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女兒蘇西巴菲特說:「不依傳統不是件壞事, 更多的人應該擁有非傳統的婚姻。"
她的母親, 巴菲特的大太太蘇珊巴菲特(Susan T. Buffett), 45歲時拋下丈夫、兒女和家鄉奧馬哈(Omaha)去舊金山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 直到72歲去世再也沒有回巢, 也沒和巴菲特離婚。
雖是主動離家, 大太太還是和老公保持了友好關係: 常通電話, 一起度假,需要時共同出席公開場合, 依舊花時間替他打理慈善基金the Buffett Foundation的工作等等。2004年她去世后,基金會幹脆更名為Susan Thompson Buffett Foundation。
出走時三名兒女均已成年, 因此蘇珊只需要安頓好老公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她拜託了幾個人幫忙照顧巴菲特, 其中有位Astrid Menks小姐, 31歲, 是來自拉托維亞的移民, 嬌小, 金髮, 聰明又會打扮,認識她的人會告訴你這個女人站在人群中很難被忽略。
她是奧馬哈當地高端夜總會the French Café里的一位女招待。
蘇珊去了舊金山後, Astrid Menks小姐就開始低調地往巴菲特府邸送些自製的湯水, 湯湯水水一年後, 她就搬入巴府和他同居了。
━━━━━
不能自理的
奧馬哈先知
大太太蘇珊和巴菲特是同鄉, 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內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Omaha)的心理學家。兩人的父母本就認識但他們初次見面要感謝男方的妹妹Roberta穿針引線, 那時她和蘇珊是名校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同宿舍小姐妹。
巴菲特22歲時把比自己小兩歲的蘇珊娶進了門, 緊接著在5年中連續生育了兩兒一女。婚後的頭25年, 蘇珊的人生在照顧大寶貝兒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小寶貝中默默度過。
所有他授權或沒授權的傳記都一致透露, "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的世界只有工作、工作、工作, 吃飯睡覺呼吸只是讓他能永遠工作的助燃劑。巴菲特的朋友們說他從不做家務, "腦子裡壓根沒有那根弦兒, 你可以說他連開關電燈都不會"; 女兒蘇西在母親離家后曾擔心爸爸因為不會做飯而導致一日三餐成問題, 不得不搬回家陪著。
"奧馬哈先知"還是個極度摳門的巨富, 連車牌都THRIFTY(「節儉」)。好的, 在沒有用人幫手的情況下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公並撫育三個子女, 是一種什麼體驗?
━━━━━
太后
除了人生離不開善於持家的女性旁立在側, 實時照顧他的生活和"some needs「之外, 極端智慧的沃倫巴菲特還非常需要女性的溫情陪伴。你我熟知的那位冷靜、精於計算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大統領,只是"奧馬哈先知"的人前一面。
在人後, 巴菲特是一個情緒上常需撫慰的老公、在兒女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以及想極力避開批評的男人。
這源於巴菲特自己那位對待孩子苛刻無愛的母親Leila Buffett, 毫不誇張地說, 語言暴力是巴菲特姐弟三人童年時的家常便飯。他後來公開告誡: 千萬不要對你的孩子冷嘲熱諷, 就算他們之後成了大演員或大富翁, 這些(陰影)也會一直跟著他們。
三個孩子中被惡母毀得最慘的還不是巴菲特而是他姐姐Doris, 雖然姑娘IQ測試得分150且家境優渥, Leila還是生生沒讓她去上大學。巴太后極度重男輕女, 認為"如果一個女人比自己的老公聰明, 她就該隱藏這一點。男人得出去賺錢養家, 他們擁有更多權力, 女人應該保持安靜保持微笑。 "
對孩子動輒辱罵的Leila Buffett在自己的老公面前脾氣倒是好得非凡, 她全心全意地愛他, 甘願為他奉獻自己的一生。夫婦倆日常的話風如下: (Howard Buffett)「孩子他媽, 你為什麼來到這世上?」(Leila Buffett)"為了照顧你啊孩子他爸!"
"Mom, why do you think you're here on Earth?"
"To take care of you, Daddy"
Leila Buffette, 她是她父親的女兒, 她老公的妻子, 她兒子的母親, 這是她全部的自我認知。
━━━━━
大太太
兒媳婦蘇珊和自己的婆婆完全不同。
從20歲嫁給巴菲特到72歲去世, 52年的婚姻生活她只有25年在生兒育女, 相夫教子; 剩下的27年, 她獨自住在舊金山(San Francisco)直至去世, 還在紐約演出, 並出了若干CD。
關係要好的朋友說, 蘇珊離家出走的部分原因是外界加諸於她那位越來越有錢的老公身上的注意力,讓她感到透不過氣。
人生前半段, 她和老公在公開場合非常恩愛, 拉手、親吻臉頰, 他喜歡讓她坐在自己的大腿上。私下裡, 蘇珊一直希望等老公賺足錢后就減少工作時間把更多注意力轉向家庭和兒女。如果要給這個"賺足錢"加一個門檻, 她覺得應該是在$8百萬-$1千萬美金之間。
這位太太後來發現, 自己用了25年的時間才搞清楚從6歲向小夥伴兜售Juicy Fruit口香糖和可口可樂開始, 這個男人在"積累財富, 並且永遠不花"的路上就根本不會停止, 即便他成了世界首富。
等待別人改變, 從來比不上改變自己。45歲時蘇珊終於下決心離家出走, 女兒蘇西後來說: (我媽)希望擁有一個自己的房間, 他倆並不需要共聚於同一屋檐下/she wanted a room of her own, they didn't need to be in the same room。
巴菲特當然明白離婚會對自己一手創建的投資帝國怎樣的損失, 因此直到大太太去世, 這對夫婦一直維持著法律上的夫妻身份。後來他在自傳里說當年蘇珊離家時他沒有阻止是人生最大錯誤: "我對她的關注不夠她卻對我呵護備至, 讓我的生活不至於一團糟..."
