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豐資本張可:投資失敗率極低的秘籍是什麼?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學醫出身,又先後在輝瑞製藥、強生醫療和阿斯利康等國際知名醫藥企業工作,在醫療健康領域紮根20餘年的張可,目前就任創豐資本合伙人,負責創豐資本在生物醫療領域的項目投資。他曾主導興柏生物等多項投資,參與項目的累計投資規模超過15億元。」

讓張可特別自豪的是,創豐資本成立迄今還不到六年,管理資金規模已經達到70億元,而且投資失敗率極低。這一切,在張可看來,與他們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定位、投資領域的聚焦關係密不可分。

聚焦投資,投資失敗率極低

作為一個新銳的投資機構,創豐資本如何在短期內做到如此大的體量,並且幾乎沒有失敗的投資案例?張可說,關鍵的因素在於,他們的投資策略比較聚焦。

據其介紹,創豐資本的聚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投資階段,創豐資本在醫療和文化兩個領域基本在早期階段布局,包括天使輪等,甚至比VC還要靠前。第二,在投資領域方面,創豐資本集中在文化創意、醫療以及節能環保和新能源。張可說,一個新銳的投資機構希望在市場上能立足,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定位。

而談到為什麼投資失敗率極低,張可說,創豐資本貫徹一個觀念:好項目不只是投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創豐資本管理合伙人彭震曾說過,「沈南鵬說自己是賭賽道,那我們就是修跑道」。張可向證券時報記者解釋說,「修跑道」實際上就是非常深度的投后管理,是一種和企業家共同成長的概念。「當中有很多高收益的項目,跟我們強化後期管理是有關係的。」

張可還表示,他特別鼓勵企業上新三板,像創豐資本投資的企業,早期都是研髮型企業,財務天生正規,所以上新三板不存在規範財務等問題。在他看來,多數的企業老闆都接受一個觀點,如果IPO是聯考,那麼新三板算一次模擬考。

對醫療併購始終謹慎

回到自己主管的領域,在張可看來,醫療健康分醫療和健康兩個領域,而創豐資本關注的,只有醫療。

他認為,醫療是剛需,包含葯、器械和服務三個板塊。而這三個板塊當中,他個人最看好器械板塊。他認為,器械領域有比較明顯的成長周期,跟互聯網醫療無限燒錢的模式不一樣,器械領域只會在早期研發階段燒錢,而且往往周期只有三年左右。「器械無法完全仿製,往往在仿製當中會有部分創新。對於基金投資來說,三到五年的燒錢周期是很健康的,總體來看這個領域風險不大。」張可說,創豐資本在器械領域的投資布局非常早期,正是因為該領域有這些特點,因此基金不僅沒有失敗案例,還投出了兩個超10倍回報的項目。

對於醫療領域的併購,張可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他認為,併購本身是一個交易、買賣行為。但在醫療領域,被併購的公司創始人通常是一群高端的知識分子,他們對自己的預期和定位非常高,認為自己的業務是可持續的,因此開出四五十倍的價格並不少見。「國內這種情況下,別人很難用這個價格買你,所以在醫療領域併購,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張可說。

至於海外併購,張可坦言,自己在醫療器械領域也接觸過不少,甚至感受到了他們的先進性,但是真要用到實踐上,恐怕會得不償失。

他指出,在海外的項目,首先公司的運營成本就遠高於國內。其次,國內的企業要引進海外的產品,購買專利的成本也非常昂貴。第三,海外的一流技術通常不會賣給國內的公司,而是賣給歐美的企業。「所以,對於我本人來說,我覺得海外的項目就是開拓眼界,包括幫助我們已投的企業開拓思路。」張可說。

談到IPO常態化的問題,張可認為,很難判斷現在的發行節奏是否會長期保持,如果能夠保持下去,對醫療健康領域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如果能保持下去,A股市盈率整體會往下走,並且形成優勝劣汰,一些沒有價值、成長性的公司,市盈率可能會很低。但醫療領域的公司持續發展能力非常強,會體現出長期投資價值。」

今年將是智慧醫療元年,加快投資節奏

對於接下來的布局,張可認為,創豐資本在醫療領域的投資節奏必須進一步加快。「我個人對過去一段時間投資的項目質量是滿意的,但是對項目節奏不滿意。」張可還透露,創豐資本在醫療領域的投資方向、範圍會比以前略微放寬。「因為以前完全是專註於醫療器械高值耗材,但在我看來,智慧醫療的元年是2017年,有越來越多的醫療級的可穿戴設備,包括一些能夠結合政府的政策導向的,比如說分級診療、基層醫療的智慧醫療模式,包括人工智慧層面也有影像診斷的智能技術,現在已經接近市場應用水平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會擴展投資領域,同時加大投資力度。」

而對於互聯網醫院,張可認為,還需要很漫長的時間。他認為,在,以三甲醫院為主導的醫療服務板塊仍是完全計劃經濟的環境,所以新的模式要去動搖原有的生態體系是很難的。其次,醫生才是醫療體系的核心資源,但目前廣泛存在「中醫認人、西醫認廟」的問題,除非是非常頂尖的專家,一般的醫生在離開其所執業的醫院后,價值會下降。所以,要通過互聯網化實現多點執業,實現資源的外溢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有知識分子特性的醫生勇敢往前沖,同時也需要醫院體制的配合。此外,還需要患者真正去接受。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醫院還需要時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意識問題。

在醫療服務板塊,張可認為,創業者必須要清晰,自己的創業項目必須要具備三個特點,成功幾率才會加大。哪三個特點?第一必須市場化,第二必須可複製,第三,不要跟三甲醫院搶飯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