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來自重慶的生態「黑科技」:沙漠里長出西瓜玉米

▲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試驗地里結出了大西瓜。 萬難 攝

來自重慶的生態「黑科技」:

點沙成土 沙漠里長出西瓜玉米……

內蒙古阿拉善烏蘭布和沙漠,一場盛大的魔術正在上演。

10多位科學家為此做了多年的實驗,精心準備;30多名來自重慶交通大學的博士、研究所放棄暑期休息,每天在這裡忙碌檢測;政府專門修建了道路,大型拖拉機、推土機可以直達;投資者來來往往,每次開會商討到第二天清晨……為了得到更充分的驗證,他們還特地買來5隻內蒙細毛羊。

重慶晚報記者 劉濤 攝影報道

沙漠就是沙漠,千百年來不曾改變。3個月前,這裡亦如此。

3個月,烏蘭布和沙漠除了沙丘的漂移,不會發生什麼別的事情。但這次不一樣,烏蘭布和沙漠第一次變出了良田,僅3個月時間!

這像一場魔術,神奇的科學魔術。今年5月,當「總導演」、技術創始人、重慶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易志堅教授帶領他的科研團隊來到這裡的時候,四周荒涼得連一株枯死的植物也沒有,除了沙還是沙。近70名從重慶招聘的農民工人推平沙丘、平整路面、播種。負責種植的趙朝華博士說,一部分種子在烏海買的,另一部分從重慶帶來的。

5月的烏蘭布和沙漠,風沙像洪水一樣狂卷。「播三次種,三次都被沙埋了。」趙博士說,6月中旬,種子還是頑強發芽、生長。為了阻擋狂沙入侵,外圍栽種長勢快、近一人高的狼尾草。往裡走是另一片天地。記者一路走,一路嚼,狼尾草、西瓜、番茄、大蔥、苜蓿、紅苕、蕎麥、玉米……40多種植物,無一有苦味,微酸、微甜居多。什麼都不生長的沙漠,一旦開長,就長出什麼都可吃的東西來。

▲熊新翔把碩大的西瓜舉過頭頂

8點,夜幕開始降臨。我們迫不及待想看魔術。

狼尾草的旁邊,放有一大杯水,兩盆沙,一盆干土,一盆稀泥。趙博士開始表演,用手不停攪稀泥。我們發現,土壤顆粒之間存在約束,能夠成形、成團,原因在於土壤中任何兩個顆粒從任何方向都能夠結合,我們稱之為萬象結合約束(簡稱ODI約束)。若要將沙變成土壤,就需要給它ODI約束。趙博士向一盆沙里倒入一點白色粉末,好像在向沙裡面加ODI約束。「這是我們從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纖維粘合劑。」待攪勻后,他再慢慢倒入水。奇迹發生了:水並未從沙中滲透出來,而另一盆未加粉末的沙,一把水倒進去,水全部從沙中滲透走了。

土壤像母親抱住自己的孩子一樣把植物抱住,易教授又稱之為土壤力學「密碼」。這是沙變土的科學秘密,沙漠之花的秘密。

離我們百米之外,那是易教授團隊正在加緊改造的4000畝沙漠,準備秋季播種,「明年又是一片新綠洲,我們計劃在這裡改變1萬畝。」趙博士說。最終我們要的不只是沙變土,而是沙漠變良田。

易教授科研團隊為此進行了長達8年的實驗:2009年,首次提出沙變土的原理;2010年,成功地改變沙的土壤力學特性和生態屬性,初步實現「沙變土」,隨後在重慶交通大學實驗室前開展3年的種植實驗;2013年,在重慶再開闢兩塊試驗地,探索如何讓沙長久保持土壤的生態力學特性;2015年,首次來到烏蘭布和沙漠準備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實地試驗;今年5月,同時在烏蘭布和沙漠、新疆和田開展「沙漠變良田」實驗。

56歲的當地農民薛飛斌,見過很多治沙的人和固沙的方法。「易教授的方法,我從來沒有見過,當時也有點懷疑,但他們從重慶那麼遠的地方來幫我們治沙,讓我很感激。看他們非常認真,又對烏蘭布和沙漠的特性不怎麼了解,比如,播種太淺,不容易發芽,我就想幫幫他們。」易教授聘請了老薛。

到了2016年秋季,老薛再沒懷疑。沙漠里成功長出70多種植物,長勢超過沙漠周邊區域的自然植物。試驗地所在區域還逐漸形成了一個有植物、昆蟲、動物在內的小型生態圈。今年,植物長得更茂盛濃密。經檢測,其土裡的微生物量與農民地里的非常接近。可以下一個結論:沙漠變良田在這裡初步實現了。

博恩科技集團的掌舵人熊新翔每個月要來沙漠幾次。作物的長勢讓他很欣喜。這位在過去20年成功投資奇虎360、豬八戒,道有道、易極付的價值投資人,正帶領博恩全力投資開發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環保、食品安全項目。

熊新翔說:易教授的方法源於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現,值得全身心關注,我們也非常願意投資,一起改變沙漠。「這項技術不僅僅是沙漠變良田,沙漠變綠洲,實質是顆粒物變良田、顆粒物變綠洲。水泥板、石頭碾成粉,一樣可以種植物,加水就軟了,水一干就硬了。打開思路,用這一方法可改變很多土地,甚至改變世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