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苑 | 陳建平:中英美大學機構身份的話語建構策略比較

點擊上方「語言服務」可以訂閱哦!

中英美大學機構身份的

話語建構策略比較

陳建平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此項研究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跨文化語篇能力研究」(16JJD740006)資助。

提 要 本文基於作者前期應用語篇-歷史分析法構建的宏觀、中觀、微觀相互支撐、連接互構的分析框架,聚焦中、英、美大學機構身份建構的微觀話語策略分析,以話語建構策略的數據分佈呈現差異化的大學機構身份話語建構模式、揭示大學機構身份話語建構共同遵循的規律、展現各高校的個性特徵、探索高校機構身份的話語建構模式及其策略差異。此項研究比較不同社會文化語境下大學身份建構話語策略,不僅是機構身份話語建構過程研究在理論及實踐方面的新嘗試,對於當前重點高校建構與「世界一流大學」同步的高等教育話語體系亦有啟示意義。

關鍵詞 話語策略、機構身份、中英美大學比較

1 研究背景

本研究基於作者前期應用語篇-歷史分析法構建的宏觀、中觀、微觀相互支撐、連接互構的分析框架(陳建平2016),以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建構其大學身份的話語策略為例開展比較分析,聚焦中、英、美大學機構身份建構的微觀話語策略,力圖通過策略分類以及數據分佈呈現差異化的大學身份話語建構策略模式,探討中英美大學身份的話語建構策略模式差異及其社會文化因素。

機構身份話語建構研究涉及機構話語和機構身份的互構關係,越來越受到不同領域學者的關注(Button et al. 1987;Drew et al. 1992;Boden 1994;Grant et al.2004;Richards 2006;Fuoli 2012;McEntee-Atalianis 2013;Han 2014;徐濤、張邁曾2004;徐濤2006;彭正霞、陸根書2012等);近期的文獻顯示研究者注重互相借鑒,關注機構中的話語與文化、權力和身份等方面,揭示話語與機構身份之間互相建構、互相呈現的關係(Grant et al. 2004;孫詠梅、徐浩2013;田海龍2014等)。從研究動態看,迄今為止對中外高校機構身份的話語建構策略與模式開展比較者依然鮮見。

話語是社會存在的重要形式,在當今社會語境下話語體系建設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話語能力也是機構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從話語層面看,每一個社會機構都有其自身的話語秩序,即這一機構內部各種話語實踐的總合以及他們的相互關係(Fairclough 1992:43)。從高教層面看,大學的機構話語是表徵辦學理念和教育文化觀念的重要載體,而大學身份的建構則是大學機構話語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正如張學文(2015:13)所述,「當前,高等教育發展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是關涉高等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大歷史挑戰及重要現實問題」;可見就中外大學身份話語建構模式開展研究,對於高校借鑒世界高等教育經驗、建構與「世界一流大學」同步的話語體系、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具有重要啟示,對於拓展機構話語研究範圍亦具有理論及實踐意義。

2 研究框架

2.1 總體分析框架

本文作者(陳建平2016:32)在審視機構身份話語建構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高校機構身份話語建構研究涉及話語建構理論與高等教育理論相結合的跨學科特點,採用語篇-歷史研究路徑(Wodak 2001;Reisigl & Wodak 2009;Wodak & Meyer 2009)把話語放在社會政治語境中分析的方法,形成當前的研究框架(圖1)。

語篇-歷史分析法強調對歷史語境的分析,在研究特定機構的話語實踐時具體從四個「語境層面」來定位機構中的話語實踐、策略和文本,探索在機構語境下話語實踐如何與社會事件相連接(Reisigl 2013:82)。這個總體分析框架在設計上綜合參考了相關的研究(Govindasamy & Khan 2006;Wu et al. 2016;孫詠梅、張艷斌2013等),以及引入王偉廉(1990)關於在形成高等教育辦學指導思想過程中知識、社會和個人三要素交互作用的論述作為高等教育理論視角,從控制分析文本的可比性、宏觀、中觀和微觀分析四個方面對應上述「語境層面」,形成它們之間的互構關係。

