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宇宙大律誕生了傳統醫學、養生學理論

1陰陽在人體內的認識

在《黃帝內經》看來,陰陽在人體之內各有其不同的功用。「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素問·生氣通天論》)所以,「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陽強不能秘,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因於露風,乃生寒熱。」(《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以,「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素問·陰陽別論》)可見,要保持人體生理健康,就必須調和人體內在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人體生理的陰陽和諧。

然人體陰陽失調以致發生疾病,何以辨別和調理?對此,《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作了系統闡發:「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和五行,脈和陰陽。」所以,「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只有這樣,才能對症治療,從而達到人體「陰平陽秘」、「陰陽平衡」的狀態。

從《黃帝內經》關於人體陰陽關係的論述中我們可以領略如下原則,這就是:陰陽和諧、陰陽平衡是人體生命存在的內在動力;陰陽互轉、陰陽互補是人體生命存在的根本條件;人體生命存在與天地陰陽、四時五行相互關聯。以此言,《周易》關於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學說在《黃帝內經》中得到了廣泛的印證合充分的體現。

2辨證理論的應用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黃帝內經》將《周易》的四時方位象數變易的宇宙通變理念運用於對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分析,提出了諸多頗具創見性的醫學理淪。在《黃帝內經》看來,宇宙通變是複雜的,不同時間、不同季節、不同方位、不同象數各不相同,各有差異。因此,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也是複雜的,不同時間、不同季節、不同方位、不同象數各不相同,各有特點。

首先,以時令言。察於日,「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哺靜……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腎病者,便半慧,四季甚,下晡靜。」(《素問·藏氣法時論》)察於月,「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七月八月,陽氣始殺,人氣在肺。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存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素問·診要經終論》)察於四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素問·藏氣法時論》)這是因為,「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肢;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眷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看病在四肢。」(《素問·金匱真言論》)所以,善言人體生理病理變化者,「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素問·移精變氣論》)故「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逆四時,為不可治」(《素問·玉機真藏淪》)。在《黃帝內經》看來,向然界的時令變化,關係到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從而形成了中醫學的藏氣法時理論。

其次,以方位言,《素問·五運行大論》言:「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素問·氣交變大論》再言:「東方生風,風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榮,其政舒啟,其令風,其變振發,其災散落。南方生熱,熱生火,其德彰顯,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熱,其變銷爍,其災燔焫。中央生濕,濕生土,其德溽蒸,其化豐備,其政安靜,其令濕,其變驟注,其災霖潰。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其化緊斂,其政勁切,其令燥,其變肅殺,其災蒼隕。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滄,其化清謐,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栗洌,其災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動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變有災,而物由之,而人應之也。」而且,「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奉於下,故右熱而左濕。兩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所以,「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濕之,所謂同病異治也。」(《素問·五常政大論》)將東南西北中五方之位與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及金木水火土等氣候、物候的變化聯繫起來,揭示出了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規律。在《黃帝內經》看來,自然界五方六氣五運的變化,影響著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從而形成了中醫學的五運六氣學說。

其三,以象數言,《黃帝內經》不僅將《周易》的「象說」運用於人體生理病理的觀察,而且將《周易》的「數說」推廣到了醫學領域,構架起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從象看,中醫學的「望聞問切」就是觀察識別人體所表現出的病象,其病象的表現就是「神色形態」。

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深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可見,《黃帝內經》的所謂施治就是辨象。只有辨象施治,才能對症下藥。從數看,《素問·天元紀大論》言:「善言始者,必合於終,善言近者,必知其遠,是則至數而道不感,所謂明矣。」何謂之至數?《素問·三部九候論》言:「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岡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因而,「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時,人聲應音,人陰陽合氣應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各有所主也。」(《素問·針解》)而且,《黃帝內經》還認為,數與方位亦有聯繫,《素問·金匱真言論》言:。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是以知病之在頭也……其數八。…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數七。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是以知病之在內也……其數五。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數九。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數六。……是滑得道。」可以看出,《黃帝內經》的數論實質上是以全息論的觀點和方法,通過對自然界的四時五方和人體內在的三部九候的不同變化來揭示人體各部位的病理信息,從而形成了中醫學的易數理論。

就此可看出,《周易》關於宇宙通變的理念在《黃帝內經》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充分的借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