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趣談】男人騎馬,女人旗袍

近日,有遊客發現《步步驚心》中演員劉詩詩的角色海報被瀋陽故宮當作展板用以向遊人介紹旗袍,陳列文物的博物館突然掛上了現代影視劇的劇照還真給人一種穿越的奇幻感覺。雖然該展板很快就被撤換下來了,但是旗袍又一次不經意間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瀋陽故宮旗袍展板

旗袍最早起源於遙遠而偏僻的赫圖阿拉老城,從遼寧撫順出發,走117公里,到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再向東行5公里便是。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了撫順城。「撫順」意為「撫綏邊疆,順導夷民」。不料,奪了明朝江山的恰恰是崛起於撫順赫圖阿拉老城的愛新覺羅氏。更讓人唏噓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又在此地被改造成為一名普通公民。

一個王朝的背影就在這歷史的潮漲潮落中漸行漸遠,但興起於這個民族的服飾卻經過百年改良,一步步走出石砌的山城,走進繁華的都市,走向時尚中心,驚艷了整個世界。

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裝流行一時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與匈奴長期對峙,深受其害。趙武靈王發現本國軍隊穿的服裝長袍大褂寬袖口,既不方便幹活,也不利於打仗,於是就命令國人一律穿短衣窄袖、長褲高靴的胡服,挽弓騎馬練習射箭。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引發了歷史上第一次服飾變革。

唐代,胡服也風行一時,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四大時尚,可算異域文化在長安街頭一次大面積逆襲。

1644年,與清軍一路過關斬將挺進北京的,還有八旗人的旗裝,藉助愛新覺羅氏強大的皇權統治,服飾文化繼「胡服騎射」「開放唐裝」之後的第三次突變。

清軍入關

滿族旗裝

「在婉容寂寞無聊的日子裡,製作新式旗袍成為一個重要的內容。從這些歷史遺存下來的婉容老照片來看,婉容身著的新式旗袍已經與30年代海派旗袍無異。」 魯迅美術學院教授滿懿1992年起即師從於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先生,1995年開始民族服飾研究,2005年出版了《旗裝奕服——滿族服飾藝術》一書。

溥儀與婉容

滿族人在撫順新賓的赫圖阿拉城創建了八旗制度,這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旗人所著的服飾被稱之為「旗袍」。早先的「滿族旗袍」是便於滿族先民馬上騎射生活,後來男式旗袍演變成直筒長袍,女式旗袍則演變成為當今服飾的時尚。

隨著時代變遷,旗袍經歷了新賓旗袍、宮廷旗袍、民國旗袍、海派旗袍及現代旗袍的世紀演變。

據史料記載,宣統元年即對滿族女性所扮裝束統稱為「旗裝」。包括有「旗頭、旗袍、旗鞋」,皆為其他民族對滿族人服飾的特定稱謂。滿族人對本民族的服飾有著自己的稱謂,髮型稱為「大拉翅」,袍服稱為「西極根」或「衣介兒」,鞋稱為「烏拉」。

滿懿告訴中華文化溯源(gmrbjzb),旗裝造型完整嚴謹,清高不凡,一掃過去服飾的沉悶,卻又毫無冶艷和媚俗之態。正是它的出現,給服裝的樣式、色彩、做工,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從壓抑中爆發出來的喜悅。

影視劇中的旗裝

民國時期漢族女子與滿族女子

與其他地區的服飾不同,滿族旗袍一直處於不斷轉變過程中。正因為此,旗袍才能從一個部落服飾逐漸發展成為當今時尚女性喜愛的服飾。但滿族旗袍無論是舊樣還是新款,核心服制從未改變,其特點:

1. 連身。從沒採納漢族服飾中的上下分身制。

2. 無褶無皺,平直端莊。不追求漢服那樣的寬大與飄逸。

3. 側擺開衩。無論衩口的高低移動,無論單雙,旗袍從沒改變開合形制,沒有遺失源於馬背的袍服特點。

4. 以扣代系。多姿多彩的袢扣,以民族服飾細節的方式,從來沒有離開旗袍的衣襟。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風靡全國的旗袍脫胎於滿族旗裝,同時結合不斷傳入的西式制衣風格。

(旗袍跟梁朝偉更配?)

二十年代時旗袍尚余寬大平直的特點,但是到了三十年代,改良旗袍(又稱海派旗袍)的興起使得旗袍更加合身,胸省和腰省的使用使得旗袍更能體現女性的曲線美,體現出思想解放,打破對女性多方束縛的時代特徵。

旗袍樣式也複雜多樣,在開襟、衣領、袖口和開叉等細節上都可以變換出新。一時間旗袍幾乎成為了婦女的標準服飾,上至達官顯貴的夫人,下至平頭百姓,民國時期女性無一不擁有一件合適的旗袍為美,青布旗袍更是成為日後影視劇中民國女學生的標誌性服裝。

與清代旗裝相比,民國旗袍主要在三個方面與之不同:

1. 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裝內著長褲,開叉較低較小在開衩處可見繡花的褲腳;民國旗袍開叉較高較大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裝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現代旗袍

經過了建國后三十年的沉寂,旗袍也隨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一方面是在八九十年代出現了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為迎賓、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穿上旗袍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和女性服務員等。這一類型的旗袍等多是為了工作目的,剪裁用料並不講究,而且制式單一,不能體現出個體差異和美感,因此並不是人們心目中旗袍美的化身。

另一方面,國際上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旗袍與歐洲禮服的結合產物,將更加融合西方審美趣味的旗袍帶上國際時裝T台,變化中又傳播了神秘的東方韻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著裝風尚,雖然現代生活中女性穿著旗袍還是少數,但是所謂時尚是個圈,說不定什麼時候旗袍就會流行回來呢!

中華文化溯源

追問與尋覓 開啟一段自我確證的旅程

光明日報 · 中華文化溯源融媒體工作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