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人消暑納涼大揭秘

古時沒有冰箱、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面對炎炎夏日,古人想出了各種辦法來消夏納涼。當今,我們不妨從古人的種種消夏方法中,探究到其中的奧妙和樂趣。

古人愛玩,尤其愛在自然山水中嬉戲,大人和孩子常在一起游泳、戲水。明代李時珍指出,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而暑天氣候炎熱,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釣魚是不錯的選擇。由此古人云:「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葯補」。除了垂釣,古人的夏趣活動還有養金魚、釣鱉、捕蛙、夏獵等。

唐代詩人劉禹錫喜歡在近水處納涼,他有詩句曰:「千竿竹翠數蓮紅,水田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雨,水晶簾瑩更通風。」北宋詞人秦觀說:「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有水的地方就有細風,有樹的地方就有陰涼。古人常能在炎夏輕易找到涼爽的去處。

「虛堂一幅接籬巾,竹樹森疏夏令新。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陸遊《初夏幽居》)這幾句詩中提到的「竹夫人」,是古人在夏天時為了取其涼意抱著睡覺的物品,一般為圓柱形,用竹篾編成,中間鏤空。「竹夫人」常伴人於枕席之間,這個名字不但貼切,還有種曖昧不明的味道。

宋代《槐蔭消夏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的先人很早也知道用瓷枕解暑,枕著瓷枕睡覺涼爽至極。 「久夏天難暮,紗廚正午時。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等詩記載了瓷枕是夏季納涼的極佳寢具。

瓷枕

不獨是竹夫人,沒有電扇空調的古人還製造了不少奇特的東西讓夏天更加清涼。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箋》里就提到了這麼幾件:壬癸席、澄水帛和冰絲茵。壬癸席是「取豬毛刷凈,命工織以為席,滑而且涼」。澄水帛則神奇很多,唐懿宗的同昌公主某日搞了個大聚會,當天暑熱難耐,公主便命人取來澄水帛,用水蘸了掛於堂中,結果「滿坐皆思挾纊」——大家都開始想穿棉衣了!而這明薄可鑒的絲織物能產生奇效的秘密就在於其中含有龍涎香,能消暑毒。冰絲茵也同樣稀罕,高濂提到,唐朝有個老太太拿著舊的茵(褥子、墊子)出售,售價半千錢。結果有個波斯人看見了說:「這是冰蠶絲織成的,夏天鋪上能夠滿座生涼。」然後竟然用千萬錢給買了,足見此人不但是中東大亨,還是個有良心的。

輕紗薄露透 夏布卻煩暑

但是比起漢代不用機電自涼爽的清涼殿,以上諸般物件都是小巧思了。傳為六朝人所作的《三輔黃圖》一書中這樣介紹道:「清涼殿,夏居之則清涼也,亦曰延清室。《漢書》曰『清室則中夏含霜』,即此也。」

唐朝時期的空調房就更為進步了,《唐語林》里記錄了玄宗在含涼殿見拾遺陳知節的情況,說當時「暑毒方甚」,但是皇上的座位後面有「水激扇車,風獵衣襟」:用水能帶動扇車的扇葉不斷轉動,然後通過扇葉吹涼水而產生冷氣。同時,「四隅積水成簾飛灑」:把水引到牆頭上,把個含涼殿變成了水簾洞,難怪會「座內含凍」。

銅鍍金琺琅五蝠風扇 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看了宋朝人如何納涼之後,你會覺得他們是最會過日子的。《武林舊事》的《禁中納涼》一節里講皇宮中特別重視夏天的納涼環境:種上長松修竹以達到濃蔭蔽日的效果,又搞上假山飛瀑,飛瀑下方置上十畝大池,裡頭種滿紅白蓮花,最絕的是在庭院里擺滿茉莉、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闍婆、薝葡等花,用風輪來吹,製造出清芬滿殿的效果。

唐朝公主用來防暑降溫的龍涎香也出現在了這裡,不過宋朝更土豪,使用了「香珠百斛」,再加上「蔗漿金碗,珍果玉壺」,更奇妙的是,殿中紗櫥上掛滿一串串名貴進口天然香料製作的香珠串,以便紗櫥內幽香怡人。簡直讓人「初不知人間有塵暑也」。當時一般人家雖然不能擁有皇家的豪華,但也喜歡懸挂茉莉、素馨等香花穿成的長絡,因此紗帳中也是一帳流香。入夜之後,清香四溢,讓人在芬芳的氣息中捕捉到陣陣涼爽,由此進入好夢。

象牙雕錦地紋嵌象牙雕石榴花團扇 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看到這裡,你還覺得自己作為現代人有空調吹就很厲害嗎?