前期開展的研究在建構總體分析框架的基礎上,還以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作為比較研究對象,從宏觀和中觀層面進行分析,檢驗了框架的可操作性,為當前的微觀話語策略分析奠定了基礎。該項宏觀分析針對大學機構話語實踐所嵌入的社會-政治和歷史語境,從歷史沿革、歷史定位、當前地位及發展願景四個方面歸納提煉出大學身份主題,使之成為分析大學身份建構策略的中心視點:如北京大學的身份建構圍繞其「為民族的解放和振興、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和肩負「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先鋒」的主題而展開;牛津大學所展現的不僅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而且是當今世界優質教育的提供者和科學研究的領先者;芝加哥大學作為美國具有125年歷史的老牌大學,其身份主題旨在強調堅守學術自由、推動思維創新、探索科學前沿的特質(陳建平2016:32-33)。

中觀分析則通過與高等教育理論視角結合,尋找出觀察大學身份建構的共有核心維度,建立宏觀與微觀分析的連接互構關係。該項分析基於王偉廉(1990:15)關於高等教育的相關論述形成了三個核心觀察維度,即從對「知識、社會和個人三者相互關係的不同認識」來觀察不同高等學校在形成其辦學指導思想中所起的關鍵作用(陳建平2016:33,36)。比較分析的結果顯示北京大學的主調體現在社會責任的承擔上,屬於強調以社會為本位的辦學者;牛津大學則凸顯其作為優質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領先者的治學理念,屬於強調以知識為本位的辦學者;芝加哥大學所展現的辦學理念則承諾關注個性發展,屬於強調以個人為本位的辦學者。

2.2 微觀分析框架

圖1所展示的框架包括了三個層面的分析;本文旨在通過微觀層面的話語策略(互文策略)分析對接中觀分析所確立的三個核心觀察維度,利用微觀策略分類及其數據分佈呈現差異化的大學身份建構模式。三個觀察維度如下(見陳建平2016:37):

1)社會責任:強調大學作為社會團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2)知識傳授:強調大學作為教育機構在知識傳授和創造方面的能力和作用;

3)個性發展:強調大學作為育人機構在個人潛能開發方面的作為與功能。

當前的互文策略分析基於后結構主義文論家Kristeva(1989:37)提出的互文性概念:「任何文本都是在已有話語基礎之上建構的,任何文本的構成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互文性分析在批評性話語分析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Fairclough 1992,1995,2003;Lemke 2002;辛斌2016),而Fairclough(1992:133)更是明確指出互文性分析有助於對身份建構過程的理解,使之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儘管將互文性策略作為身份建構話語策略的研究在國內並不多見(項蘊華2009;趙渭絨2012),但孫詠梅、張艷斌(2013)和陳建平、王加林(2014)所做的嘗試為本研究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參考,具體的分析方法將在下一節中加以舉例說明。

圖1 大學機構身份話語建構模式及微觀策略分析框架

3 微觀策略分析

3.1 語料來源

當前的語料與前期宏觀及中觀分析的語料保持一致(詳見陳建平2016:38 註釋③),都來自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官方網站的學校簡介以及校長致辭。為了使樣本更具可比性,語料的選取考慮了文本形式、內容、發布年份等因素,以形成相對平衡的語料。在文本語言的選擇上,均採用「本族語」版本,即北京大學的中文和牛津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英文版本,以體現話語建構策略的原本狀態。

3.2 互文策略分類

大學簡介和校長致辭是大學宣示身份的一種話語形式;此類文本基本上是在吸收和轉化其它文本的基礎上形成的,即通過對大學歷年來形成的共識、學校的重要歷史事件、成就及其社會評價、傑出校友事迹等方面的引文、轉述和引用等互文策略來實現文本的建構。因此,對此類文本集中開展互文策略分析是恰當、可行的。

