線城市統統高於香港了。接下來還會有其它城市超過香港,香港在未來,不僅是電影票房,以及各個方面都將逐漸變成內地二線城市水準,這是一個大趨勢。

不知道有沒有人去查查,目前香港一共有多少電影院?看下圖

香港的電影院為啥逐年減少,一方面是因為香港電影市場在萎縮;另外也是因為香港地產價格太高,電影院開不下去。

所以很多答案說,香港市場戰狼2票房多少,其實沒人關心,真的是無足輕重,大家看了我這些數據,應該就會有更加清晰的感受了。

《戰狼2》在上海和北京有2.8億人民幣票房,好吧,別說首都和魔都經濟規模大欺負香港小城市,香港隔壁的深圳,也給《戰狼2》貢獻了2.2億人民幣,這怎麼說?深圳一個城市能給戰狼2貢獻2億以上票房,香港最高的《美隊3》也沒到1億人民幣。別說戰狼2不會關心香港票房,美隊3,所有的好萊塢大片也不會太關心的。

所以,香港的票房大家真的不care的,吳京為什麼要去香港首映?畢竟他是從香港電影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他懂得感恩。

第二,說說戰狼2 票房遇冷的深層次原因。

戰狼2會在香港遇冷,很正常,非常正常。香港能取得高票房的電影有哪些?好萊塢大片我先不說。只看華語電影,2016年情況如下。

大家在想想,2016年內地票房榜是哪些?哪些沒有出現在上面表中?湄公河行動、長城、盜墓筆記、絕地逃亡......這些對吧。

對比一下,有什麼不同點?

結論很明顯:港味越濃的電影香港票房就高一點,基本沒港味的電影,對不起,香港人不愛看。

所以,港奸成龍的電影不用想了,林超賢雖然是香港導演,湄公河行動能是香港電影?在香港票房高的華語電影,一定得是香港故事,香港主演,如果內地色彩多一點,票房肯定不高。比如同樣是徐克導演,《智取威虎山》在香港票房幾乎沒有,《西遊伏妖》有2000多萬。《春嬌救志明》則是目前華語片冠軍。

我在梁鵬飛:獲獎者越來越老,香港金像獎越來越封閉? 說了:自2010年以後,金像獎就越來越老,金像獎的獲獎名單一直是那幾個熟悉的面孔。這背後反映的是金像獎的評選思維越來越固步自封,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自娛自樂。金像獎反映的就是大多數普通香港人的思維。

這幾年,香港和內地的關係,大家有目共睹。大量香港年輕人,對內地的看法和想法如何,我不說,大家都明白。看電影的主力消費軍是年輕觀眾,內地電影在香港票房不好,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香港人只看和自己相關的華語片,但是他們不排斥外語片。2016年票房前20上表中只有3部,其餘基本是好萊塢。

有人說這是市場充分競爭下的結果,意即電影放在香港這個自由充分競爭的市場下,對好萊塢大片完全無招架之力。這話是胡扯。香港人抵制內地電影,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同樣的導演,同樣的演員,郭富城、梁家輝的《寒戰》就有高票房,換到《智取威虎山》和《西遊三打》就票房不好了,這就是雙標,就是看不慣內地電影。

所以我說金像獎虛偽,要不是有內地市場撐著,有內地資金投著,《寒戰》、《葉問》拍得出來?要麼你就把有內地資金、演員參與的電影全部禁止進入提名範圍,我看金像獎還辦得下去?

我們要承認,電影總體還比不上好萊塢電影,香港這麼多年來西化嚴重,看好萊塢電影沒有太多文化隔閡,總的來說香港市場好萊塢電影票房超過華語電影,也可以理解。但好萊塢電影如此壟斷了香港市場,這就不完全是市場的事情了。

香港電影最好的選擇,其實還是融入內地,以前香港電影有海外市場所以繁榮昌盛。現在內地市場也能夠大,目前電影票房最好的,很多都有香港電影人參與。如果香港就像一個正常的城市,和北京、上海那樣,不抵制內地色彩的電影,香港市場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完全是好萊塢大片的天下。

這個多說無益,且看以後事態發展吧。

第三個方面,香港電影市場是怎麼搞成這個樣子,對內地市場有何啟示?

其實我一向關注香港電影,作為一個80后,哪個不是在錄像廳看著港片長大的?我這兩年寫了大概40篇長影評,有5、6篇是專門討論香港電影的,這篇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梁鵬飛漫談回歸20年香港電影變遷:融入內地共創華語電影輝煌

香港電影是什麼時候沒落的?看下錶

香港電影能夠在80-90年代出現盛世,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是擁有包括台灣、東南亞在內的市場。否則,光靠人口不到700萬的香港本地市場,無法養活整個香港電影工業體系。多年來,海外市場票房一直高於香港本地市場。港片之所以沒落,失去了海外市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95年之後,港片在本埠和海外市場出現斷崖式下滑,此後再也沒有回過神來。2000年後,港片在海外票房幾乎就忽略不計了。幾乎在同一時間,香港和台灣對好萊塢電影全面放開,從此市場淪陷。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會心甘情願成為別國電影的傾銷地。香港人由於特殊原因,目前和內地華語電影主流市場有所疏離,但他們還是愛港片的。這些年來,《寒戰》系列、《葉問》系列、就連《激戰》這部不算太商業化的電影也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

前面我說了,金像獎偏愛純港片,又有誰不愛看自己人的故事呢?美國人的票房冠軍當然是美國片,人的票房冠軍不該是電影嗎?除非某些年國產片確實太差勁。

所以那個匿名高票答案扯什麼愛國和意淫,也確實是找罵。出於對自己人的親切感,出於對講述自己故事的親切感,和自豪感,帶動了戰狼2 的票房神話,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也是港片票房最高,在94年之前,好萊塢大片照樣在香港賣不動,後來是自己沒落了,一直到現在香港電影人拍不出最優秀的電影了,當然比不了好萊塢大片。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全面放開市場,對國外電影不加限制,是嫌自己電影死得不夠快嗎?

如果香港市場和台灣市場沒有完全向好萊塢開放,給本土電影留下點土壤,憑藉香港電影以前的人才和體系,應該可以繼續培育自己的電影。

所以,香港市場搞成這樣被好萊塢大片壟斷,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電影搞引進片配額是非常正確的事情。

自己還在發展當中,還沒有足夠實力和好萊塢大片全面抗衡,為什麼要放開?為什麼不逐步壯大自己的電影工業體系?難道就滿足於成為別人的電影傾銷市場,替別人的文化產品、價值觀做宣傳?

電影是大眾文化商品,商品就需要有市場,沒有了市場,電影就變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遲早要完蛋。

別看好萊塢大片現在這麼風光,等有朝一日美國沒落了,好萊塢電影照樣也會失去海外市場,他們照樣會萎縮。

既然要和美國在全世界全面競爭,就不能一味壯大對手,養肥對手,的市場還是要優先培育自己的電影,我們總還是要多努力把中餐發揚光大,而不是天天去吃麥當勞肯德基吧?

就是這樣,感謝諸君讀到這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