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敘利亞伊德利布省的反對派控制城鎮汗舍孔(Khan Sheikhoun)遭到化武襲擊。敘利亞人權觀察機構稱襲擊造成至少58人死亡,包括11名兒童。還有部分救援組織稱死亡人數達到了近100人。
什麼是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簡稱化武,指在化學戰時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作為武器。該類武器與核武器及生物武器同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由於其大規模殺傷性,NBC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縮寫)均不屬於常規武器。通過適當的保護裝備、培訓和排除污染措施,化學武器的主要作用能夠得到有效抑制。許多國家擁有大量武器化的化學製劑庫存作備戰之用。
最早的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用於戰爭中已有多年歷史,可追溯至第壹次神聖戰爭期間,安塞拉近郊同盟在對基拉的圍城戰中用菟葵之毒將城市水源污染。而最早記錄使用毒氣的戰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9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和斯巴達之間。 斯巴達軍利用硫磺和松枝混合燃燒來製造毒氣對雅典城內的守軍進行攻擊。
近現代戰爭中化學武器的使用
最早提及建議使用毒氣的時代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但此作法過於殘酷,並沒有被接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軍在戰爭中率先使用催淚瓦斯。而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武器是1915年4月22日,德國用氯氣攻擊法國,加拿大和阿爾及利亞聯軍。之後兩軍相互使用及研發新型的毒氣,其中以芥子氣、光氣、氯氣為主,估計至少有50965噸用於戰爭中。根據官方公布數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化學武器戰劑而造成的非致命性傷亡約1176500人、而至少有85000人死亡。
儘管凡爾賽條約第171條及國聯於1938年5月14日的一項決議要求日軍停止使用化學武器,日本軍仍然在二戰中大量使用了毒氣。化學武器的使用均需日本天皇親自下達指令,如武漢會戰中天皇曾多次允許使用毒氣。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在「牧工行動」中用飛機散布落葉劑,以強烈毒性讓樹木枯萎,企圖讓越共失去叢林的掩護。越戰戰後,越南有數以千計的落葉劑受害者,癥狀包含呼吸道與皮膚的病變,以及胎兒畸形,而受害的越南民眾到目前為止正在尋求美國的賠償。
兩伊戰爭期間(1980年-1988年),伊拉克至少對伊朗發動過200餘次化學武器襲擊,其中既包括塔崩、沙林等神經毒氣,也有以芥子氣為主的糜爛性毒劑。這些化學武器造成大約十萬名伊朗人中毒,其中約一萬人在沒有接受任何治療以前就已經死亡。
此外,對於很多恐怖組織來說,化學武器是很理想的選擇因為費用便宜,容易取得及易於運輸。在原料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一個熟練的化學家可輕易的合成大多數的化學毒劑。較為被大眾所知悉的毒氣恐怖活動是發生在1995年於日本爆發的東京捷運毒氣事件。2002年車臣伊斯蘭武裝份子發動了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由於恐怖分子在歌劇院內部署了炸彈,俄軍阿爾法小組在攻堅時投擲了化學氣體,雖殲滅了恐怖分子但也造成多名人質死亡。
國際社會為禁止化學武器所做的努力
由於認識到化學武器對人類的極大危害和反人道,早在1925年6月17日,133個締約國在日內瓦簽訂《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並成為國際法的一部分,於1928年2月8日正式生效。該條約認為,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受到「文明社會的普遍譴責」。1993年1月13日,130個國家簽定《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並於1997年4月29日生效,是第一個全面禁止,且徹底銷毀一整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具有嚴格核查機制的國際軍控條約,對維護世界和平、國際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