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沒有編製,你什麼都不是」

部分年輕的東北人離開校園后,有人考了9次公務員,有人花了大錢「打通關係」,有人放棄民企的高薪,有人爭破頭只為一個掃大街的事業編。他們相信「面試一定要找人」、「私企都容易倒」,他們畢業后最大的人生規劃就是「吃上公家飯」。因為,「沒有編製,你什麼都不是」。

在得知自己被天津市某區交通局錄取的消息后,性格內向、被朋友看來甚至有點木訥的吳天君在QQ動態上寫道,「自己的世界終於又打開了一道口子,陽光重回大地。」

從2009年大學畢業后,吳天君共參加了9次公務員、國企和事業單位筆試、面試。其中,為了能通過老家吉林省撫松縣的一家事業單位面試,他的父親動用家庭的存款和向「鐵哥們」借款等方式共籌得20萬來試圖「打通」關係,但也以失敗告終。為進入「體制」,吳天君的鄰居張靜,在拿到遼寧省某師範院校碩士畢業證書5個月後則選擇繼續等待。

執著於進入體制的,並不只有東北人。圖為江蘇省公務員考試前,一名考生舉著准考證進入考場。

政治學專業出身的她把這5個月來找工作以及實習經歷戲謔為霍布斯式的「戰爭狀態」——「霍布斯總結,人類的初始人性中會因為三件事情而進入戰爭狀態:得利、安全以及名譽。」

這場進入體制內的「闖關遊戲」,競爭者就像一個個爭奪城牆上那支鮮紅的旗幟的戰士,只有踏著敵人的屍體,幾個手持旗幟的人才是勝利者。

2016年12月26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了《2016年投資環境指數報告》,粵蘇魯浙閩位居投資環境前五位,而東北地區是四大板塊中投資環境最差的一個。

投資環境落後的十個地區中,東三省佔了兩席,黑龍江則排倒數第一。一項針對七大地區營商環境的調查顯示,在2001-2011年期間,曾在東北開展投資或有實際經營的外地企業中,有66.4%的企業「已停止在東北地區經營」或「在未來5年內有離開意願」。隨著東北經濟的停滯與民營經濟的不振,留給東北年輕人的選擇並不多。除了到外地尋找機會以外,吃「公家飯」便成了很多年輕人的人生規劃。

2016年7月2日,遼寧瀋陽,一公務員考試面試考點外排起長龍。

1

沒有編製

你什麼都不是

關於父母對自己進入「體制」的期望,張靜提高自己的音量說出四個字:「相當建議」。張靜的父母在吉林撫松縣的泉陽鎮國有農場里承包土地,種人蔘。

但隨著這幾年價格下跌及假人蔘對市場的衝擊,張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如前。近幾年,她的家人和親戚去往東北經濟較好的大連尋求工作機會。相對於農場收入的不穩定性,「父母希望我能成為教師或者公務員,有個穩定的工作,不用為失業下崗啥的擔心。」

2016年11月的「國考」報名,張靜選擇了瀋陽海關辦公綜合崗位,367人報名,招錄2人。「實話說沒有底,有種為了報考而報考,我還是把希望寄托在2017年春季省考。」而即使是競爭相對較小的吉林省省考,2016年的公務員考試人數也再創新高,報考總人數達到5789人。

張靜兩次被「善意提醒」需要找關係。「在前往大連甘井子區(教師招考)報名現場,一個教育局內部的阿姨跟我說,如果你筆試過了,面試一定、一定要找人。」更早時候,在2009年高中畢業前的一節政治課上,老師在課堂上直接聊到,如果想在大連經濟開發區高中當老師的話,你得準備20萬元,「20萬非常值。」張靜還記得當時政治老師說話時帶著一種不容分辯的表情。

張靜的男友,正在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的劉建林對她進入「體制」的目標表示理解,在老家遼寧鞍山海城一個偏遠鄉村多年的生活經驗告訴他,「沒有編製,你什麼都不是。」劉建林是村裡走出去的第一位博士生。在拿到錄取通知書後,村鄰們對他家表示了短暫的敬意和禮貌。但因父親的一次意外受傷,他發現,「在鄉下,沒有關係,你就是被欺負的命。」