如圖1所示,微觀話語策略的分析主要體現在互文性策略與大學身份建構核心維度的相互對接上。具體的互文策略分析根據事先確定的操作定義進行標註並加以分類統計:即以一個「語段」中出現一種互文現象為一個單位;對命名策略的分析則以引用一個人名為一個單位。經過對文本的觀察分析以及結合前期實踐,分析工作集中於大三類、含6個小項的互文策略上,即:(一)引文策略,含顯性引文、隱性引文;(二)重述/轉述策略,含校外事例、校內事例;(三)命名策略,含歷史名人、學術名人。以下舉例說明互文策略類型的確定標準:

(一)引文策略

指在辦學理念、指導思想等方面對前人話語或文本的直接或間接的引用。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經全校長期凝練形成的教育觀念和價值追求,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因此引用前人的理念、觀點,以及集體形成的共識都是互文策略的一種體現,也是當前文本中常見的話語建構方式。引文策略分為1)顯性引文、2)隱性引文:

1)顯性引文:直接引用有關文本,通常用引號加以框定,如,

(1)「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養人才、繁榮學術、服務人民、造福社會」的辦學理念(來源:北京大學)

(2)...that the principle of free expression「can neither now nor at any future time be called into question.」(譯文:自由表達的原則「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應是爭論的問題」。)(來源:芝加哥大學)

2)隱性引文:間接引述相關內容;以下例子可看成是經集體凝練而成的共識,這些表述屢見於學校的其他文本之中:

(3)具有健康體魄與健全人格、獨立思考與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全球視野的卓越人才。(來源:北京大學)

(4)The collegiate system is at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s success,giving students and academics the benefits of belonging both to a large,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institution and to a small,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community.( 譯文:牛津大學成功的核心所在是學院制給予學生和學者在歸屬於一所國際著名大學的同時屬於一個跨學科的小型學術社區所具有的雙重利益。)( 來源:牛津大學)

(二)重述/轉述策略

重述/轉述策略指的是對學校歷史事件、辦學成就的引述,即把歷史事例通過重述/轉述嵌入到新的語境之中,使之重新語境化。每所大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有重要的歷史事件成為學校發展的里程碑;學校所取得的成就也會受到社會的關注、評價或讚揚。這些重要事件或社會評價往往成為彰顯學校身份的重要例證,因而成為學校文本重述或轉述的事例。此類策略分為3)校外事例、4)校內事例,如:

3)校外事例所涉及內容源於已有定論的歷史事件或社會評價,皆為事出有源:

(5)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來源:北京大學)

(6)Small wonder,then,that the UK government』s 2014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assessment found that Oxford has the largest volume of world-leading research in the country.(譯文:因此,英國政府於2014年基於優秀研究框架的評估將牛津大學列為本國擁有最多世界領先研究項目的大學就不足為奇了。)(來源:牛津大學)

4)校內事例主要表現為對校內影響辦學行為的重大事件的重述/轉述上,對這些事件的描述均以確鑿的事實為依據,如:

(7)北京大學為學生提供了堪稱世界一流的學習、生活條件,確保每一名學生在安全、溫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來源:北京大學)

(8)In fall 2014,with further support,we announced No Barriers,a significant and expanded effort to eliminate other obstacles that might deter such qualified students from applying to and attending the College.(譯文:2014年秋,在各方的支持下,我們實施了一項意義重大的延伸計劃,這項無障礙計劃旨在消除其它可能阻止優秀學生申請就讀本校的障礙。)(來源:芝加哥大學)

