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福義國際:中國古代陶器瓷器很常見,為什麼玻璃器皿卻少之又少?

玻璃,在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如果你回顧歷史你會發現歷史上幾乎很少有玻璃器皿的出現的身影。或者說玻璃製品遠不如瓷器使用範圍廣。

關於玻璃的來源。沒有人知道它確切時間。有一種說法,公元三千年,中東埃及人在湖灘生火,因湖水蒸發,蘇打與砂粒中的硅結合,形成一粒粒透明的小珠珠,這可能就是最早的玻璃了。另一種說法是玻璃在古埃及被一位聰明而細心的陶器工匠在燒陶過程中發現了玻璃。之後玻璃傳入義大利。後來就在全球盛行。

現代普通玻璃的化學組成是 Na2O·CaO·6SiO2,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這也是古代西方的鈉鈣玻璃,西方玻璃是不含鉛鋇的。古代的玻璃是鉛鋇玻璃。的鉛礦存在的方式是以硫化鉛(Pbs)形式存在,也叫方鉛礦。方鉛礦通常與重晶石(硫酸鋇,化學式:BaSO4)共存,將方鉛礦進行氧化焙燒,然後與石英一起熔煉,就得到鉛鋇玻璃。

其實玻璃發展從西周時期到現代已有兩千年多年的歷史,但是為什麼玻璃沒有像瓷器那樣有專門的的官窯製作,並且出口海外呢?在先秦時期和漢代之出土的玻璃文物中,基本上都是鉛鋇玻璃,只有少數是類似於西方的鈉鈣玻璃,據考證應該仿製西方的鈉鈣玻璃。相比於西方的納鈣玻璃,鉛鋇玻璃雖然色彩更加絢麗,但是易碎,且不耐高溫,還有鉛鋇玻璃含有重金屬鉛鋇,本身對人體有害,不能用來做器皿。只能用來做裝飾品。所以實用性不高。所以這應該也是玻璃器皿少的原因

自漢代以來,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國外的鈉鈣玻璃傳入,但並沒有完全採納這種玻璃配方,也沒有延續前代的鉛玻璃系統,但是在傳統玻璃配方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的配方,即改造成為鉛玻璃和鹼玻璃,這一改變經三國、西晉、東晉的過渡在魏晉南北朝的中晚期才基本改造完成,並延續至後來的隋唐和宋代。所謂鉛玻璃是指以氧化鉛為助熔劑,並且不含氧化鋇,也稱為高鉛玻璃;而以氧化鈉為助熔劑的主要成分而不含鈣的玻璃,稱為鈉玻璃,或鹼玻璃。

隋唐時期玻璃器的造型更美觀,但鉛鋇玻璃不耐溫、有毒的缺點依然存留,多用來製作佛教用具、飾品。北宋時,匠人們又研製出無鋇的玻璃配方,即高鉛玻璃,但始終未能突破傳統的局限。在唐中後期,瓷器工藝得到了較大發展,作為替代品的玻璃器製作工藝隨之衰落,到了宋朝瓷器空前發展,玻璃工業也就一蹶不振。

明清兩代,玻璃又被列入官員服制。只是為了自高身分,富人們更喜歡近似玉的玻璃,排斥透明玻璃。清初,當歐洲製造的晶瑩的玻璃製品傳入后,頗受統治者的喜愛。當時清宮徵調了全國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在玻璃廠輪班供職,同時還有歐洲的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與製作,於是,中西方的玻璃製造技術在清宮玻璃廠匯合了。當歐洲製造的晶瑩的玻璃製品傳入后,頗受統治者的喜愛。樂於接受外來科學技術的康熙皇帝決心生產和製造自己的優質玻璃器。

乾隆皇帝曾力推玻璃製造技藝,在傳教士們的指導下,匠人們製造出的鈉鈣玻璃工藝品已不遜於西方,嘉慶朝以後開始衰落,不但數量、品種減少,質量亦日漸下降。隨著在華傳教士紛紛離去或逝去,皇家玻璃廠不得不停產,相關技藝亦失傳承。錯過了玻璃,錯過了現代化。因玻璃未普及,人沒能發明出望遠鏡、顯微鏡等,有學者認為,這是造成東方文明落後的重要原因。

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大陸唯一徵集點

聯繫人:陳總監

聯繫方式:18838787763

微信同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