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些年一直被我們誤解的台灣寶島美食!

灣以美食著稱,但台灣有一些食物的名字,因不明其義或遭到誤解,以致寫成了錯字,而台灣人長久以來不求甚解,變成了渾然不覺。

台灣在歷史上的因緣際會,帶來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除了表現在地名,也表現在食物名。現在以中文書寫的台灣地名,可能是原住民語音譯、歐洲語音譯、漢人的閩南語、客家語、明清官話,以及日本語的漢字。台灣食物名也一樣,甚至還有源自古漢語、東南亞語。最近,探索很多台灣食物名的由來,找到台灣食物的外來語,例如「高麗」菜是荷蘭語、「柑仔蜜」是菲律賓語等,同時也找出一些錯誤的台灣食物名,在此分享如下:

1冬粉:以綠豆粉做成的細條,在大陸和香港稱之冬粉或細粉,但台灣的台語、客語則稱之冬粉。冬粉顧名思義被以為與冬天有關,所以出現一種說法:冬粉以在冬天製造而得名,因為綠豆粉漿在抽絲后,必須馬上冷凍,不然會黏在一起,早年沒有冷凍設備,所以只能在冬天製造。事實上,冬粉本名是「山東粉」,簡稱「東粉」,後來錯寫成冬粉。大陸山東盛產冬粉,到了1914年建立龍口港,冬粉才透過海運銷售海外,這是「龍口冬粉」的由來,台灣也是在日本時代才進口較多的冬粉,稱之山東粉。2冬菜:冬菜以白菜、蒜頭鹽漬晒乾而成,在台灣是常見調味用的腌菜,例如著名的冬菜鴨。在大陸及香港也稱之冬菜,但冬菜跟冬天有什麼關係?原來,山東盛產白菜,也用來做冬菜。山東省日照市特產的冬菜,因曾進貢北京給皇帝食用而稱之「京冬菜」,也寫作「京東菜」,這是「冬菜」、「東菜」通稱的例子。果然台灣很多山東老兵啊,除了東粉、東菜,還有大饅頭大包子……冬瓜不會也是山東特產吧???

3雞卷:雞卷裡面為什麼沒有雞肉?這是多年來的疑問,常見的說法指雞卷應該叫「加卷」才對,台語「雞」與「加」同音,「加」有多餘的意思,「加卷」就是把多餘的剩菜捲起來做成的食物。4柳丁:台語柳丁的「丁」,被誤寫或簡寫成諧音的「橙」,這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柳橙會「柳」為名?有一種被認同的說法,指「柳橙」應該寫成「鈕橙」,因其副果在果皮上形成類似肚臍的疤痕,狀似鈕扣,因而得名。然而,根據「農委會」資料,台灣柳丁原產廣東,約1930年代引進,1960年代以後才大量栽種。根據廣東方誌,廣東在十九世紀末就有「柳橙」一詞,可見「鈕橙」之說是錯的。以此推論:「柳」可當形容詞指青綠色,此橙由綠轉黃,綠時已可食用,不同與一般黃色柑橘,故稱柳橙。小編插一句:台灣柳丁實際上都小小的,而且是青黃相間的,不是大陸常見的那種橘黃色~綠的也不會很酸。大街上、夜市上很多柳丁汁裝在塑料瓶里賣,絕對原汁無水無添加~

