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全球零售業寒冬,為何日本一枝獨秀?

2016年可以說是零售業8年來最難熬的寒冬。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發布報告稱,2016年全球零售業裁員人數預計將超過3.7萬,較去年的1.7萬翻了番,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

這份報告里,瑞信還統計了2015年以來裁員的零售商名單。其中,多數公司裁撤的是門店一線員工,但零售業蕭條可能已經遠遠超過這些零售巨頭的想象——近來裁員已波及到了總部和生產的各個環節。

更為可怕的是,零售業的萎靡,已蔓延到了一個鏈條上的諸多品牌商。

不過,縱觀全球零售市場,我們發現,各地區卻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有些國家寒風瑟瑟,有些國家卻溫暖如春。

本文,我們選取、美國和日本三個國家的零售業情況,從中也可以看到全球零售業態的進化鏈。

:零售商努力在行業寒冬中拼出血路

2016年全球零售業的關店潮也席捲了的百貨公司。

由關店潮引發的,是大規模裁員。連鎖經營協會(CCFA20165月出爐的數據顯示:2015年,連鎖百強企業正式用工人數下降了3.1%。其中,56%的企業用工數增幅低於門店增幅,25%的企業用工數降幅大於門店的降幅。

大規模裁員,只是體現零售業不景氣的一方面。

CCFA數據,去年,國內百強企業銷售額增長低迷,僅為4.3%,延續了自2010年(21.2%)起連年走低的趨勢。其中,百強企業中有31家銷售下跌。

零售業寒冬並非業界周期性的不景氣,而是受到了更為持久的衝擊,來自成本的高企和電商對市場的爭奪。

據百貨商業協會的統計,國內主要城市的優質商鋪租金,10年來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6%。而光近兩年,帝都的沿街商鋪租金年就增長了25%

另外,2011年以來,在社會經濟通脹壓力和「十二五」期間城市最低工資年均增幅13%的背景下,勞動力成本也步入上升。

CCFA統計,2015年百強企業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比上年分別增長了4.2%8.6%

相比,儘管零售業整體不佳,電商們卻戰績顯赫。

2015年網路零售的銷售總額已攀升到3.88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的4610億元增長了7倍之多!

既然做電商這麼賺,實體零售們也摩拳擦掌,紛紛趁勢干起了線上業務:

據百貨商業協會統計,超過55%的百貨商店擁有在線平台:69%的表示自建網站,55.2%表示已入駐天貓、京東等第三方電商。近77%的實體百貨已經或計劃部署O2O業務,業務遍布線上訂單、門店體驗和購買、移動支付等等。

但這轉型真不是想轉就能轉。

零售商們面對著線上線下難以集成、業務重組難推進、技術創新跟不上等重重阻礙。路漫漫其修遠,大形勢難以逆轉,零售商們眼下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努力在行業寒冬中拼出條血路了。

美國:百貨商店模式落後20年,少有創新

美國同樣也在遭受著實體百貨店的坍塌,特別是Big Box Department Store這類綜合性的百貨公司。

比如說Target百貨,周五早上去買東西幾乎看不到人。在百貨店中,用戶問最多的問題就是價格。Target索性放了好幾台自助價格掃描機,讓客戶自己查詢價格,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而物品的擺放並沒有明顯標誌,找一個商品需要走半天。同樣的情況也在梅西百貨發生。各種各樣的品牌商品擺放得雜亂無章,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強的購物慾望。隨著移動互聯網崛起后,用戶的品牌忠誠度越來越強,大家更喜歡去品牌專賣店購物,而逐漸遠離大而全的百貨商店。

和相比,美國的百貨商店模式遠遠落後,感覺和20年前的第一百貨公司類似,還是以商品的銷售為主,沒有任何創新。而今天,的shopping mall已經以兜售服務和生活方式為主,裡面有許多餐飲,親子,娛樂,生活服務的店鋪。許多時候我們空著手進入商城,然後空著手出來。許多家庭周末的娛樂都在shopping mall完成。而在美國,這些shopping mall不斷被亞馬遜這類電商降維攻擊,人流越來越差。長島的Roosevelt Shopping Mall一直是我每次回美國必去的。而每年去,除了看到了越來越少的人流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改變。

