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何家長整天沉浸在孩子教育焦慮之中?

關注我喲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兩性、三代人、社會教育、影評書評、心理學、終身教育等內容的原創雜談!我是思成媽媽,筆名:頑顏瞳。感謝關注本微信訂閱號的朋友們(K-12EDUCATION)

現今親子教育問題越來越被每個家庭重視,特別是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二寶的教育問題,成了寶爸寶媽的重中之重。

初為人父人母,對於接踵而至的問題措手不及,許多家長整天沉浸在孩子教育的焦慮之中……

由此,心理學對親子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以下,小編跟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撫養孩子,不在於僅僅去糾正他們的錯誤和問題,而在於發現並強化他們的優點和美德,幫孩子找到可以把這些長處發揮到極致的合適地方(Niche) 。

Raising children .. was farmore than just fixing what was wrong with them. It was about identifying and amplifying thei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ndhelping them find the nichewhere they can live thesepositive traits to the fullest.

-- Martin E. P. Seligman, Ph.D.

深刻理解以下理念

1.犯錯誤是成長與學習的重要部分。要允許孩子犯錯誤。

2.個性特(Temperament)是沒有好與壞的。例如,慢可能對應著善於觀察、思維縝密,動活躍可能對應著運和社交能力發現併發揮孩子的長處,才是最好的培養方式。

3.先天基因(Nature)後天培養(Nurture)就好像長方形的長與寬,共同決定長方形的面積。找到孩子的優勢與興趣(Nature),提供優良的培養環境(Nurture),培養正確的態度(Nurture),都非常重要。

4. 與孩子之情感聯結(Emotional connection)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一切學與成的基

5.預防遠遠要比事後懲罰重要,且更加有效。

心理學理論支持

提供以下這些研究結論,大家結合實際、具體情況來參考。

育與成熟是分段的,從后往前行的。大的前葉(通俗來說大概就是額頭那裡)負責的控制能力和划能力,要到25左右才育成熟。所以青少年的自我控制以及划能力的培養,不容忽

對1000多個家庭的追蹤研究發現,三類父母教育方式中,民主型是最好的,與孩子做朋友,互相尊重。權威型次之,放任型最差。

Erik Erikson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

1.嬰兒期(0-2歲)是建立信任的關鍵階段;如果沒有發展好,小朋友就會在人生的後期階段更多的表現出對人的不信任(mistrust)

2. 幼兒期(2-4歲)是發展自主性vs羞恥感和質疑的關鍵階段。

3.學前兒童(4-5歲)是發展主動性vs愧疚的關鍵期 。

4.國小階段(5-12歲)是發展勤奮vs自卑的關鍵期。

5.青少年(13-19歲)是形成自我認同vs身份混淆的關鍵期。

6.年輕成人是發展親密vs孤立的關鍵期。

7.中年階段是持續成長 vs 停滯不前的關鍵期。

8.老年階段是發展健全vs絕望感的關鍵期。

人類生存必須依靠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未來30年,在任何一個我們想要個性化定製的領域,比如教育、運輸、醫療和零售,過濾器服務將會出現。過濾器為注意力提供服務。

注意力是未來唯一有價值的資源。未來,注意力將向體驗遷移。

情緒對於記憶的影響是巨大的。兒時記憶最最深刻的一定是感情色彩最強的。而且情緒對於行為的影響,對於習慣的建立,也是至關重要的。正例,如果睡前讀書都是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親切的語調中進行的,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的把對閱讀的感覺與溫暖親密的感覺聯結起來,小朋友每次讀書,都會想起媽媽的懷抱,每到晚上在媽媽懷裡享受溫暖親密的時候,也會想要讀書。睡前閱讀的習慣就自然而然、非常容易的養成了。

4歲左右開始發展複雜情緒,如嫉妒。

體罰,短期雖然可能有效,但長期來說是無效的。

音樂是大腦的保健操,可以不學鋼琴,但學些樂器或培養與音樂相關的興趣愛好,對孩子是終生有益的。

家長應該做什麼?

功能性行為分析(FunctionalBehavior Analysis)。一個行為如果重複出現,一定是有原因的:孩子做一件事情,要不是為了獲得些什麼,要不就是為了避免什麼?作為家長要仔細觀察與分析,認真和孩子交流,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找到行為模式到底是怎樣的,分解為:先兆-行為-結果(ABC :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然後在每次有先兆(Antecedent)出現的時候,及時引導孩子用可以獲得同樣結果(Consequence)的好行為來替代壞行為。並在接下來每次發現先兆,都提醒孩子,也提醒自己,只有在孩子作出好行為的情況下,才給予他想要的結果。

把注意力放在發現孩子的優點,閃光點上。某爸爸反饋:「自從聽了您的講座,每天看我兒子都有可愛的地方」。

雖然性格(temperament)沒有好壞,但要培養好的品格(character)。如誠實、自主、負責、自信、尊重、耐心,等等。

關注好行為的出現,並予正向強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及時鼓勵、獎勵 。孩子感覺開心的時候,也會做的更好。

對於 2-3歲的小孩子,有任何問題要當時解決,因為他們在這個年齡段是只能看到眼前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是非常短暫而有限的。

設立清晰明確的界限(consistent boundary),樹立家規,可以讓孩子參與家規的制定,一旦制定,家裡所有的人都要遵守。

對於不好的行為和習慣,有幾種方法:

1.負向強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忽視不合理的行為。例如,以撒嬌哭鬧的方式提出的請求,不予理睬。

2.正向懲罰(positive punishment):例如,自己弄亂的地方自己清理。

3.負向懲罰(negative punishment):如果有不好的行為出現,就去掉一個孩子很在乎的特權(privilege),比如吃冰激凌、去公園玩。

懲罰之後的擁抱,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給孩子選擇權的的技巧:把握大方向,讓孩子選擇小方向。

調動孩子的熱情與興趣。例如,面對孩子不愛吃飯,試一試說「你看媽媽今天做了什麼和什麼,怎樣怎樣做的,特別好吃,你看!」繪聲繪色充滿感情的描述,也會激發孩子對食物的期待與興趣,往往會比威逼利誘有效得多。

任何一個孩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目光接觸、語氣上,都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讓孩子知道你在關心著Ta。

傾聽非常重要。聽聽孩子怎麼講,孩子才會聽進去更多你所講的話。要先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的感受如何。並且,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感受,要先共情,也就是試圖感同身受、理解認同孩子,讓孩子在這種情景下有這樣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

不應該做什麼?

培養興趣愛好的時候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而非家長自己想要的。

家庭教育要一致。不但家長之間要一致,家長自身也要前後一致。反例,一個做股票的父親每天對孩子的態度取決於當天的股市情況,孩子完全無法預測,每天都提心弔膽,像做過山車一樣。

不可以說過於概括的話,如「女孩子學不好數學」,「你真是個天才小畫家」,要就事論事。

而若要把好的行為養成好的習慣,就要不斷的重複,避免特例。如果有一次特例,這個習慣的培養往往就需要從頭開始。例如進門洗手,起床疊被等生活習慣。

(文章部分知識點取材於網路)

- END -

思成媽媽的話

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用,歡迎關注「媽媽好老師」平台,根據提示一步步來認識我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