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湖南寧鄉洪災:16個死者的最後時刻

原標題:湖南寧鄉洪災:16個死者的最後時刻

許多人記得王家灣天晴時的樣子,除了孩子們的歡笑,農田邊的屋舍里時聞雞犬聲。它符合古典文學對田園的諸多想象,田宅憩于山谷,青山碧樹,小橋流水。

7月1日,豪雨改變了這裡的全貌,泥石流席捲溈山鄉祖塔村王家灣,一半房屋倒塌,農田掩埋在廢墟里,後山被撕開兩道巨大傷口。

王家灣位於湖南省寧鄉市。它只是此次洪災中,較為人知的死亡現場之一。

搜狐號《後窗》記錄了那天發生的三場死亡。當天上午,距離王家灣34公里的老糧倉鎮, 1人溺死,2人死於泥石流。下午,王家灣9人遇難。晚上,50公裡外的大成橋鎮,救援船側翻,3人溺死,1名嬰兒溺亡后失蹤。

更多的遇難者以數字形式存在於寧鄉殯儀館的記錄簿里。

據新華社報道,從6月22日開始的強降雨,讓寧鄉遭遇了該縣有水文、氣象記錄60年來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全縣受災人口81.5萬,佔全縣人口的56%,「累計核實因災死亡、意外落水溺亡、失聯人員共44人。」

上午,老糧倉鎮,3人遇難

這一天的死亡從溈水河畔的老糧倉鎮開始。

早上7點,村民商端雲和妻子被鬧鐘叫醒。夫妻倆在廚房刷牙時,窗外傳來鄰居的叫喊:「你們還不起來?再晚點豬就被淹死了。」

商家的三層房子依著地勢臨街而築,一樓與屋后農田平行,圈養了25頭白豬。二樓是客廳和廚房,地板略高於門前公路。卧室在三樓。鄰居叫喊時,洪水已經漫過一樓的豬蹄。

夫妻倆把豬趕到馬路對面高處的一棟房子里。丈夫回去接兩個女兒時,洪水已經爬上一樓屋頂,正拍打著馬路邊的台階。

在眾人的記憶里,不到半小時,洪水上漲超過4米。商端雲說:「上游水庫放水,也不通知我們。」

他說的上游水庫是田坪水庫,遠在老糧倉鎮西南30公裡外的青山橋鎮。溈水從這裡出發,由西南往東北流,途經流沙河鎮、老糧倉鎮,在橫市鎮與溈水另一支匯合後繼續往東,最後注入湘江。目前尚未有確鑿證據證明,上游水庫泄洪導致老糧倉鎮的水災。

洪水在豪雨中繼續上漲,不一會就淹沒了商家二樓,室內水深一米,這個高度接近斜對面王家一樓的天花板。83歲的王介梅和老伴獨居在那棟兩層的房子里,一子三女成家后均不在身邊。

老伴患有老年痴獃,整天躺在床上,洪水漫進屋舍后,老伴和床都浮起來了。眾人砸碎後門,救出老太太,沒有找到趴在水底的王介梅。n

鄰居們說,老兩口常年待在家裡,很少與外界往來,「交往少到讓人很少注意他們的存在。」

天色陰沉,豪雨如注,山川、池塘、田野和房舍都籠罩在灰暗中。

整個上午,遠在珠海的銀器商人謝劍橋憂心忡忡,只能通過微信朋友圈了解寧鄉洪水。他不停地撥打家人和鄰居親戚們的電話,但沒有一個電話能打通。謝劍橋早年喪父,母親李桂英獨居在故鄉紅熬村獨門獨院的大房子里。

紅熬村位於老糧倉鎮東北方向1.8公里處的叢山裡。

早上8點前後,李桂英和鄰居謝認林一家前往自家對面的毛塘子山,一位教師的家在那裡。謝認林說:「我們家的後山多沙,雖然有毛竹,但泥石流已經進屋了,以為教師家安全。」

李桂英與謝認林、譚小平夫婦都躲進了教師家。9點前後,毛塘子山上泥沙俱下,眾人措不及防。泥石流衝垮房屋,飛落的屋頂砸倒李桂英和謝妻譚小平,二人遇難。

「奶奶本來是安全的」,譚小平的孫女思思事後說,「看見屋頂砸向弟弟,她把弟弟推開。」

(7月1日上午,洪水淹沒了老糧倉鎮,此後幾天,大街上堆滿垃圾)