劉的父親沒有正式工作,常年做建築工地小工,只有9月農忙時才在家收玉米。2015年冬天,劉的父親在鄰居家的自建房樓頂砌磚時不慎摔下,左腳粉碎性骨折。在海城市醫院和鞍山市動手術和休養的這近半年時間,花費了近2萬塊錢。劉建林希望那家僱主能進行賠償,但遭到拒絕。

無奈之下,他把僱主告上了法院,最後判決也是民事調解。「開庭前,律師提出治療費和誤工費10萬元的請求,但最後他連一分錢都還是不給。」劉建林很是無奈,「私下協商,他不拿,你完全沒辦法。」「要想改變命運,我只有希望自己進入大學任教這條路,讓自己身板硬起來。」他說道。

2

只要有實權

副科級也受尊敬

在等待和準備公考的日子裡,張靜在華圖教育培訓機構做面試助教,在沒有單獨排課的情況下,公司沒有提供合同、零薪水,「當模擬面試老師的助理,我可以學習面試技巧,平時還有時間備考。」隨著「公考」臨近,培訓機構的工作量加大,張靜經常早上6點起來,花一個小時去單位,晚上7點才能下班,「挺遭罪的,大冬天還冷。」據多家媒體報道,如今公務員考試培訓市場產值保守估計在十多億元。

忙於備考的學生

主營出國留學考試培訓的新東方,也在2006年創立了公務員考試培訓中心。2016年6月剛畢業那會兒,大連文都教育集團給張靜提供了考研政治老師的工作機會,但還是被她拒絕了,理由是學校的商業氣息太重。

26歲的張靜和男朋友劉建林展望未來的生活。劉建林正努力讀完博士后留在大學任教。在三次教師招考、一次省考失敗之後,張靜也並沒有打算放棄,即使她現在只能借住在劉建林的博士宿舍里,「等到他也畢業,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家。」

一位不願具名的市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在實權部門,他儘管只是一名普通的副科級,但找他辦事的人接連不斷,且態度禮貌和藹,「平時,東北大爺估計沒兩句就開始說粗話了」。

體制內的工作穩定、受人尊敬,那麼多人擠破頭想要進來也是理所應當的。」上述市政工作人員說道。

3

放棄高薪職位

有編製掃大街也行

宋純政的老家在哈爾濱東邊的一個郊縣,距離市中心有100多公里。

有時候,結束市政府「朝九晚五」的穩定工作安排后,周末,他還會回老家幫忙照看母親的水果攤點。「冬天,你在哈爾濱室外擺攤一整天,全身都是麻的。」他對各種水果蔬菜的品種和質量瞭然於心,在與供貨商的通話中頭頭是道。

作為一個普通鐵路工人的孩子,現在所有鄰居都知道他在市政府上班。如今,他在哈爾濱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做著掌管「鐵飯碗」的工作,而單位里還有好些沒有編製的同事也在做著和編製問題掛鉤的工作。

宋純政52歲的父親做了一輩子的鐵路一線職工,在鐵路工務段的老宋負責鐵路路軌、鐵路線路改造和維護維修的工作。在行將退休的年紀知道自己的兒子每天坐著市政府的接駁車上下班,「我挺為自己兒子的工作感到自豪。坐辦公室,他不用再像我這麼辛苦了。」宋的父親說道。老宋說自己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國家的鐵路事業,對於兒子的工作,他認為是一種傳承,「現在,我把兒子也交給了國家。」

宋純政本有機會在哈爾濱百度公司工作,擁有現在兩倍的薪水。「百度哈爾濱公司類似於營銷和推廣的企業,薪水高一點,但總覺得不穩定,興許哪一天工作就黃了。我畢業前獲得政府工作機會,這是我和我爸都接受的第一選擇。」宋純政提到。2012年11月,在宋純政大四那年,關於哈爾濱招有「事業編製環衛工」的新聞熱炒網路。

哈爾濱市招聘457個清潔工引來1萬餘人報名,其中近三千人擁有大學部學歷,25人擁有統招碩士研究所學歷。「事業編製」是他們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宋純政的大學部同學劉文也報考了這個「事業編環衛工」職位,但最後也落選了,只能在社區當服務人員。「我能考上掃五年大街也比現在強吧?」