可無論什麼樣的感激, 都不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
第三個女人
據江湖傳言, 離開家裡那座"冰山"老公前, 大太太蘇珊曾和自己的網球教練有過短暫的羅曼史, 而且她離家出走的原因, 除了25年全職保姆式的婚姻令她極度厭倦, 巴菲特與《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董事會主席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erine Graham)之間的眉來眼去也讓她感到極度憤怒和屈辱。
巴菲特唯一授權官方傳記《The Snowball/滾雪球》中提到, 59歲的《華盛頓郵報》女老闆和46歲的巴菲特私交甚篤, 數次一同出差, 在她的宅邸Martha's Vineyard共度時光, 還有女方並不隱藏的調情舉動,比如在parties上直接把家裡鑰匙扔給巴菲特。
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erine Graham)出身華爾街猶太名門, 由於不幸患上躁狂抑鬱症的丈夫舉槍自殺,她不得不一夜之間把自己從家庭主婦/四孩之母硬掰成重整《華盛頓郵報》龐大攤子的鐵腕領袖。
在她的力挺下,《華盛頓郵報》推波助瀾的水門事件最終促成了尼克松總統下台。她是美國第一位進入財富500強榜單的女性企業家, 也一度是"美國最有權勢的女人"。下圖是我非常喜歡一張照片, 大時代原味, 每次翻看, 總覺震撼。
在這張照片中, Katherine Graham(凱瑟琳·格雷厄姆) is the ONE and ONLY girl in this big picture。嗯, the big picture 是個好詞。
1972年,巴菲特趁著美國經濟大蕭條抄底《華盛頓郵報》, 以極低的價格買入13%的股權。他給了凱瑟琳很多建議, 並用數學方法為她詳細解說股票回購的意義(那個年代這還是非常罕見的資金運作方法), 而她聽後會立即付諸行動。
《華盛頓郵報》後來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後,巴菲特當初投入的$1千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到了2008年《The Snowball》出版時, 他依然擁有18%的股權, 總價值近$10億美金。
雖然大太太蘇珊對數位好友坦白她對老公和Graham之間的事感到極為不爽,她還是給這位傳媒鐵娘子寫信表示"允許"她和老公約會。後者把信件展示給圈子裡的人看,"就好像這讓她如釋重負"。
2001年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erine Graham)下葬, 觀禮的無數政要巨賈中巴菲特的身影也閃現期間。2004年, 72歲的大太太蘇珊去世, 巴菲特因傷心過度沒有參加葬禮, 只請了巨星Bono在現場演唱了兩首歌曲: "Forever Young"和"All I Want Is You"。
━━━━━
二太太
1978年到2004年, 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一直既有法定妻子蘇珊, 又有同居但沒名分的"女友"Astrid Menks, 每到節日, 兩個女人名字會和他的名字一起出現在家族向親朋好友發出的節日祝福卡上, 順序為: "Warren, Susie and Astrid"。三個人還時常同框, 在美國主流社會中蔚為奇觀。
巴菲特其中一部傳記說:從自願搬進巴府那天起, Astrid Menks就知道他沒有離婚的打算, 況且他一直和大太太保持著頻繁的聯繫, 但她還是讓女主人去樓空的巴菲特府邸重新有了"家"的感覺, 當男主出城去看望太太時, 她會為他準備好洗凈熨平的襯衫。
和名校畢業, 熱衷於為女性節育,墮胎權,和人口控制奔走呼籲的大太太不同, Astrid的愛好是到處搜羅價廉物美的打折貨(這點確實和巴菲特"志同道合"), 據說她討價還價起來頗是一把好手。你經常會在鎮子上看到她, 不是在淘古董傢具, 就是在掃自家屋上雪、或者為巴菲特採購日常用品。
Astrid Menks剛和巴菲特同居那會兒, 巴家小姐蘇西不太能接受, 經過好幾年和母親蘇珊反覆交流, 才改變了看法。現在蘇西相信"這個女人並不是因為錢才和我爸在一起。她愛他, 願意照顧他, 如果他一個子兒都沒有, 她還是會和他在一起。"
是嗎? 如果這位來自拉托維亞的31歲女移民當初擁有比當女招待更高級的謀生技能, 她是否還會覺得一個生活不能自理、只看得見工作並極度摳門的男人有廝守一生的價值?
大太太蘇珊去世之後的第三年(2006), 巴菲特終於正式和與同居了26年的Astrid Menks結了婚, 婚禮在他和蘇珊所生的女兒蘇西的家裡舉行, 全程一共15分鐘, 沒請任何商場上的朋友, 兩個兒子也沒出席, 見證人只三位: 法官、女兒蘇西、60歲新娘的妹妹。
人生第二次結婚當天, 76歲的"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穿著平日里的工作西裝, 婚戒是他從自己擁有的首飾公司購買的員工折扣款, 儀式完畢后一行人去海鮮連鎖the Bonefish Grill搓了一頓。
談到這兩位太太, 巴菲特還是挺感激的: "Susie put me together, and Astrid keeps me together."
巴菲特的女兒蘇西巴菲特說:「不依傳統不是件壞事, 更多的人應該擁有非傳統的婚姻。"
因為, 人性終會另尋出路。
━━━━━
關於人妻的歷史文章
手指輕觸下面藍色的題目即可跳轉閱讀 :
也歡迎來微博圍觀博主胡說胡有理的日常, ID是@顧硬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