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觀點 | 顧明遠:中國教育問題的幾大病源

教育是社會流動的主要途徑,是人們向上流動的最重要的渠道。但是社會分配不公,就業困難,貧富差距過大,城鄉二元結構尚未消除,這是教育出現問題的最主要的根源。要說教育的病理,這是最主要的病理所在。下面我們來說說其他的病源。

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孔子提倡「學而優則仕」,提倡教育,任用賢才,起到了進步作用。科舉制度摒棄了世襲制和用人唯親的弊端,它激勵庶民百姓通過學習,進入仕途,促進了社會流動,相對公平,同時又鼓勵讀書,尊重知識,促進了社會文化建設,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學而優則仕」明顯存在功利主義思想,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科舉制度對社會的最大影響還製造了學歷主義的價值觀。這種功利主義、學歷主義價值觀一直影響到今天。我們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子女讀了書就要當幹部,當白領。西方社會則沒有這種思想觀念。比如,德國的孩子在上完四年基礎教育后就開始分流了,根據能力和成績分別升入主要學校、實科學校、文科中學。美國則大多是綜合中學,設學術課程和職業課程,由學生自己選擇,畢業以後也是有不同的出路。

重學術輕技術的思想是與傳統文化中培養「君子」的教育目標相一致的。君子是具有高深學問的人,是勞心者而不是勞力者,是不從事體力勞動的。技術掌握在勞動人民的手裡,但君子認為這是雕蟲小技,不屑一顧。以儒家學說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只重視倫理道德,不重視科學技術。

我們常常從出土文物中看到,古代已有很高的冶鍊技術、制陶瓷的技術,哀嘆怎麼後來都失傳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校教育不傳授這些技術,並且蔑視技術。知識分子不去總結這些技術,一旦掌握技術的工匠過世,其技術也就終結,不能流傳於後世。近代科學沒能在產生,不能不說與這種輕視技術的傳統思想和傳統教育制度有關。

攀比是教育競爭的推手,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是「起跑線」在哪裡?每個孩子的「起跑線」是一樣的嗎?現在許多家長把「起跑線」設到幼稚園,甚至更早。但是兒童成長是有規律的,而且有一定的階段性。超越兒童發展的階段性,不僅不能促進兒童的成長,反而會損害他的成長。

要知道,每個兒童的「起跑線」是不同的。劉翔和姚明的「起跑線」能一樣嗎?都是運動員尚且如此,不同的專業的「起跑線」更是不同。家長要找准孩子的「起跑線」,就要了解孩子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不要與別的家庭攀比。

社會用人制度對於教育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目前,勞動就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用人單位不是考查應聘人的能力,而是看他的學歷。因此,學歷、名校往往被作為用人單位衡量個人基本素質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標。

許多單位有的工作本來很平常,但招聘的時候提高學歷,要求碩士研究所或博士研究所。更有甚者,不僅要求高學歷,而且要「查三代」,審查你的大學部是在哪類學校畢業的。「211」學校、「985」學校的畢業生就佔了極大的優勢。勞動力市場上的學歷歧視、性別歧視、身體歧視比比皆是,這種社會用人制度極大地刺激了升學、升名牌大學的競爭,惡化了教育環境。

評價考試製度是評價人才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恢復聯考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實施30多年來,它的缺點和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考試作為選拔人才的手段,具有公正性、公開性的特點,但它的缺陷也是明顯的。

首先,一次考試很難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一考定終身」使得一些真正有才能的學生,可能因為一次失誤而遺恨終生;其次,它對教育起到制約作用,容易束縛學生的思想,把他們的學習束縛在應對考試的軌道上;最後,由於地區發展差異很大,採取全國統一考試的辦法,而各省錄取的分數線又不同,易造成地區間的不公平。隨著考試競爭愈演愈烈,「應試教育」應運而生。

各地政府都把升學率作為自己的政績,不少地方政府把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標準。有的重點學校聯考成績不如往年,校長立馬就會調離崗位。「應試教育」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

另外,大家可以統計一下,全國兩千多個縣市,有多少教育局長是教師出身的?當然不是說,不是教師出身的就不能當教育局長,問題是他熱愛不熱愛教育,是不是努力學習教育規律,是不是尊重教師。可以說,不少教育局長是在做官,不是在做教育,有時還對教育瞎指揮。如此,教育領域出現諸多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有人說,「文革」十年貽誤了一代人,少培養了幾百萬專門人才。其實何止一代人。從思想品德、心理狀態來講,「文革」的影響幾代人都難以消失。社會誠信的缺失就是「文革」最嚴重的後遺症。「文革」以後經過撥亂反正,思想解放了,人際關係寬鬆了,但人們至今心有餘悸。再加上市場經濟帶來的功利主義,造假制假成風,社會誠信缺失。這種社會風氣嚴重地影響著教育工作。

社會誠信缺失的危害之深是難以估量的,再加上是1個人情社會,人們講人情,講互相照應,使得教育改革特別是評價考試製度的改革步履艱難。國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但搬到就行不通。

教育的競爭導致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和教育輔導材料、學習輔導材料亂象叢生。不少不法商販看準了教育領域內的商機,知道家長不惜為孩子花錢,辦起各種培訓班、輔導班。家長也趨之若鶩,輔導材料買得越多越好,越全越好,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習題都讓孩子做一遍,生怕遺漏了什麼。結果苦了孩子,整天埋頭於作業之中。

可見,教育的病理不在教育,「應試教育」是社會逼出來的。教育的生態環境過於惡劣,教育難以作為。現在大家垢病教育,是教育本身不好嗎?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努力嗎?要改善的教育,就要給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長土壤、優越的生態環境。

本文摘自《就教育論教育能走出教育的困境嗎?》

本期編輯:shalee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