被分派到哈爾濱南崗區城管局保潔一大隊的兩名研究所(中、右)在巡街保潔時過馬路。

幾年來,劉文沒能考入體制內,他的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之前我爸還開玩笑,如果你找不到工作,就去掃大街啊。」

張靜回憶,連自己在國有農場里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父親也認為,拿到碩士文憑就是知識分子,掃大街不是目不識丁的人乾的活嗎?「但在編製面前,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4

畢業生招聘會

國企擠滿人私企打醬油

在哈工大2017屆畢業生秋季大型招聘會上,根據我們統計:11月18日的全部448家參會單位中,駐地在東北的僅有93家,其餘的都是東北外的企事業單位,且大部分參會的私營企業都是外地的。這意味著,哈工大學生想要在招聘會上選擇私企,很可能需要離開東北。

在哈工大舉行的東北五校大型招聘會上,人生人海的應屆畢業生。

主營塑膠和電池的廈門天力進出口有限公司是448家參加招聘會的企業之一,當時在東北去了哈工大和哈爾濱工程學院的招聘會。其負責人張夏清表示,因為公司是人才中心的合作企業,公司會通過廈門人才中心提供的地區、學校表單推薦,再決定去不去現場招聘。「招聘現場好企業還是很多,很多國企都是擠滿了人,我們幾乎是打醬油的。(學生)感覺私企都容易倒掉,其實我們是有信心的,但別人就不這麼看。」

作為東北地區最知名、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吉林大學某學院學生辦公室負責人向我們提供了兩屆大學部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表,選擇在「體制」外發展的畢業生遠遠低於進入「體制」的人數。

每屆140位學生中分別僅有6人和13人入職了民營企業,「其中有5個學生是蘇寧電器的特招生。」該負責人表示。吉林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管理科科長魯凱認為,進入「體制」一直是全國普遍現象,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的弱勢也間接造成其熱度常年不減。

東北五校大型招聘會上的求職者。

據該中心發布的《吉林大學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5屆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單位流向中,37.57%選擇進入國企。而同年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進入國企的大學部畢業生比例則分別為19.25%、20.74%、27.28%、11.56%。

針對上述情況,吉林省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鄭志宏表示,吉林大學等東北高校的就業情況是東北地區的普遍縮影——「相對於發達地區,民營企業薪水低、崗位少。

「就國有企業而言,雖然建國以來幾乎所有的國有企業普遍採取了單位制,但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空間條件,使得單位體制的諸要素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出現得最早,貫徹得最為徹底,持續時間最長。」長期研究東北國企問題的吉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田毅鵬教授說道。

5

最後的油田子弟:

「離開大慶的人沒有責任感」

27歲的趙明自稱是大慶「最後的子弟」——這意味著,在哈爾濱某「二本」、「三本」畢業的他們是大慶油田最後一批非考核而進入油田系統的大慶青年。

「在這之後,想要入職的畢業生全部靠公開招聘,油田子女這條桿也不好使了。」趙明提到。

當年從哈爾濱理工大學畢業后,趙明被直接分配到操作崗位,成為一線採油工人。入職三年後,趙明通過內部的審核考試成為一名礦區會計,晉級管理崗。

大慶278萬常住人口中,至少一半人和趙明一樣,從事與石油相關的工作。2015年,大慶市GDP30年來首次負增長,下降了2.3%。

即便如此,趙明對那些選擇離開大慶的年輕人表示不解,「沒留在大慶的人,就是不值得留在大慶的。沒油了反而跑了,這不是沒有建設大慶的意思嘛!」他激動地說。「比如動亂了,有人會首先逃跑。但是遇到危險,我會拿起槍,保衛我身邊的人。特別優秀不回來,因為他(對大慶)沒有責任感,個人主義。」

即使油田子女的「鐵飯碗」被打破了,但趙明還是希望有一天能恢復。「現在不是因為政策錯了,是因為我們經濟條件實行不下去了,養不起那麼多人。我們在廠礦成長起來的就應該照顧,他們最應該回到這裡工作。」

已經開始坐辦公室的趙明有時候也會懷念在礦井的生活,「一大早在空地上開個會、喊個話,一起騎車去工地,然後中午一起回食堂,跟大鍋飯似的,菜也做得很好吃。熱熱鬧鬧,人不可能離開群體嘛。」

觀念這種東西,一旦適應后你很難去改變它,就好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那個叫布魯克斯的老頭,出獄后就自殺了。」趙明說。

6

寧在「編製」里哭,不在私企里笑

我們可以批評「年輕人貪安逸」么?