(三)命名策略

命名策略,即指稱/命名策略,主要通過對特定社會群體或個體代表人物進行指稱或命名來實現群內和群外身份的建構。指稱或命名的選擇往往突顯該群體或個體的某種形象,是理解身份建構的關鍵(Reisigl & Wodak 2001:45)。當前所涉及的歷史名人或學術名人主要分析他們在建構學校身份的作用上:如例5)歷史名人以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來確定;而6)學術名人則以他們個人的學術影響來定位。上述兩者存在一定交叉,如北京大學的陳獨秀、李大釗,他們既在中共黨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同時也是著名教授,此處暫且歸為歷史名人,在以下貢獻因素分析中再細分。

5)歷史名人,如:

(9)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來源:北京大學)

(10)John D. Rockefeller(譯名:約翰D. 洛克菲勒)(來源:芝加哥大學)

6)學術名人,如:

(11)魯迅、胡適、馬寅初、馮友蘭、梁漱溟(來源:北京大學)

(12)Edmund Halley(譯名:埃德蒙·哈雷)(來源:牛津大學)

3.3 貢獻因素分析

在確定互文策略的操作定義及分類的基礎上,第一步是從語料中篩選出上述三類6 種互文策略;接著,對每項互文策略在語境中的作用根據三個維度進行定性分析、確定其貢獻因素及記分標註,使之成為頻度統計的基礎。為了便於區別,三個維度分別以英文字母A、B、C 代表,即:A社會責任、B知識傳授、C個性發展。

譬如,以下例子屬於體現A社會責任,具體策略類型為1)顯性引文,因此標記為A(1),並在相應的類別(貢獻因素)中記1分(1 例);例如:A(1)魯迅先生說:「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北京大學)

以下例子在具體語境中既凸顯牛津大學為國家所盡的社會責任,又體現牛津大學在傳授知識方面的卓越能力,培養出傑出的學生,在功能上即屬於A 社會責任,又屬於B 知識傳授;而具體的互文策略類型是3)校外事例,即來自校外的評價。該例交叉從屬於兩類功能,因此在A/B(3)兩個類別中各記0.5分(0.5例),如:

A/B(3)…he also commented on the services rendered to the state by distinguished Oxford graduates.(他(愛德華三世)同時對其傑出的畢業生對國家所提供的服務表示讚賞。)(牛津大學)

一些例子在功能上出現多項交叉,如北京大學文本引用的陳獨秀,他既是革命家也是著名教授,在首輪分類中既屬於5)歷史名人,也屬於6)學術名人,各記0.5分,再進行策略功能分析時可以看到他同時具有展現社會責任(思想啟蒙)和知識傳授( 著名教授)的兩個方面,因此在交叉分析的四個類型中各記0.25分,如:

A/B(5)/(6)陳獨秀(北京大學)

綜上所述,每例互文策略最大的數值為1分(1例),最小的分值為1/4,即0.25分( 例),其它樣例的分析及統計以上述為例類推。分析所得數據詳見下節。

4 數據分析

4.1 總體情況

由於中、英文字的不同特點,文本總字數存在差異,但從互文策略的總數來看,三所大學的情況比較接近,各種類型均有一定分佈,具有可比基礎;三大類互文策略的分析結果:北京大學204例,牛津大學182例,芝加哥大學184例(詳見表1)。

表1 互文策略總體情況

從表1數據可初步看出,北京大學的互文策略突出建構該校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卓越表現,佔48.29%,其次是該校作為第一高校在知識傳授方面的實力,佔43.38%,而對於個性發展方面的表述僅佔8.33%。

牛津大學文本的互文策略則著重建構了該校作為英語國家中最老牌的大學,在提供優質的大學部生和研究所教育以及促進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方面的實力及其大學制度的優勢,相關的策略分佈佔67.30%;在社會責任表述方面也接近1/3,達到29.95%,而對個性發展的呈現則僅佔2.75%。

