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幸虧乾隆把燒成兩半的《富春山居圖》當成贗品,不然國寶將被塗鴉

《富春山居圖》是一幅歷經劫難后再重生的畫作,很富有傳奇色彩。開始時它的流傳都很有序,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幅畫的下落成了一個謎.《富春山居圖》後來遭火燒,一分為二。雖然成了殘卷,但它的名氣確實太大了,後人仿作的也很多。乾隆皇帝曾收到兩幅差不多的《富春山居圖》,他卻把真的視為質品,而把質品視為真跡。到底是乾隆皇帝的眼光有問題。抑或是另有他因?

《富春山居圖》為元代黃公望所作。紙本水墨,縱33厘米,橫639.9厘米首、尾兩段現分別藏浙江省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館。黃公望(1269一1354),平江常熟(今屬江蘇)人。本姓陸,名堅,後過繼給浙江永嘉黃氏為義子。90歲的黃氏說:「黃公,望子久矣。」因而得名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又號大痴道人,晚號井西道人。元代中後期,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四人,在山水畫創作方做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以真山真水的現實描繪為起點,因此在繪畫史上得到很高的評價,被稱為「元季四大家」。至正七年(1347),年歲漸老的黃公望回歸浙江省富陽縣富春鄉,同門師弟無用師同往。黃公望為無用師描繪富春山景色,到至正十年(1350)方完成,這就是《富春山居圖》。當時黃公望已經82歲,是其傳世最重要的作品。幅中描繪的是黃氏晚年山居的景色,有春明村、廟山、大嶺及富春江等一帶的山川景緻。畫中有坡陀沙岸,房舍散聚,岡陵起伏,山勢層層疊疊,林木交錯。景物排列疏密有致,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皴畫山石皆用披麻皴法,運筆時快時慢,線條有長有短且不平行排列,所以有巧妙的交錯組合。《富春山居圖》流傳不是很有序有一段時間不知為何人所藏,甚至多幅《富春山居圖》並現於世,於是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為同門師弟無用師所作,無用師自然是此圖的首位擁有者,他在圖上留下了「無用師」印。自無用師后這幅畫就不知為何人所收藏,直到成化年間(1465一1487)這幅畫才重現於世。此時被人高價賣給書畫家、鑒藏家、「吳門派」的創始人沈周。那麼至正十年後到成化年間,這幅畫到底是怎樣流傳的?如果知道那賣畫給沈周的人從何人手裡得到《富春山居圖》,還可以略知一二,可是現在已無從查考。對這段空白的形成,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猜測:也許這幅畫是被人有序的收藏,但是收藏的人忘了在上面題跋,或者是在上面題了跋,有人故意把這一段題跋毀去了。為什麼要把這一段題跋毀掉,頗令人費解,也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段空白是怎樣形成的?現在成了一個謎。

自沈周以後,《富春山居圖》幾度易手。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為董其昌購得。董其昌甚為得意,於畫上題跋后收入其專藏精品的「四源堂」。後來畫不知通過何種途徑流出董家,也不知落入何人的手中。清朝初年,《富春山居圖》轉入宜興收藏家吳之矩手中。吳之矩傳給兒子洪裕。吳洪裕酷愛無比,謹守家傳,並特意建造了「富春軒」用來珍藏。他對此畫喜愛之情到了朝夕不離的地步。所以在明、清易代的動蕩歲月中,洪裕在逃避戰亂時,惟獨攜帶此卷,並打算以性命殉畫。但洪裕並未因畫而喪命,倒是在他生命垂危之際,竟然火焚此畫為自己殉葬。萬幸的是他的侄兒子文在旁,迅速地從火中搶出已著火的《富春山居圖》,這幅名畫才得以繼續傳世。可惜前段已經被,部分焚毀。這樣,畫就遺憾地被分成了兩段,以後300多年中兩段畫卷乃分別流傳。

前段火燒壞部分,從吳之矩騎縫印處揭下一紙進行修補,去掉完全燒焦的殘片,圖形無重大影響的尚有1尺6寸。後來吳其貞得到后重新命名為《剩山圖》,並針有貞印。《剩山圖》緊接後段完好的畫面是富春江起始的丘陵山巒,清康熙八年(1669)歸廣陵王廷賓所有,有王的跋文題畫。1938年被吳湖帆購得,吳氏考證為《富春山居圖》前段真跡,重新裝裱成卷,小面積殘缺處有修補痕迹。建國后被浙江省博物館征藏。

後段連題跋長三丈余,是《富春山居圖》卷的主體,多次在收藏家中轉換。先歸丹陽張范我,後轉入泰興季寓庸之手,再后則被畫家兼鑒賞家高士奇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前後以600金購得。後來又被松江王鴻緒以原價買進。雍正六年(1728)王伊齋病故,此卷又流落到揚州,市面上索價高達千金。當時有一個天津的鹽商叫安岐,喜歡收藏書畫,並且精於鑒賞,於雍正十三年前後購進了畫卷。至乾隆十一年(1746)被嗜愛書畫的乾隆皇帝收進清宮內府。乾隆皇帝擅長書畫,精於賞鑒,因此對其愛不釋手,將它歸入內府的上等品中,並矜上「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三稀堂清鑒璽」、「宜子孫」等五印。但出人意料的是,就在乾隆皇帝得到這幅名畫的第二年,地方官吏又向皇帝呈送了一幅與真作一模一樣的《富春山居圖》。肯定有一幅是偽作,究竟那一幅是偽作呢?乾隆皇帝經過仔細比較鑒定后,把第一幅定為真跡,后獻的一幅定為贗品。由於質品簡直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乾隆皇帝把它們都收進了內府珍藏。當時並沒有人對乾隆皇帝的鑒定結論提出異議。乾隆皇帝的鑒定結論維持了近200年,後來終於被近人吳湖帆所推翻,但從此又挑起了一場新的「富春公案」。經過美術界幾十年來的爭論,最終公認矜有乾隆皇帝印的為偽,地方官吏所獻的反而為真,同時指出偽的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裡也有給人猜疑之處:為什麼兩幅畫的真偽鑒定結論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乾隆皇帝當時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為了維護皇帝的金口玉言,故意將錯就錯?或者當時已有大臣、鑒賞家知道真相,但迫於皇帝的威勢,不敢直言?再有就是那幅贗品,究竟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這都是不解之謎。這兩幅畫一直藏於清宮內府,清亡后仍藏故宮。解放前夕被國民黨政權帶去台灣,至今真偽二卷均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條狹長的海峽,把《富春山居圖》分隔兩地,不知何時才能重新聚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