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張忠培先生的考古人生

1990年·山西太谷白燕工地庫房

吉林大學考古學科的創始人和奠基者、著名考古學家、考古學會原理事長、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忠培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7月5日9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張忠培先生1934年8月5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學習,1956年畢業后被推薦攻讀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副博士研究所,師從蘇秉琦、林耀華先生。1961年初研究所畢業后,被分配到吉林大學歷史系任教。1972年主持創辦考古專業,歷任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副主任、主任,歷史系副主任、主任,吉林大學研究所院常務副院長、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和教師職稱評定「五人」領導小組成員,協助校長主持重點學科及其學術梯隊建設工作。1984年獲吉林省和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他創辦的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始終踐行「田野考古是近代考古學的基礎」的認識,始終借鑒蘇秉琦、宿白等創辦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成功經驗,創造性地走考古學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道路,從而使吉林大學後來和北京大學一起,成為了兩個全國性的考古重點學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11年·北京

1987年,張忠培先生調離吉林大學,被國務院任命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從教育界轉至文化界,開始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文物管理工作中。1991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早在1979年考古學會成立之初,他便成為考古學會最年輕的理事。此後擔任了34年理事、19年常務理事、9年副理事長,並於2008年當選考古學會理事長,是服務於考古學會時間最長的一位考古學家。此外,張忠培先生還曾擔任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委員會考古學科組成員、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國務院長江三峽工程驗收委員會委員、國家南水北調工程考古專家組組長、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等。曾先後應邀赴美國、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多次參加學術會議、講學、主持講座和擔任客座教授。

從1958年開始,張忠培先生在陝西華縣及渭南、吉林市郊及白城地區、黑龍江饒河及虎林、湖北江陵、河北蔚縣、山西晉中及忻州、內蒙古通遼及赤峰和河套地區等多處遺址或墓地主持大規模的考古調查、考古發掘、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工作。從1955年開始撰寫考古文章,生前共發表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250餘篇,出版《元君廟仰韶墓地》《北方考古文集》《考古學:實踐、理論、方法》《通史·第二卷·遠古時代》《民樂東灰山考古——四壩文化墓地的揭示與研究》《晉中考古》《考古學——走進歷史真實之道》《考古·文明與歷史》《華縣泉護村》《考古學:走向與推動文明的歷程》《忻州游邀考古》《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肇源白金寶——嫩江下游一處青銅時代遺址的揭示》《考古學文化論集(一)》《考古學跨世紀的反思(上下冊)》《考古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玉魂國魄(三)》《玉魂國魄(四)》《玉魂國魄(五)》等學術專著、合著、編著、文集20餘部,總字數超過500萬字。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在考古學文化譜系格局,私有制產生於母權制社會,母權制社會及其向父權制社會的過渡、演變與發展,文明的起源、形成及走向帝國的道路,考古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及文物保護理念及其與考古學的關係等方面都提出了自成體系的認識。他一生關注的問題,常常多於研究的問題。研究的問題,又多於寫出的文章。寫出的文章,又多有原創性觀點。他通過挖遺存、建框架、解文化、續譜系、修國史、尋規律、創學說、求真理等發現創新與研究創新過程,得出了許多符合歷史發展實際的科學結論。他的《元君廟仰韶墓地》一書,開創了田野考古報告編寫的新模式。他的《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一書,作為第一部研討考古學方法論的個人專著,成為出版界重點推出的《文庫》第一輯的重要書目之一。他參與撰寫的通史第二卷《遠古時代》(2010年更名為《遠古時代》單冊出版)一書,把史前考古學轉化為史前史,實現了幾代學者修國史的夙願,被稱作「全景展現遠古歷史,探尋中華文明源頭」的典範之作。

2013年·浙江遂昌博物館

張忠培先生通過發展和創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推進了考古學科學化進程,踐行了務實求真的科學精神。通過考察社會結構與形態變遷,探尋文明起源與形成及其走向秦漢帝國道路。通過構建考古學文化的序列和時空框架,從「譜系論」視角揭示了多元一體和一統多元的基本國情;他提出的「國家論」,闡釋與表述了發展的歷史規律。他提出的「文化論」,指出了傳承、吸收、融合、創新是人類社會歷史文化演進的規律。他的學術思想承前啟後,見微知著,論以載道,自成體系,基於考古學又超乎考古學,代表了考古學前進的主流方向,引領了考古學新時代,擴大了考古學在學術界以及社會的影響力,標誌著考古學已形成適合本國歷史實情的理論體系,並以此站到了世界考古學的先進行列。

在張忠培先生的學術生涯中,時空是他的學術視角,比較是他的學術方法,透物是他的學術追求,見人是他的學術目的。他一生堅持從材料出發,腳踏實地、務實求真、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既有繼承、又有發展、更具特色的「點線面」「時空人」「以物論史」「透物見人」「替古人說話」「把死人說活」的考古學治學之道。他一生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幾乎涉及到了考古學基礎研究、專題研究、綜合研究、理論方法研究以及文物保護研究等各個領域和層面。

幾十年來,張忠培先生始終工作在考古教學、科研和文物保護工作的第一線,為新考古和文物保護事業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除親自指導的數十名碩士研究所和博士研究所外,幾乎所有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和博物館專業的畢業生與在校生,都願意把自己當成他的學生。

張忠培先生有教無類,治學嚴謹,成就卓著。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和學術美譽。他的逝世是考古學界的重大損失,是文物保護事業的重大損失。張忠培先生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照片由趙賓福、高蒙河提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