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聞人被迫練出「十八般武藝」,傳統媒體融合轉型有多難?

文 | 李軒(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副主任);來源 | 視聽界

融媒體時代,對於主流媒體而言,最寶貴的資源是品牌,最不能失去的是影響力,最應該珍惜的是專業人才,最需要創新的是內部機制,最應該投入資源的是內容創新。

最寶貴的資源是品牌

過去以收視率來評價電視節目的品牌影響力,現在評價的標準開始發生變化。傳統媒體需要調查和了解自己的黏性用戶是否會隨著年齡、市場的變化發生改變而流出;新生代是否會選擇自己的品牌而流入

近三年的媒體生態和媒介的快速變化,使得流進流出比率變化迅速,改變傳統媒體的形態是媒體未來發展的市場要求,也是媒體品牌再造的必要條件。在這一方面,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探索了電視頻道轉型和新媒體端IP打造兩手抓、互相推、強互動的方式。

2014年,江蘇公共頻道正式更名為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此後,融媒體新聞中心推出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江蘇新聞」,在等平台也推出了「江蘇新聞」的賬號,在江蘇廣電總台的荔枝新聞客戶端,融媒體新聞中心以江蘇板塊作為陣地,以新媒體矩陣的形式,發布原創為主的新聞資訊。

「江蘇新聞」微博微信號

今年5月,江蘇廣電的直播品牌——「荔直播」正式上線。「荔直播」和同名短視頻主要以熱點焦點、突發新聞、國際賽事、獨家策劃為題材,依託以「江蘇新聞」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一直播」、荔枝網、荔枝新聞客戶端為主,騰訊、網易等為合作方的網路直播平台,覆蓋5000萬線上用戶。

「荔直播」還實現了電視和網路的同源直播,並在同步直播的同時做到實時互動。目前,「荔直播」實現了平均每月10場的直播體量,單場在線收看人數從10萬到突破百萬,最高流量過2000萬,直播網友互動評論留言場均500條,活躍場次的網友評論上千條。

「荔直播」

最需要創新的是內部機制

媒體融合的初級階段,影響融合的很大部分原因在於現代傳媒生態的傳統媒體體制機制。

2016年底,江蘇廣電總台在原廣電新聞中心的基礎上,正式成立融媒體新聞中心,打破原先欄目化運作的模式,整合為時政新聞採訪部、社會新聞採訪部、直播部等前期採訪部門,後期編輯部門和新媒體互動部,以及一些可定製節目的專題部門等。

通過采編流程的再造,實現台內新聞素材的統一匯聚、新聞生產的資源共享、運行流程的集中監控以及新媒體新聞產品的融合發布,打破內容流動的部門壁壘,促進內容資源的深度融合。

融媒體新聞中心依託江蘇廣電總台「荔枝雲」,打造「中央廚房」模式,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採制新聞,尤其是突發新聞,現場第一時間首發給新媒體平台,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滾動新聞里先播發簡要消息,甚至是直播,晚上重點欄目再做深度報道。各欄目、各平台更好地統籌推廣、內容定製。

「中央廚房」應解決統分的問題,即統一採集生產後可能帶來的同質化傾向問題。在信息匯聚、報題選定、集中採訪過程中體現「統」,在相關頻道及平台內容呈現上體現「分」,凸顯自身的風格和氣質。

在記者采寫的稿件基礎上,融媒體新聞中心各個電視欄目、荔枝新聞客戶端和「江蘇新聞」的微博、微信的編輯都會根據各自平台的特點和需求,進行深度編輯、加工和發布。

江蘇省廣電總台全媒體新聞演播室

最應該投入資源的是內容創新

資訊已不是傳統媒體的競爭力,嚴謹深刻的報道才是傳統媒體的優勢資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進一步以重點活動為引領,把握好「定力」,以穩准為前提,始終把握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強化創新點,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致力於優秀的全媒體產品的生產,線上線下打造品牌。