下午,王家灣,9人遇難

沒有人記得泥石流第一次衝垮王家灣三棟房屋的確切時間。

王家灣距離老糧倉34公里。這天早晨,豪雨加速,進入王家灣的必經之地獅子山早上七點就塌方了。

王家灣後山,兩股小規模泥石流先後衝下來。擔心更大的泥石流,王建把村子里的老人們從房屋裡叫出來,去村口的空曠地方集合。

1990年代,山區退耕還林后,王家灣的山頭逐年繁茂。年輕人陸續走出山谷,遠赴城市謀生。曾經120人的村落如今僅剩9戶人家,21口人。除了王建一家4口,其他全是「空巢」老人。

豪雨小了一會兒,老年人相互鼓勵著回到自家屋檐下。上午10點,王建還是不放心,把13歲的女兒和8歲的兒子,送到嚴家村的丈母娘家。回來后又把母親周愛香也送往鄰村的舅舅家。

周愛香在娘家吃完午餐,旋即走回家,她記掛著屋外的水溝,可別被泥沙堵了。

後山泥石流下來時,王建正在屋外。「那時大概快到兩點,發現情況不對了,我大聲喊叫,邊喊邊跑,回頭時看見我媽媽被倒塌的房屋埋了。」

小雨斷斷續續,山谷里的人們在恐懼和混亂后開始挖人。聽說孩子們的奶奶被泥石流埋了,王建的岳母帶著兩個外孫趕回王家灣。

十幾分鐘后,木匠李國軍第一個趕來。他年輕時在長沙打工,這幾年從外面回來,在周邊做一些雜活。作為叔叔輩,他從不拒絕他人的求助。

伍華榮、姜成良和嚴存良等村民隨後也趕來幫忙。嚴存良是王建的同學,他在村裡承包了七八畝魚塘。

聽說堂姐夫王建的媽媽被泥石流埋了,正在睡午覺的喻斌和大舅哥離開家,來到幾百米外的王家灣,眼前是忙碌的人們,他們正在搬木頭和磚塊。救援到一半時,大舅哥聽說奶奶身體不舒服,叫喻斌一起回去。

二人剛走了百餘米,身後的山上傳來一聲巨響,「類似折斷樹枝的咔嚓聲」。回頭望去,喻斌看見山頂發生第二次滑坡。他大聲喊叫:「又來了!又來了!快點跑!快點跑!」

來不及奔逃的人們在他眼前被泥石流吞沒。

貨車司機姜永華當時坐在王家灣西邊的水泥地上。他目睹泥石流追趕著鄉政府搶險隊隊員何望林,從背後撲倒他,那個大個子瞬間看不見人了。伍華榮往農田的方向跑,沒跑幾步就被泥石流追上,「他側身朝左後方看時,泥石流淹到他腳踝,人一下子就沒了。」

那天下午,泥石流在王家灣吞噬了9個人。

姜永華感到害怕,他光著腳拔腿就跑,直到確認自己已經安全。災難後有村民責問他:「你怎麼沒有死?」這讓他很不高興。

喻斌跑向了位置較高的石橋,慌亂中他丟了拖鞋,左腳根部被石塊切開,當時未覺痛疼。站在石橋上,他遠眺災難現場,過了兩三分鐘,陸陸續續有人從泥漿里爬出來。

翻滾中的泥石流把村民胡正龍和嚴存良陸續甩出來。胡正龍滿臉是血和泥,嚴存良坐在水泥板上,左腳膝蓋以下不見了。

有人在叫喊伍華榮還活著,姜永華走過去,看見他正趴在泥里。

這個35歲的青年農民被眾人扶起來,左眼已經沒有了,鮮血從塗滿泥漿的傷口處慢慢滲出來。頭上的傷口約有五六厘米深,他什麼都看不見。伍華榮試圖用雙手去摸自己左眼時,被姜永華擋住。

有人準備去找醫生,姜永華說不用了。「他掙扎了一會兒,就斷氣了。從他被泥石流淹沒到死亡,大約五六分鐘,那時是4點過一點兒。」

眾人又去救斷腿的嚴存良。有人撥打了120電話,醫務人員說,找一塊布把傷口包住,用繩子紮緊。過十分鐘后,再把繩子鬆開一會,然後再紮起來。

混亂中,姜永華以為王建肯定沒命了,因為他在最前面。幾天後,在災民安置點,拄著拐杖的王建告訴《後窗》:「聽見悶雷一樣的響聲,我的第一反應是快跑。」奔跑中的王建看見遠處的長女王澤怡,立即回去救女兒。他剛剛拉上女兒的手,泥石流立即吞沒父女倆。

