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我們離真正的平靜越來越遠?

如今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們,都得需要個修行的精神支柱。佛學是最常見的宗教來源,但佛學熱背後,我們對真正佛學的理解卻總是千瘡百孔。人人都想得到平靜,但從來沒有人真的平靜。

我們今天請到了佛學院的佛學學生更噶聊聊他的修行生涯,是我們窺見真正修身養性佛法的寶貴線索。由此,從一個佛學弟子的眼中,望向大城市中的佛法修行,看到的是一個將佛法神聖化,小資化,詩化,藝術化的變異,把佛法變成一種僅僅只是享受此生的人間宗教。或許這正是我們離真正的平靜越來越遠的原因。

早上起來,外面已經下過一場大雪,悄無聲息,世界變得更安靜,一腳踩在雪中,雪層層被壓下去的聲音無比清晰。

推門,出來你能聽到晨召師輕柔通透的聲音,每天早上他都會在大殿的屋頂上來回緩慢地走動從東邊到西邊,邊走邊發出聲音,他必須讓寺廟中所有的學僧都能夠聽到他的召喚。剛開始他的聲音很輕柔,因為不能夠驚擾到正在研閱經典,誦讀祈禱文,或者禪修的學僧。 所以當你站在門口聽到召喚聲時,你並不會覺得它有異於鳥叫聲,河流聲,學院旁轉經者的呢喃聲。

它從一切中流出,如此自然。

慢慢地他加重聲音,學僧們也隨著聲音的加重有序地加快去上早課的準備:洗漱,書本,佛珠,墊子,最後披上絳紅色的披單,出門。

色須高級佛學院的學僧們

有時候,在特別的日子裡召喚師也會在中午進行召喚,我就會早一些來到舊大殿的下面,坐在石板上,傾聽他優美,莊重的聲音,有時候他也需要念一些偈誦。

我在想古希臘游吟的詩人,也大概如此吧,神聖,莊嚴,且美好。

七點整,晨召師會停止召喚,大殿中的領誦師就開始誦經,全體學僧跟著誦讀。誦完經大家一起共用早餐,學院會提供酥油和糌粑,特別的日子裡也會有酥油奶茶。年級較低的班級輪流當供茶僧,供茶僧不僅需要供茶,還需要分配酥油,糌粑,以及打掃衛生。我剛到學院那會還需要去挑水。

結束了早茶,九點就開始上課。佛學院總共十三個年級,涵蓋顯密所有的論典,最低是攝類班,學習基礎的佛教邏輯與認知學,然後是般若班(佛教心學)般若總共有五個班,主要學習佛陀二轉法輪時所揭示的隱義現觀的次第。學習完般若開始學習中觀(佛教哲學)中觀有兩個班,主要學習佛陀二轉法輪時所揭示的顯義空性的次第。學習完中觀是戒律與對法班。最後是密乘班,主要學習密乘的四續部。五部大論當中的因明(佛教認知邏輯學)會每年在參加辯經法會前,全體學僧會花一個月的時間去學習。

人人都能成佛

心的本性遠離一切污染

在課程上,師長擁有很大的主導權,學院只會大體告訴老師需要在這個學期完成多少的課程量。具體上課的方式不會過多干涉。佛學院的師長在上課時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啟發學生去思考,去深入問題的根本,讓學生培養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以及讓思維更具有邏輯性。因此對於很多的問題老師在前幾堂課並不會給出答案,會讓學僧自己去思考,在辯經場辯論,而後在那一個篇章要結束時老師會問大家,如果沒有解決他就會給出答案,然後大家在課堂上繼續探討。

當太陽從我前方的窗戶散射進來時,就到了下課的時間。下課後開始進行小組的辯經,每個班級根據自己的人數會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裡面兩個人需要去另一個小組裡面進行答辯,這是為了交流彼此對於當天授課內容的心得,也因為是不同的小組辯經會更投入激烈一些。

下午我們需要在法場中央念誦《心經》《二十一度母禮讚文》《聖教興盛祈願文》念誦完這些經文就開始辯經。

下午的辯經都是兩人對辯。你需要提前和一個人約好當天下午做辯友,多數人會和同班級的同學,有時也和高年級的學長做辯友,一般班裡學習好的都會儘可能的和高年級的尤其學習好的學長做辯友這樣一場辯經下來,基本上你當時那一階段課題的難題他都能幫你解決,而有時他會提出更有價值的難點,讓你去思考,這樣的一個難點可以讓你繼續辯論,思考幾天,最後如果實在無法理解,你也可以在課程結束後向師長提出這個問題。

僧人辯經場景,辯經指按照因明學體系的邏輯推理方式,辯論佛教教義的學習課程。

但和高年級的學長做辯友也充滿挑戰,首先你需要穿過自己的班級,來到學長的班在眾多的學長旁開始辯基本上你都要作為提問者,提出你認為的難點,矛盾。結束二人對辯后很多高級的學長都會圍過來,有時候他們會一起回答你的問題,他們細緻深入的回答極有可能會讓你的提問陷入死口,除非同年級的學生過來幫忙。