芝加哥大學作為美國的老牌大學,在全球頂尖大學排行榜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策略具有獨特的一面:雖然該校圍繞三個維度的策略分佈相對平衡、對於知識傳授能力的表述也居首位42.93%,但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在表述個性發展方面高達34.24%,在三所大學的數據中獨樹一幟,充分展現該校125年來一直堅守著「為創造自由表達和公開探索的環境做出貢獻」、「推動著思維方法的創新」等立校諾言。

上述數據所顯示的結果與宏觀和中觀分析的預測頗為吻合,即北京大學在建構其大學身份方面屬於強調以社會為本位的辦學者、牛津大學屬於強調以知識為本位的辦學者、芝加哥大學屬於強調以個人為本位的辦學者。因此,很有必要分別就三個觀察維度展開深入的比較分析(見表2-4)。

4.2 關於社會責任

將三校同類數據同列一表(表2),更凸顯北京大學的特點:用近一半(48.29%)的策略建構其社會責任,顯示出北京大學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與中觀和宏觀層面的分析結論相吻合。

表2 關於建構社會責任的互文策略

表3 關於建構知識傳授的互文策略

表4 關於建構個性發展的互文策略

儘管牛津大學(29.95%)和芝加哥大學(22.83%)體現社會責任策略的比例比北京大學小,若對這些互文策略的方式及內容做深入分析,便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譬如,就這些策略所表述的對本地(學校所在地)、本國和國際三類責任的事例進一步分析統計,可以看出北京大學所引用的國內事例的比例高達87.56%,但對國際事例的引用在三所高校中的比例最低,僅佔12.44%;而牛津大學(國際事例佔30.28%)和芝加哥大學(國際事例佔21.43%)對於國際影響力的表述則更為重視;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於國際責任的表述在方式和內容上均有較大的差異,以下第5節將進一步列舉實例討論這些差異及其啟示。

4.3 關於知識傳授

知識傳授與科學研究是一流大學的核心職能。從表3的數據來看,三所學校都重視此方面的話語建構策略,顯示他們的共性所在;不過,牛津大學的數據尤為突出,用近67.31%的話語策略資源來建構其作為「提供最優質的教育」、「科學研究在世界居領先地位」的世界老牌一流大學的身份主題,展示其「強調以知識為本位的辦學者」屬性。

4.4 關於個性發展

從表4的數據中,可以清晰觀察到芝加哥大學的顯著特徵,以34.24%的話語策略去建構其在「125年曆程中」堅定不移地履行「對開放的話語、自由的表達、專心致志的探究」的辦學理念的承諾、關注大學里每個成員的個性發展、強調以個人為本位的大學身份。

5 討 論

作為話語策略的微觀分析,本研究成功地將中英美大學身份建構的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的分析有效地實現對接、形成互構關係,說明互文性策略的運用是大學身份話語建構的基本特徵。Fairclough(2003:164)指出,互文性可以使語篇作者致力於某種價值觀,操控語篇讀者認同作者所建構的意識形態和社會身份。由此可見,互文性分析可以為語篇的生成和理解提供一個意義關係視角,並進一步揭示文本如何在特定情形下有選擇地使用話語秩序,建構社會身份。大學身份的建構實質是一種社會歷史實踐,即這種身份建構既受制於所處的社會文化語境,又根植於自身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核心的、持久的和特別的共同信仰,這種話語建構實踐必然以互文為主要特徵。因此,本研究的理論及實踐意義在於說明應用語篇-歷史分析法,從話語事件所嵌入的社會文化背景、從不同層面解讀大學身份建構的話語模式及其互構關係是恰當、有效的,亦為中外大學身份話語建構研究奠定了基礎。