網友「AllenGe1998」認為:「為什麼有編製的飯碗這麼鐵?在單位里,政績考評不會讓你丟了飯碗,只會讓你慢慢晉陞。」

多年前的國有企業倒閉潮,也加深了一些人「企業不靠譜」的印象。

在騰訊「大家」,專欄作家「尼德羅」寫道,1983年,瀋陽防爆器械廠成為新第一家宣告破產的國企,宣布當天,一些員工止不住悲傷開始嚎啕,大喊:「廠子沒有了,我們該怎麼活啊?」。他說:「30多年後的今天,這樣的模式並沒有消失,那些熱愛編製的年輕人,他們與當年經歷國企破產的工人擁有相同的思維:沒有編製,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相關調查結果也顯示,公務員對報考者的吸引力,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別為「穩定」和「有保障」,薪資待遇和工作條件倒在其次。

而民營企業的種種不「規範」,間接地促成了年輕人對編製的偏愛。

網友「沈工大王潔岩」說:「民營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沒有保障,這種(看不起非編製工作的)觀念才會根深蒂固。」

網友「涵與書凝」表示:「很多私企不買五險一金,合同一年一簽,死工資沒任何補助福利,任意加班安排,老百姓被坑多了自然不會去。私企如果做得好,誰不去?」

《青年報》也指出,在一些縣城裡,全城工資最高的工種,全部集中在體制內,事業編收入雖然只有小几千元,但在私企要想拿到同樣的收入,付出的艱辛遠遠超過在體制內。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追求編製,只因年輕人太偷懶?這麼說也許並不客觀。有時候,這可能是他們的無奈之選。

畢竟在一些地區,民營企業活力不足,這怨不得年輕人。

網友「新媒田宇」就說:「從就業的選擇上來看,民營企業發展緩慢,特彆強的少;想進國企,門檻太高,輕易也不招幾個人;最後,只能把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崗位當作首選。客觀地說,這類崗位,雖然沒什麼大發展,但是風險較低,算是優化選擇。」

在一些資源密集型城市,職業種類單一,也容易出現年輕人向體制靠攏的現象。

以東北地區為例,網友「緊張害怕慌」認為:「黑龍江很多城市都是資源型城市,資源一旦枯竭,經濟也就下滑。」

「國際在線」更是指出了其中趨利避害的邏輯鏈,認為年輕人擁抱編製並不是件壞事:「社會學常識告訴我們,人的選擇大多是以利益最大化為基本出發點的,幾百個清潔工的崗位引來一萬多名大學生報考,這其中的好處大家都是看得見的,因為有編製,編製的好處就是旱澇保收。而大學生們之所以選擇旱澇保收的低薪事業編工作,是因為周圍的創業環境和民企經濟發展較弱,既沒有高薪也沒有穩定的崗位,這個時候選擇投向體制內謀求穩定,無可厚非。」

7

有編製掃大街也行?

這是病,得治!

的確,一些年輕人追求編製只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然而,當大批年輕人擠破頭皮想進入體制內,就應該考慮到更深層的社會原因。

正如網友「XJ老吳」所說:「如果年輕人都把智慧盯在考編上,說明社會的發展方向和運行機制有問題。編製只是一個管理功能,不能直接創造價值,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應該是科技和百花競放的多種類行業。」

要想扭轉這一窘狀,首先我們的社會要有更大的胸懷,容納下年輕人的理想和抱負,甚至是失敗。

市場要強大,一定離不開多元的產業結構,只有產業多元了,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才會多元。

知乎網友「東北爺們愛做飯」認為:「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先天不足,軟環境差是硬傷,融資難度大是制約,這些造成民營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只有在官本位思想嚴重的地區,民營企業才會沒有地位,自然也吸引不了年輕人。」

更關鍵的是,年輕人自己要有危機意識。要知道,隨著企事業單位的改革,「鐵飯碗」遲早要生鏽。

一個年輕人追求「有編製掃大街也行」的社會,是病態的。與其背靠編製苟且度日,不如趁早「自我革命」,畢竟,增強自我的競爭力才是響噹噹的王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