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體檢的時候容易被告知肝臟長了結節,不由得五雷轟頂,擔心「會不會癌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介入專科副主任醫師黃勇慧表示,肝臟結節並不一定都會癌變,但一旦發現肝臟結節,要隨訪,定期複查,一般3個月查一次超聲。
肝臟結節在2cm以上建議治療
肝結節是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肝臟纖維組織增生。如果是惡性肝臟結節,那就存在癌變的可能。肝臟結節是否需要治療,還需要看醫生的診斷。
黃勇慧醫生表示,肝臟結節在2cm以下,沒有確認為腫瘤的,定期複查即可。肝臟結節2cm以上,有腫瘤血流特徵的建議經MR和CT確認后,進行治療。單個肝臟結節可手術或消融治療。
若肝臟結節在2cm以上,只有一項影像手段認為是腫瘤,就應該考慮活檢。做病理檢查后,如果活檢陽性就要治療;如果活檢陰性,只需繼續定期複查。
增強磁共振準確檢查肝臟結節
用CT檢查肝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全國來說做得比較多。不過當肝癌直徑小於2cm或密度近似正常肝實質時,CT難以顯示。肝癌呈瀰漫性,CT不易發現。隨著技術的發展,磁共振的解析度越來越高,對於肝臟的一些小病灶也能作為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
黃勇慧醫生說,在日本的指南中,會採用普美顯MR(增強磁共振)對肝結節進行鑒別,其他國家尚未普遍採用。中山一院已經開展了通過普美顯的增強磁共振掃描肝臟結節的檢查,診斷率還是很高的。如果肝臟結節及早發現,及早進行監控和治療,90%的肝癌可以根治。
專家介紹
黃勇慧: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介入專科副主任醫師,擅長於原發性肝癌的綜合治療、阻塞性黃疸及門靜脈閉塞的介入治療。
出診時間:每周二上午門診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註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