縱觀美國的零售業,由於購物體驗在過去10年沒有任何提高,大而全百貨商店的價值會越來越低。行業整合和大公司的倒閉是必然方向。此外,以食品為主要商品的必選消費類商超也開始向兩頭分化。

日本:全球零售業頹勢中的一枝獨秀,關鍵在生態商業圈

日本零售業巨大的收益數字讓國人汗顏,2015年十一長假,40萬大陸客國慶期間赴日旅遊,掃貨1000億日元。每一個零售人看見這樣一組數字,都會非常的汗顏。仔細分析日本零售業,不難看出日本整個流通業的完美體現,無論是生產製造,還是商品企劃,以及物流構造,再到店鋪運營與銷售,整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的努力,造就了日本零售今日看似神話的表現。

以下,我們通過一些日本零售業的案例,來看看其實體店為什麼能打敗電商,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首先,融入社會功能新業態。大阪的EXPOCITY,日本最高的摩天輪、擁有日本最大imax屏幕的4d電影院、日本首個體驗型英語教育設施English Village以及小羊肖恩主題娛樂天地等。

同時植入了最新科技和最新理念,將娛樂教育購物完美融合,讓場子成為大阪北新娛樂的核心,全面融入居民生活。

Grand Front則整合了無數社會功能新業態,高科技實驗室、大學研究所、品牌博物館、創客空間、汽車主題館、科技體驗館、展廊空間、沙龍空間等

其次,匠人品質打造家的延伸。日本實體業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專註。一家壽司店可以經營150年,甚至250年,這在日本很常見。

日本的職人以傳承和精益求精為傲,在他們心目中沒有做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區分,他們能在持續不斷的專註中獲得滿足感,所以心平氣和。開店,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好到讓自己滿意。

匠心是日本實體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格林木購物中心是一個最貼切的案例。格林木購物中心遠在東京神奈川縣武藏小杉地區,開業13天,客流量突破100萬,而這個購物中心僅有3.7萬平方米,卻擁有日本最大的屋頂花園。

再次,對境內電子商務的企業實施徵稅政策,保證商品質量。日本很早就對其境內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實施徵稅政策。而目前對於電商企業是否徵稅仍舊是探討過程中。

由於目前並未對網上開店企業徵稅,因此,在網上開店門檻低,從而也使得網上有價格優勢。而日本的電商企業的價格優勢也並不是很明顯。

隨著日本生活雜貨品牌無印良品全球旗艦店在上海正式營業。開業當天,等待進店的排隊長龍刷爆了朋友圈,有網友吐槽稱,這場面堪比2010上海世博會在最熱門的沙烏地館排隊。

最後,互贏合作的生態商業圈。以大阪為例,大阪的商業形態有商業街、車站商業生態圖、便利店布局。通常商業街集中在市中心繁華地帶,同時各商業街通過各車站生態圈相關聯,在各車站之間的地帶以便利店、shopmallsupermart布局,從而構建地上地下,從區域以點帶面的網狀商業生態圖,經常一個商圈的場子會聯合推出營銷活動。

每家實體店店面擺放的商品琳琅滿目,同時日本的商品包裝一般都偏小,一個貨架從上到下可以隔七八層,所以即是是一般的實體店也能置放絕對數量較大的商品品種,以供顧客挑選。而且線下實體店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作為顧客可供選擇的餘地較多。

寫在最後:

從、美國、日本三國的零售業不同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全球零售業的變革已悄然開啟,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商家可以在實體店上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但是電商是通過電腦和智能手機進行交易,所以很難向消費者提供獨特體驗,只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實體零售業還是可以打一場翻身仗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