今天下午桑南是我的辯友。

桑南熟練地系下手上的佛珠,一聲先輕后重的「迪」響起,腳步輕輕地抬起,快速地落下,雙手擊掌,將披單取下后系在腰上。在辯經中所使用的每一個姿勢都有他特定的象徵,雙手擊掌,象徵智慧與方便,左下向下代表調伏無明,右手向上代表增長智慧,諦聲是禮敬智慧的本尊文殊菩薩。

所有眾生有法,是否都能獲得解脫,因補特伽羅故。

西下的陽光中,隨著手掌擊打的響聲,桑南拋出了他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今天辯經的根本立宗。

桑南在我面前來回走動,在手中轉動著自己的六道木佛珠,抬起穿到左邊的手上,抬腳同時擊掌。繼續提出問題,引用經典中的聖言,運用邏輯理路,辯難我。

我抬高自己的音量,答到:承許。

承許所有的生命都能解脫。

桑南繼續問:何以故?

首先障礙我們解脫的是什麼?有沒有一個存在障礙著我們解脫?如果有,那麼這個存在是恆常的體性還是無常的體性?如果是無常的體性,那麼它必定會有一個因,那這個因是否可以改變?如果可以,有沒有可以改變它的方法?如果有有沒有教授這個方法的善知識?如果有,那麼我們就可以解脫。

另外,心的體性是光明的,別的所有的根本的隨行的煩惱都不是心的本性,如同熱不是熾熱鐵球的體性,無明煩惱也不是心的體性。

心的本性離於一切分別,一切染污,本性上我們的心與佛無別。

由此,我們可以推知出所有的眾生都可以解脫。

我次第地講說出自己承許背後的邏輯及聖言。

桑南會繼續用他的理路去辯難我的立宗,這樣的對辯大概需要四十分鐘。然後,糾察師會從低年級走到高年級慢慢舉起自己的披單搖動,這就代表著二人對辯已經結束,佛學院一天的活動也就結束了。

變質的「修行」

佛法神聖化,小資化

這些年,你可以在北上廣所有一線的城市中都可以見到穿著絳紅色衣服的僧人,當你站在路口明顯可以感覺到越來越多的車中放著金色的經綸,身邊手上串著佛珠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應該叛逆,鄙視一切的文藝青年們也開始誦經,持咒。

各大機場的連鎖書店的熱銷榜中,一定會有幾本關於佛法的書,一般它們的書名都差不多類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是如此幸運》乍一看到這些書名,你會以為是白落梅或林微因這類的江南女作家所寫。

很多的明星也會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學佛心得,常常會發一些複製來的佛法語錄,各大佛菩薩的誕辰,證悟,涅槃的日子他們都會知道。

佛法好像出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

當然,作為一名佛教徒我希望佛陀的教法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希望每一個生命的心續中,都能播下解脫的種子。

但是,對這快速呈現的繁華保持距離,我需要看到新鮮好奇狂熱退去后的狀態。

佛學典籍《金剛經心經壇經》

這幾年,冬天寒假時我都會跟著佛學院的格西,老師去一些地方講課,會認識一些學佛的人,慢慢接觸后你會發現多數人,佛法只是成為他們新型的餵養自我的方式,是新的身份,新的主義,新的玩具,不是信仰,不是取捨,不是智慧與方便。他們不會讓佛法碰觸自我的執著,不會觸碰自己的習氣,而是用佛法不斷地餵養自我。

並且過濾佛法中一切真正對治習氣的教法。為此他們將佛法神聖化,小資化,詩化,藝術化,生活美學化,把佛法變成一種僅僅只是享受此生的人間宗教。他們用各種方法將佛法往輪迴中扯,充滿世俗氣,讓佛法跟解脫沒有關係,跟利他沒有關係。

而這種過於的世俗化是非常危險的,它在背離正統佛法的三個核心,出離心,菩提心,空證見。佛法就是佛法,不是美學,不是生活學,不是靈性學,更不是弟子規之類的國學。 美劇年輕的教宗告訴我們信仰的力量在於古典,傳統。尤其佛法更是如此,只有傳統的佛教法性哲學(哲學,邏輯,心學)弘揚開來,才是世尊教法的真正興盛。如同世親論師所說:佛陀的教法,不外教證二法。

作為一個佛教徒應該要有希求最終解脫的心,在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地改變自心,讓它比現在更好,並且努力踐行菩薩的利他行。

很多時候,只有眼光放遠了,才能真正的具有智慧。

只注重今生,只看到自己,會遭遇更多的痛苦。龍樹,寂天這些大乘的論師在諸多的論典不斷地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快樂,就去修持利他心」。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更噶;編輯:走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