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俄專家攻擊殲20「非五代機」,稱T50能吊打中美

T-50戰鬥機

近日,筆者讀到了俄羅斯軍事專家尤里·格拉諾夫斯基撰寫的一篇PAK FA原型機T-50與美國、第五代戰鬥機對比分析的文章。此文中充滿了一些看來讓人匪夷所思的「奇葩觀點」,當然,也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俄羅斯航空科技界對於其他國家第五代戰機的主流想法。

觀點一:殲-20和FC-31兩型戰機只是與蘇-35同代的4++代戰機,根本不是第5代戰機。

尤里·格拉諾夫斯基認為,殲-20和FC-31還處於試飛階段,技術上不夠成熟。而之所以將殲-20稱為4++代戰機,是因為該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只達到了蘇-35的水平。此外,殲-20還無法實現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進行超音速巡航飛行。

殲-20

但筆者認為,對於殲-20和蘇-35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對比問題,因為目前空軍已經同時裝備了這兩個機型,通過實際測試即可一目了然。而且,無論怎麼說,殲-20都是經過航空科技人員精心設計的一款全新隱身戰機,其雷達反射截面積根本不可能還與基本繼承了蘇-27氣動布局的蘇-35處在同一水平上。另外,在動力系統上,殲-20依然有很大的改進潛力,用更大推力的國產渦扇發動機代替俄制發動機是必然的趨勢,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是必然要實現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

在將殲-20和FC-31排除出第五代戰機隊伍后,尤里·格拉諾夫斯基又對比了T-50與美國F-22A、F-35A的性能,並且再次拋出了更為「奇葩」的觀點。

觀點二:在近距格鬥中,T-50能夠全面壓制F-22A、F-35A。因為T-50的爬升率為330米/秒,而F-22A只有250米/秒,F-35A則更低,僅為200米/秒,還不如很多第四代戰鬥機。

對此,筆者又難以認同。對於不同型號戰機的近距格鬥性能比較,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類似海平面垂直爬升率這類數據往往有很多種說法,來源不一。尤里·格拉諾夫斯基聲稱F-22A的爬升率只有250米/秒,這一數據來自哪裡不得而知。但是根據2005年美國空軍首次對外公布的數據,F-22A爬升率達到了驚人的355米/秒。此外,雙方戰機的近距格鬥也不僅限於垂直機動,還包括水平機動、加減速能力等,比如最大穩定盤旋速度、最大瞬時盤旋速度等數據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尤里·格拉諾夫斯基僅憑藉所謂的爬升率數據對比就斷言T-50機動性遠超F-22A、F-35A,顯然過於武斷。

觀點三:T-50的內置彈艙可以掛載12枚空空導彈,而F-22A只能掛載8枚,F-35A也僅有4枚。

筆者認為,的確,F-22A在執行空戰任務時,一般在機腹彈艙掛載6枚AIM-120中遠距空空導彈,在兩側彈艙掛載2枚AIM-9近距空空導彈。而F-35A一般在兩側彈艙內掛載2枚JDAM制導炸彈和2枚AIM-120中遠距空空導彈。但是,T-50如何在機腹中線的兩個串列式內置彈艙里掛載多達10枚空空導彈(姑且不算據說可以掛載於進氣道外兩側小型彈艙內的2枚近距空空導彈),實在是難以想象。不同於F-22A和殲-20那種幾乎與機腹等寬的單一大型彈艙,T-50採用了寬度較小的雙彈艙設計,而且為了配合機腹兩側進氣道呈前後串列布局。如何在1個機腹彈艙內掛載5枚空空導彈,哪怕都是R-60這種號稱是尺寸最小的近距空空導彈,也是難以置信的。

應料敵從寬、預己從嚴

尤里·格拉諾夫斯基的文章中還有不少類似充滿漏洞和無法自圓其說的觀點,筆者不再一一列舉。但看過此文後,筆者並不覺得作者無知可笑,反倒多有感慨。

事實上,近年來俄羅斯媒體上這種所謂「權威專家」的言論舉不勝舉,基本上都是俄制武器天下無敵。前一段時間,筆者甚至看到一位俄羅斯導彈與火炮科學院院士和軍事科學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所寫的文章,表示俄制22350「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500噸)的戰鬥力全面超過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地平線」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050噸),簡直是自信心爆棚。