泥石流在滾動,王建拽緊女兒的手,「上不見天,下不著地,眼前一片漆黑」,直到被推進他以前挖掘的一個池塘里。小女孩爬上岸后沒有哭,她摸掉臉上的泥,問:「爸爸,我們死了嗎?」

王建牽著女兒走上西邊水庫前的石橋上,看見5歲的兒子正從泥漿里爬過來,沒有受傷。「今後不能住這裡了。」兒子淡定地說。父親回答:「別急,別急,會有地方住的。」平靜了一會兒,王建帶著兩個孩子去河邊洗臉了。

(7月1日,泥石流襲擊王家灣后)

晚上,河潭村,4人遇難

死亡和恐怖與洪水一起,沿著溈水河順流而下,來到50公裡外的大成橋鎮。天色漸暗,王家灣的人們正在等待救援時,大成橋這一天的災難開始了。

這天下午2點18分,謝霞站在自家樓上,拍了幾張洪水漫過農田和院落的照片發給親朋。這位年輕媽媽是長沙市嶽麓區婦幼保健院醫生,今年二月生下第二個女兒歐心陽后,她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丈夫歐偉文老家河潭村歐家灣照顧孩子。

溈水在大成橋有一條支流,當地人叫它小河。兩河交匯的三角處是河潭村,農田南面的盡頭是溈水河堤。公開數據顯示,6月30日至7月1日,24小時寧鄉平均降雨量高達218.9毫米。這天上午,溈水大成橋段水面突然上升了5米,漫過大堤。

謝霞在電話里安慰母親李愛英:「要相信黨,相信政府。」李愛英家在大成橋北面的煤炭壩鎮富家村,她說女兒是黨員,從未懷疑政府的救災決心。

上游黃材水庫正在泄洪的消息在下游傳播,河潭村的人們越來越擔心自家安全。幾天後的7月7日,針對輿論對黃材水庫泄洪的質疑,寧鄉縣縣長王雄文在長沙回應稱,黃材水庫泄洪是嚴格按照有關程序報上級有關部門批准執行的,且水庫泄洪時最大流量為400立方米每秒,只佔溈江洪峰流量6180立方米每秒的6.4%。

當日下午兩點后,鎮政府調集三艘衝鋒舟來到河潭村村口,僅一艘有發動機。事後該鎮政府辦工作人員對媒體解釋,這些衝鋒舟屬於縣武裝部,由縣防汛防旱指揮部派遣,平時動力和船體不在一起。

衝鋒舟在下午5點前後下水,分批轉移被困村民。傍晚7點,最後還剩19人。村民歐偉文回憶,即便超載,駕駛衝鋒舟的民兵要求必須全部登船,理由是天黑了看不見。除了兩名民兵和婦女主任李元秀外,其他人均無救生衣。

當晚8點前後,衝鋒舟在爭議中出發,滿載22人前往500餘米外的鎮上。衝鋒舟路過村口煤粉廠時側翻,事後獲救的村民都不能確定事故原因。大成橋鎮政府通報稱,衝鋒舟因撞到不明物體熄火,引發船上人員恐慌發生側翻。

包括歐子建全家7口在內的13人落水。這裡距離安全地點約百餘米,小鎮上的人們聽到呼救聲,開始救助落水者。大成橋鎮政府通報,當日晚間23時左右,共救起落水人員9人,4人失聯。

落水時,謝招連舉起兩歲的孫女,交給船上的人們,自己隨即被洪水沖走。

歐子建的兒媳謝霞、4個月大的孫女歐心陽以及鄰居陳保蘭也全部遇難。

這天晚上,獲救后的歐碧良沒有吃晚餐,歐子建是她的親弟,娘家的不幸讓這位70歲的老奶奶心緒難平。她想起了許多年前,那是1969年夏天,自己22歲,也是這個時候,洪水衝垮了娘家的土房,帶走了親奶奶、堂弟和堂侄子,「後來一直沒有找到他們。」

(謝霞生前站在自家樓上拍攝洪水漫入家門的照片)n

(謝霞與4個月大的小女兒自拍照)