5四神湯:四神湯在台灣是常見的小吃,但一般人只吃而不問四神是哪四種「神」?其實,台語「神」與「臣」發音都一樣,「四神」是「四臣」的誤寫。中醫的藥材有「四君子」及「四臣」,「四君子」是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四臣」則指淮山、芡實、蓮子、茯苓,具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效。6紅燒鰻焿:中菜「紅燒」指使用醬油烹煮,但紅燒鰻焿卻與醬油無關,其實「紅燒」應該寫成「紅糟」才對。為什麼會寫錯?因為華語的「燒」與「糟」諧音,如果用台語念就不會弄錯了。「紅糟」是福州菜常用的調味料,以紅麴釀酒後的渣滓製成,可用來腌魚和肉,使其顏色變紅且散發酒香,例如紅糟雞、紅糟鰻。7烤方:台灣的上海菜、江浙菜餐廳有一首很受歡迎的「烤方」,這種把「東坡肉」切片、夾在麵皮,做成像台灣小吃「刈包」的料理,跟「烤」有什麼關係?原來「烤」是錯字,「㸆(kào)」字才對,以前的人不會寫「㸆」,就用諧音的「烤」,以致引起誤解。「㸆」是江浙菜特有的料理方法,魚肉加醬油、糖、酒以小火燜煮到軟爛入味,這種菜除了「㸆方」,還有「㸆麩」、「蔥㸆鯽魚」、「蔥㸆排骨」等。小編又來了:㸆這個字應該也是來源於山東呢!我們老家就經常說「㸆㸆」、「㸆干」(形容做飯的時候把讓食物充分吸收水分)。這道菜絕對是山東老兵帶來的無疑~

8米台目:台語的米篩目被錯寫成諧音的「米台目」或「米苔目」,變成不知什麼意思?其實,從「米篩目」三個字就可以看出這種米食的做法。米篩目的做法與米粉類似,先把米磨漿,做成半熟的粿團,再以人工或機器擠壓粿團穿過孔洞成為米條,落到滾水中煮熟后,隨即放到水中冷卻。「篩」作為動詞指從孔洞中透過,「目」是細孔,米篩目就是篩出來的米條食品。是不是像白蚯蚓?其實就是粗米線啦~有乾濕兩種,還有甜咸兩種。還有冰熱兩種。所以總共是2X2X2八種?錯了,鹹的不能做冰的…是不是被小編搞暈了。。。總之,最好吃的米苔目在台東!!台北大稻埕有一家,叫「呷二嘴」。9鴨賞:宜蘭名產「鴨賞」,把殺好的鴨子剖肚、撐開,鹽漬后壓扁、風乾,再以蔗熏而成。但「賞」字被望文生義訛傳為高級鴨肉禮品的「犒賞」,以及家家戶戶掛鴨風乾之景的「欣賞」。目前,台教育部門《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已公布「鴨鯗(xiǎng,小編辛苦注音…)」的正確寫法。「鯗」是古字,本意是剖開晒乾的魚,就音韻而言也保留了古音。10九尾雞:九尾的「九」是錯字,台語「九」與「狗」發音一樣,應該寫成狗尾才對,但狗尾雞絕不是狗尾燉雞湯狗尾指狗尾草,就是一種長得像狗尾的植物。狗尾草看來很像小米,其實兩者是不同科的植物。台灣民間以狗尾草加人蔘、枸杞來燉雞湯,具有開脾健胃、滋血補氣的功效。難道是這個??這能用來燉湯???小編在風中凌亂了……

11魯肉飯:「滷肉飯」是道地台灣小吃,但仍有美食家認為「魯肉飯」才對,並引用成語「膾炙人口」的「膾炙」,說「膾」是細切的肉,再把「炙」從「燒」擴大解釋為「鹵」,指早在戰國時代的魯國就有這樣的食物了。雖然「鬍鬚張魯肉飯」連鎖店因「魯」字已錯到約定俗成而難以正名為「鹵」,不過近年來有一家「魯國滷味」連鎖店,正好把「魯」與「鹵」說清楚了。為什麼說是「滷肉飯」而不是「魯肉飯」,我提出兩點看法:第一、在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用大豆釀製的醬油嗎?第二、滷肉是一回事,滷肉飯是另一回事,滷肉飯由碎滷肉與黏度適中的蓬萊米飯組成,而蓬萊米(粳米)是台灣在日據時代引進種植成功。終於解答了困擾我多年的到底是魯還是鹵的困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