(一)權威發布和解讀

在信息爆炸有待判別真偽的時代,在紛繁的資訊中,及時給出真實、準確的權威信息,是主流媒體應當承擔的責任。政策性強、指導性強的信息,往往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深度特徵,新聞人應創造性地挖掘政府信息資源,給出「給力」和「有用」的解讀。

(二)探究新聞背後

事件本身,永遠是受眾關注的第一重點,也是最能引起閱讀興趣的。一個新聞事件,消息稿基本都一樣,但是可以延伸的角度完全不一樣,這也是原創新聞的方向之一。

(三)強調人文關懷

融媒體新聞中心每年冬季推出「溫暖多一度」關愛睏難群體的公益行動,每年暑期推出「和你在一起」助學圓夢行動,就是彰顯媒體的人文關懷。

(四)重視深度評論

深度報道和新聞評論是媒體在移動互聯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媒體人應不斷向深度要生存。這不是靠新媒體的快速抓取來實現的,不是靠直播實現的,而是靠媒體的深度專業來完成的。

傳統媒體及新媒體在內容上的較量,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於對信息的整合及二次解讀,做深、做透、做精是傳統媒體得以發展的精髓。

融媒體新聞中心近年來一直注重強化意見表達,強化新聞背後的即時連線、即時點評,把專業的政策化語言和規整的新聞信息變得更「易讀」,講述老百姓的心裡話,引導公共輿論。

《「263」在行動》

(五)打造一批融媒體產品

這幾年,融媒體新聞中心不斷探索融媒體產品的創新打造。如品牌系列節目《你所不知道的》第三季,6集節目相關視頻全網總點擊量3503.46萬,相關稿件微博、微信及相關門戶網站的全網點擊量達1917.5萬。

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專題表揚的《你家有群嗎?》《「一帶一路」江蘇風》等眾多融媒體產品,充分發掘各平台媒介傳播優勢,徵集用戶觀點、引導受眾評論,形成全面互動。

社交平台上的創新也很重要。如結合「江蘇發展大會」內容,融媒體新聞中心原創了《江蘇十三首最美詩詞》《江蘇十三市錦繡圖,都說自己家鄉最牛,不服進來比一比!》等一系列融媒體產品,在廣播、電視、網站、「兩微一端」等平台以不同形態呈現。

最應該珍惜的是專業人才

作為「中央廚房」的重要一環,全媒體記者隊伍的轉型是必備條件和重要環節。融媒體新聞中心成立后,強化樹立「用戶意識」和「移動優先意識」,根據記者的特長、熟悉的條口、專業背景、直播能力等重新梳理和調整了全媒體采編人員隊伍,充分發揮每個記者的優勢,培養他們向掌握十八般武藝的全媒體記者轉型

融媒體新聞中心對全媒體記者提出了「快、新、深」的要求。

快:在事件進行的同時就要發回一些報道——到達現場,拿出手機,拍攝現場圖片、視頻,第一時間在「荔枝新聞」和「江蘇新聞」微博、微信發布。

新:語態和表達上,根據不同平台需求定製。

深:電視的優勢始終是深度,記者在新媒體發稿后,深度挖掘新聞內容。

如何調動記者的激情熱情?在全面推行「移動優先」的同時,融媒體新聞中心在機制上做了一些嘗試。除了對記者給新媒體供稿給予獎勵外,還探索了「日常節目部門化運行、重大報道項目化運作」的模式,在重大項目、重大報道中,成立專題項目組,以項目負責人制度運行。

比如2016年在無錫的物聯網製造大會報道中,融媒體新聞中心派出的10多路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供稿給新媒體平台凸顯了傳統電視媒體的人才優勢、內容優勢;又比如今年的「一帶一路江蘇風」第二季,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在做好電視報道的同時,又製作了以記者為主體的見聞式的花絮報道,內容更動人、更有趣。

對於傳統媒體來說,我們的競爭對手早已不是同行,不是同業,而是和我們搶佔時間和注意力的一切入口,未來還會有更多我們現在想象不到的可能性。因此,融合發展還需要我們不斷去嘗試。

(全文見《視聽界》2017年9月刊「地面頻道與城市台的轉型發展」專題)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新版微信圖可直接訂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