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此人單挑呂布,威震北境無人能敵,袁紹聽他名字曾嚇得半死

文:陳思(作者原創授權)

關東聯軍解散后,諸侯開始了各自地兼并和攻伐。袁紹在此時已有雄踞河北的野心,故曾和曹操言及:「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而在其平定河北的過程中,公孫瓚可謂是實力最為強勁的對手。

與小說中描述的不同,歷史上公孫瓚並不在關東聯軍的名單中,而其在河北的活動要早於袁紹。可以說,公孫瓚雖然沒有正式參與討伐董卓,但是亦曾短暫地躋身為一方豪傑,在筆者看來,其成勢在於優越的軍事實力,其失敗則歸咎於其他諸多因素的缺失。

一、公孫瓚之優勢

公孫瓚年輕時就因為顏值高(「有姿儀」)、聲音洪亮(「大音聲」)而為侯姓太守所器重,也因此不僅僅解決了個人的婚姻問題,同時也獲得了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在跟隨大儒盧植學習后,公孫瓚的個人素質和修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表現在對待第二任上司劉姓太守的態度上,劉姓太守因獲罪,公孫瓚卻不離不棄,因此獲得了同僚較高的風評。由此,出身平平的公孫瓚有了良好的聲名,在漢末以聲名舉士的背景下,公孫瓚開始了自己的為官生涯。

公孫瓚亦非僅有外表的繡花枕頭,其才幹,尤其是將才是可圈可點的。

首先,公孫瓚為人膽大剛勇,史載,其曾經只帶領數十騎兵出行塞外,結果遭遇數百的鮮卑族騎兵,危機時刻,公孫瓚決定出其不意發起衝鋒,公孫瓚親自持兩頭都帶刃的長矛突圍,最終以自身傷亡半數的結果突破了鮮卑騎兵的包圍,可見,單從公孫瓚的膽量和武藝上看,其絕非泛泛之輩。也因此,在《三國演義》中,虎牢關諸侯將領紛紛為呂布所敗時,公孫瓚才會作為唯一的諸侯出陣和呂布過招,雖然不敵,但也能在張飛的掩護下全身而退。

其次,公孫瓚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三國里有幾支特殊部隊,其中有一支就是公孫瓚訓練的騎兵部隊,即「白馬義從」。史載:「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因虜所忌,簡其白馬數千匹,選騎射之士,號為白馬義從。」從上述資料來看,這支騎兵不僅乘騎的馬匹顏色一致,而且裝備精良,戰鬥力也較強,故能夠令北方少數民族都心生畏懼。

除了自身的能力,公孫瓚因身處北方邊境,在筆者看來還有兩大優勢。第一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多,其部族多是游牧民族,民風剽悍、戰鬥力強,如果和這些少數民族的關係處理得當,勢必能為自己再增加一支勁旅。第二是北方邊境遠離中原,因此朝堂上發生的事很難迅速影響到北方邊境,故而在偏遠的北地,具備地方勢力自己發展的空間。

二、公孫瓚之失

然而,身處漢末亂世,僅僅存在優勢以及只有軍事優勢是遠遠不夠的,公孫瓚雖然在北方邊境盤踞時間久且自身的軍事實力較強,但最終被後來的袁紹所擊敗,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在筆者看來,公孫瓚之失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公孫瓚自身的角度看。

首先,公孫瓚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公孫瓚在北方邊境的活動,其意是要制霸河北,但是他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方案,因此雖然經歷了多次戰鬥,但最後都徒勞無功。此外,公孫瓚在軍事失利后,沒有思考如何進取,反而萌生了畫地為牢的想法,在易京建造高樓、囤積糧草,試圖深溝高壘、以逸待勞,殊不知如此浩大的工程最後皆付之一炬。這些都是因為公孫瓚缺乏一個宏觀的進取藍圖以至於其行動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造成了極端的混亂。

其次,公孫瓚不會處理同僚關係。這表現在和劉虞的關係上。劉虞是漢室宗親,為人寬厚仁愛,也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其在北境,一能安撫少數民族(「昔為幽州刺史,恩信流著,戎狄附之」),二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因此有很高的威望。對於這樣一位地方同僚,筆者認為公孫瓚的正確做法是積極配合其理政,這一形成一文一武合作的模式,不僅能夠安定河北,同時也能夠逐步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以在北地站穩腳跟。但是,公孫瓚卻嫉妒劉虞的功勞,他不僅暗中破壞劉虞的少數民族政策(「瓚害虞有功,乃陰使人徼殺胡使」)、和劉虞爭奪兵權,最後還殺害了劉虞,這不僅說明了公孫瓚不擅處理同僚關係,更反應了公孫瓚性格的涓狹的特點。

再次,公孫瓚缺乏執政能力。這主要體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如何對待少數民族,上述所說,劉虞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是安撫為主,因此少數民族首領都十分敬服劉虞。而公孫瓚自己沒有具體的怎樣對待少數民族的主張,又嫉妒劉虞的功績,因此暗地裡時常破壞少數民族團結的政策,因此造成諸多少數民族對公孫瓚的不滿,也使得其喪失了藉助少數民族力量壯大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是窮兵黷武,根據歷史的記載,公孫瓚在北方邊境的活動多是征戰,幾乎沒有涉及對管轄地的政治、經濟發展,可見公孫瓚的執政能力很弱,長期的戰鬥也為其實力迅速衰敗埋下了隱患。

第二,從外部條件看。公孫瓚身邊沒有智謀之士和剛勇之將,可見公孫瓚不懂得任人為賢,史載,公孫瓚所信任的一個官吏名叫關靖,但此人原來是一個酷吏,擅長溜須拍馬而沒有實際才能(「關靖字士起,太原人。本酷吏也,諂而無大謀,特為瓚所信幸。」),這樣的人為公孫瓚所信任,可見公孫瓚不會識人,更不會用人。

就這樣,公孫瓚在內外兩方面的影響之下,沒有把握住跟劉虞合作以藉助少數民族力量增強自身實力的機會,也因此,公孫瓚在制霸河北的過程中,四處樹敵,使得自己孤立無援,最終自己的軍事力量被一點點削弱以致失敗。

三、評公孫瓚與袁紹之爭

從上述對公孫瓚的優勢劣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公孫瓚能夠利用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那麼還是有實力同袁紹周旋的。從軍事實力上看,公孫瓚的軍事實力是要強於袁紹的,因此,袁紹在和公孫瓚交戰前期還是膽戰心驚的(「(瓚)遂出軍屯盤河,將以報紹。紹懼…」)。然而最終袁紹卻掌握了控制河北的主導權,這說明了軍事實力並非是決定雙方制霸的因素。

在筆者看來,公孫瓚是一個合格的將軍,他有獨特的戰場應變能力和組織能力,能夠身先士卒,帶領軍士衝鋒陷陣、斬將奪旗。但是,公孫瓚確確實實是一個不合格的諸侯,他只重視軍事力量,剛愎自用、心胸狹窄,以至於內無智謀剛勇之士,外失少數民族之心,最終只能畫地為牢消失在歷史的舞台上。公孫瓚的失敗不僅告訴了當時的其他諸侯也告訴後人,僅僅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是不夠的,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眾多的人才並學會利用自身的優勢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站穩腳跟。

關注微信公眾號「白馬晉一」,更多西遊、三國、水滸等名著犀利趣味原創解讀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