反觀,尤其是某些網站和自媒體上,過於誇大國產武器性能、貶低國外同類武器的言論也並不罕見。這樣做固然有出於增強國人自信心的考慮,但是更應該公正客觀地看待國內外同類武器的差距,盲目浮誇的做法並不可取。對於軍工業內人士和軍方來說,正確評估己方和潛在對手的軍事實力和裝備性能,也是在未來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樹立戰勝敵人的信心,並不意味著在戰術上盲目自大。

當然,對於當今世界各軍事強國來說,無一不對本國最先進的軍事科技和部隊作戰實力予以最高的保密級別。因此,在掌握本國軍力和裝備性能的前提下,往往很難就對手的真實情況進行對比分析。那麼,這時就要採取「料敵從寬、預己從嚴」的辦法。

美軍長期以來一直奉行「料敵從寬、預己從嚴」的準則。在各種演習中,美軍所面對的最強大的假想敵往往並非曾經的蘇聯或如今的、俄羅斯、伊朗等國,而是美軍自身。美軍的發展目標就是不斷進行技術和戰術方面的升級改進,以力圖使明天的美軍戰勝昨天的美軍,沒有最強,只有更強——這才是這支當今世界最大強大軍隊的最為可怕之處。

此外,美國在評估潛在對手國家的軍力時,時不時就會拋出一本《X國軍力報告》,往往也會誇張地渲染該國軍力之強大,甚至大有動搖美軍地位的危險。這樣做固然有為了找國會要軍費而故意哭窮、裝慫的意味,但是也會刺激美軍想方設法戰勝強大對手的意願,促進其作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從美國主流媒體的特點看,一直存在著唱衰本國政府和軍方的傳統,不斷挑事、「搞事情」。新任美國總統川普硬懟以《紐約時報》和CNN為代表的各大美國主流媒體,也有這方面的原因。這些美國主流媒體經常會誇大某種美軍現役裝備的缺陷,貶得一無是處,尤以F-35「閃電」Ⅱ隱身戰鬥機和LCS瀕海戰鬥艦為代表。這種以偏概全的「挑刺」式做法也常常使外界,尤其是其他國家忽視了這些先進武器背後的強大實力,從而得出其不堪一擊的結論。

因此,當我們看到美國國內媒體不斷批評本國軍方裝備是「廢柴」時,就應更加冷靜地進行分析判斷,而非就此認為這種裝備真的就是「廢柴」,以至於傳出某型國產三代機「槍挑F-22」的說法。

當然,軍工企業和軍方對於「料敵從寬、預己從嚴」也是深有體會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比如,在12.7毫米機槍發展史上就有這樣一段佳話。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輕武器科研人員了解到當時蘇聯已經裝備部隊的第二代12.7毫米機槍NSV的全重僅為25公斤。其實,事後證明這是當時的一個誤傳,25公斤是NSV的槍身重量,其加上6T7三腳架后的全重也達到了41公斤。但是,輕武器科研人員就此確定了將新型12.7毫米機槍的全重降到25公斤以下的終極目標。由此,製造了當今世界上全重最輕的12.7毫米機槍——89式。該槍加上三腳架之後的全重為26.3公斤,雖然最終未能達到小於25公斤的目標,但也創造了世界輕武器發展史上的一項奇迹。

而在近年來屢上頭條的朱日和軍演中,與各支參演「紅軍」部隊對陣的「藍軍」更是我軍「料敵從寬、預己從嚴」的典型之一。這支「藍軍」部隊具備世界強大軍隊所擁有的幾乎全部戰力,包括戰術核武器、生化武器、戰略偵察預警系統、強大電子戰能力和空中打擊能力等。有的「紅軍」部隊在300公里急行軍中不斷遭到「藍軍」部隊的高強度空襲和生化武器攻擊,甚至會被戰術核武器打擊。到達指定地域展開后,其面對的「藍軍」部隊全部裝備著相當於當今世界最先進主戰坦克和裝甲戰車的國產裝備,而且其信息化程度也比肩美軍。可以說,參演的「紅軍」部隊基本上敗多勝少,經常會被打得潰不成軍。但是,也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強大的「藍軍」對手、如此嚴酷的戰場環境,才會真正磨練出參演「紅軍」部隊的血性和戰鬥力。

軍工圈—軍工行業第一公共平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