作為此項研究的主要成果,分類數據為我們從多個角度展示了大學身份話語建構所遵循共性規律,也揭示了不同學校的個性特徵,說明「世界一流大學」的話語體系既圍繞共同的建構模式又存在個性差異。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無論在制度上還是在建構這種制度的話語體系上都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以解釋為社會文化語境的產物,因為「話語體系作為一種思維形式、學術理念、制度設置和實踐方法,它不僅是『說什麼話、怎麼說話』的技術問題,也是一個民族國家思想狀況、價值觀念、形象認同的綜合反映」(張學文2015:13)。我們還應注意到,國際高等教育必定存在普遍認同的學術共同體意識和相互認同的實踐行為;我們在尊重差異的同時也應強調相互借鑒,尤其是在我們探索建構與「世界一流大學」同步的話語體系、促進國際交流合作之時,應更多地考慮從話語建構策略的差異中獲得什麼啟示。

上述數據為我們討論差異及啟示提供了廣闊的思考空間。限於篇幅,僅以三所大學建構國際形象的策略為例略做比較:北京大學所表徵的國際形象主要涉及一些理念式的話語策略,如「促進人類文明發展」,走「『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素質人才培養之路」,「搭建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樑」,等。相比之下,牛津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對於國際影響力的表述不僅在策略資源運用的比例上遠高於北京大學(見本文4.2),更重要的是他們善於引入一些直觀、具體、具有國際關注度和影響力的事件。譬如,牛津大學校長在致辭中談及「牛津人、牛津學術和研究給全世界帶來的變化」時列舉的事例是「牛津大學人員在抗擊埃博拉危機測試候選疫苗時所作出的特殊貢獻」、「牛津大學科研人員在南極洲監控企鵝生存狀況」、「修復圖坦卡蒙的墓」、「在南非舉辦育兒工作坊」等;而芝加哥大學說明其之所以成為當今「吸引具有學術靈感的學者之目的地,成為挑戰世界和改變世界的思想連接點」,是因為「芝加哥大學的科學研究具有全球性的影響,這方面的突破包括發現癌症與遺傳的關係、提出了經濟學的革命性理論,等等」。

以上例子清晰地展示了中英美大學在主動建構國際公共關係方面的話語策略在方式和內容上的差異,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深入開展此類比較將有助於我們加深對中外高校話語體系的跨文化了解。在建構「世界一流大學」話語體系時,我們既要關注如何表徵自身的優良學術文化傳統,也應提高我們的國際學術共同體意識,善於表述我們的國際責任與影響,積極建構良好的國際學術關係,增進與國際學界同行和國際公眾的相互了解。當前我們在實施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重大戰略任務時,既要站在高等教育的視角看世界高等教育話語體系、也應從國際的視角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既向世界借鑒經驗也向世界說明國情。

6 結 語

本研究通過建構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相互支撐、連接互構的分析框架,引入高等教育理論視角,結合社會文化語境視角去觀察分析大學身份話語建構策略及其建構模式,形成了以知識本位、社會本位、個人本位三個維度的大學身份建構模式。

微觀話語策略分析結果顯示,宏觀分析所提煉的大學身份主題、中觀分析得出的觀察維度與微觀互文策略的運用三者之間存在著環環相扣與緊密互構的關係,展示了中英美大學身份話語建構的共性模式與個性化特徵。研究的結果揭示了北京大學在建構其大學身份方面屬於以社會為本位的辦學者,強調其作為社會團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牛津大學屬於以知識為本位的辦學者,強調其作為教育機構在傳授和創造知識方面的能力與作用;芝加哥大學屬於以個人為本位的辦學者,強調其作為育人機構在個人潛能開發方面的作為與功能。若進一步從三所大學各自所處的的社會文化語境來考察他們的個性特徵,這些特徵在多大程度上帶有中英美三種不同的社會文化印記,即他們的個性特徵在多大程度上也是其它處於相同文化語境下的大學的共性?這個問題值得未來在本研究框架的基礎上引入更多大學的語料進行更深入的比較研究。

本文來源:《現代外語》2017年第1期

期刊官網:http://xdwy.cbpt.cnki.net

作者簡介:

陳建平,博士、教授、博導,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副校長和副書記,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的教學和研究,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科項目等多項;曾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

語言服務

微信號:Language-service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