尋找遇難者

這天傍晚,大成橋的人們正在焦慮中等待衝鋒舟時,溈水上游老糧倉的人們終於找到了王介梅,他趴在自家的地板磚上,皮膚蠟黃。

在另一個支流,王家灣的人們仍在絕望中等待救援。

距離王家灣6公裡外的山路入口處,伍華榮的妻子劉嬌坐在自家經營的商店裡刷微信。中學同學群內,有人說王家灣發生了第二次泥石流,「救援村民全部被埋。」

她離開商店,與嚴存良的妻子一起步行前往幾公裡外的王家灣。這個28歲的村婦想起了汶川地震,「那麼大的事情,都有存活機會,我老公伍華榮應該還活著。」

她遇到第一個走出王家灣的是婦女主任姜愛萍,姜愛萍身受重傷,滿身泥巴地趴在丈夫背上。劉嬌攔住每一個走出王家灣的泥人,「伍華榮怎樣了?」得到的答覆是「他斷腿了」、「他斷胳膊了」,最後才是「他死了。」

天色漸黑,通往王家灣的山路格外漫長。劉嬌終於走到王家灣,鄉親們阻止她繼續進去,有人把她扶上機車,帶回獅子山下的家,家裡客廳里仍鋪滿泥沙。

晚上7點之後,天已經黑了,嚴存良的幾個親戚來到王家灣,眾人一起把斷腿的他抬過泥漿。後來在醫院裡,他被診斷出盆骨骨折,並接受了高位截肢手術。王建擔心老同學今後的日子,「他家只有妻子和一個七十歲的老母親。」

一個小時后,山外的救援人員來了。姜永華說:「等了幾個小時,當時我的心情就像一個小孩掉進了水裡,盼著自己的父親來救。」n

又過了3個小時,親戚們把伍華榮抬回獅子山,放在他家門外的地上。同日下午,搜救者挖出王建的母親周愛香還有第一個趕來救他們的村民李國軍。

同一天,人們在十幾公裡外找到河灘村落水者謝招連的遺體。第二天,歐家人在溈水下游的一處大壩找到了剛生下第二個女兒的謝霞,她的上衣不見了,肚子因溺水而隆起。

洪水之後,陽光炙烤大地,寧鄉的鄉村公路上多是民間志願者運送物資的車輛,他們來自寧鄉、長沙,甚至更遠的東北。

7月6日,災難發生5天後,親朋們已把伍華榮家的沙石泥土清理乾淨。兩年前,為蓋好這棟房子,夫妻倆借了十幾萬的債務。n

劉嬌17歲時在深圳打工認識了同鄉伍華榮。那時他給那個城市的人們疏通下水管道、安裝空調和搬家,都是力氣活,沒有賺到什麼錢。n

7年後,因為公公肺癌晚期,需要人照顧。已婚的兩口子回到老家,在村口經營一家便利店。劉嬌說,伍華榮遇難后,鄉政府送來4萬元安葬費,辦理了十萬元人壽保險的理賠手續。「他們說正在申請見義勇為稱號和補助。」n

這天下午,見有客遠來,伍華榮8歲的幼子心情大好。小男孩還不太清楚失去父親意味著什麼,他站在椅子上,摟著母親的脖子。橘紅色的T恤貼在身上,胸前印著一行英文:「It's very sweet」。

經過走訪,《後窗》還原了部分寧鄉遇難者名單:

1,王介梅,男,83歲,寧鄉縣老糧倉鎮人,死於洪水。

2,李桂英,女,67歲,寧鄉縣老糧倉鎮人,死於泥石流。

3,譚小平,女,54歲,寧鄉縣老糧倉鎮人,死於泥石流。

4,周愛香,女,59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5,伍華榮,男,35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6,何望林,男,50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7,姜成良,男,48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8,李國軍,男,57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9,嚴國生,男,64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10,嚴衛連,男,59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11,周立生,男,54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12,王楚欽,男,77歲,寧鄉縣溈山鄉人,死於泥石流。

13,陳保蘭,女,52歲,寧鄉縣大成橋鎮人,死於洪水。

14,謝招連,女,54歲,寧鄉縣大成橋鎮人,死於洪水。

15,謝霞,女,32歲,寧鄉縣大成橋鎮人,死於洪水。

16,歐心陽,女,4個月,寧鄉縣大成橋鎮人,溺亡后失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