古人用冰的歷史可早啦,聰明的人很早就懂得冬天把冰塊鑿來存放在冰庫中,夏天再拿出來解暑。《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說的就是那會兒就有了專管斬冰藏冰的官員,叫「凌人」。每到夏天,周天子便會舉辦隆重的頒冰禮,按級別把藏冰賞賜給官員們解暑,以示天恩。這儀式後來歷代多有效仿,比如唐代,白居易在《謝冰狀》中就說:「伏以頒冰之儀,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來表特異之恩。」

頒冰禮

其實唐代藏冰不僅是官方的事情,民間已有夏天販賣冰塊的生意,只是規模有限,而到了宋代,賣冰在街頭巷尾就很尋常了。夏天的冰塊除了拿來做冷飲、冰鎮瓜果飲料,還拿來放在房間里降溫。古代冰箱的發明,一開始就兼具冰鎮與降溫之功效,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戰國青銅冰鑒就堪稱冰箱的祖宗:分內外兩層,夾層中放上冰塊,中間可用來冰酒,而打開蓋子,漸漸融化的冰塊則可以降下室溫。

青銅冰鑒

這種有冰箱和空調功能的兩用容器,從青銅「進化」到陶制、木製,一直沿用至清代。朱家縉的《清代皇帝怎樣避暑》一文(收入《故宮退食錄》)還談到放置「冰桶」是皇室夏日起居必不可少的設備。

中式冰桶在19世紀已經成為普及的市民商品,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人在北京發現了這種稀罕的設備,感到驚奇不已。英國公使館的醫師芮尼在他的日記里記錄了這種四方形、木製的,能冷藏食物、冰鎮飲料且能降溫的「冰箱」(見《北京與北京人》),剛成立的英國公使館購置了大批冰桶,用得不亦樂乎。如果你能看到清代中式冰箱的照片,會發現,它和今天我們使用的冰箱,還真有些相像呢。

大清乾隆御制款掐絲琺琅冰箱 故宮博物院藏

既然我們聰明的古人很早就懂得藏冰和用冰,連冰箱都早早發明出來了,那冷飲就是夏季必備之物。假設穿越到宋朝的街市上,您能喝到「綠豆、甘草冰雪涼水」(《東京夢華錄》)、「雪泡豆兒水」(《夢粱錄》),還有「雪泡縮脾飲」、鹿梨漿、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沈香水、荔枝膏水等各色「涼水」(《武林舊事》)。所謂「雪泡」,就是飲料里加了冰雪水,夏飲需又涼又甜,這口味還真是從古到今都不變啊。

明清以來,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蓮子湯。中醫學認為,蓮子性味甘平,具有養心益腎的功用。夏日常飲蓮子湯,能補中強志,養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在清朝宮廷中,消暑冷飲的種類就有很多了,冷飲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料製成,冰鎮后吃起來絕對爽口,真是「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

那麼古人能不能吃到冰淇淋呢?這個不好斷言。但我們從文獻、壁畫上可以發現,唐代的高級宴會上出現的「酥山」、宋代的「乳糖真雪」,應該是奶油製成的冷凍甜品。它們的味道或許和今天的冰淇淋不同,但是那入口即化的美妙感覺並無二致—「隨玉箸而必進,非固非絺;觸皓齒而便消,是津是潤」(唐,王泠然《蘇合山賦》),同樣很爽!

懷抱「酥山」的仕女 唐章懷太子墓

當然,如果您畏涼,飲茶四季皆宜。夏天泡一杯綠茶,是個好選擇,不過《金瓶梅》里的人物才不喝這麼寡淡的茶,書中那款最著名最奇葩的「芝麻鹽筍栗絲瓜仁核桃仁,夾春不老海青拿天鵝,木樨玫瑰潑鹵六安雀舌芽茶」我們暫且不提,且看第十二回提到的一款「鹽筍芝麻木樨泡茶」,這是農曆七月,西門慶和一干損友跑到李桂姐處享受的茶飲,三味佐料入茶,「馨香可掬」。

當然這種飲茶方式在古代是備受文人雅士惡評的,「雜則失真」,是損害茶之本味的粗俗之舉,但明朝的老百姓乃至富豪之家偏偏不理會高雅人士這一套,照喝不誤。時至今日,泡杯茶太過平常,倒不妨學學明朝人,抓點乾鮮果品扔進茶杯,更激進的可以試試雪裡蕻(即「春不老」)……那滋味,想想也是醉了呢。

甘涼雪泡飲馨香花果茶

盛暑之下,穿得再薄也不免如李清照描述的那樣,「薄汗輕衣透」,所以洗澡是必須的。古人洗手凈面,清潔身體,使用「澡豆」,作用相當於肥皂,大約漢晉時期已流行於富貴之家。澡豆不是豆子,而是加入各色香料、草藥的豆粉。製作澡豆,近乎從人口中奪糧,如果不想這麼奢侈,還可以用皂莢,也就是皂角。到了明清時期,香皂基本取代了澡豆,什麼茉莉花肥皂、玫瑰香皂,配料繁多,和今日的香皂的區別,大概就是「純天然」吧!

這件明·仇英《溪山消夏圖》手卷著錄於《萱暉堂書畫錄》(畫部),畫中場景為夏日水榭花園。

手卷前段是廊橋別院,柳蔭溪水,馬夫們有的在停歇馬匹,有的在納涼遊戲。一位仕者剛剛駕馬而至,門口有人相迎。兩位馴鷹師手執鷹隼。想必駿馬和鷹隼是比寶馬與蘋果更酷炫的明朝貴族的時尚裝備吧。

畫卷中段是進入別院內的場景,有畫師給柳蔭高士繪製肖像,有童子烹飪美食,有已經醉酒的男子被僕從攙扶離去,為畫卷後段的高潮進行了鋪墊:一群樂師正在彈奏,八位高士圍坐在雲石錦面的桌台邊,或閑談或賞樂。閑庭之中,有在逗引仙鶴的,有在觀野鴨浮遊的,姿態各異。石桌之上各種酒食琳琅滿目,旁邊的童子小廝有執扇的,有傳遞酒食的。好一派儒雅閑適的貴族消夏生活場景。所以古人真的是很會享受生活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