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任繼昉:孔子先祖的典故(四)

今天,國學小喵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孔子先祖典故第四則的講述,一起來看看孔子父親叔梁紇的故事吧~

孔子先祖典故(四)



秋,齊侯伐我北鄙,圍桃。高厚圍臧紇於防。師自陽關逆臧孫,至於旅松。郰叔紇、臧疇、臧賈帥甲三百,宵犯齊師,送之而復。齊師去之。

《左傳》記載的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56年秋季,這時齊靈公攻打魯國邊境,高厚把魯國司寇臧紇圍困在防地。郰(在今山東省曲阜縣東南)人叔梁紇與臧疇、臧賈率領三百名甲士夜襲齊軍,把臧武仲送到旅松后返回防地。齊國不久即退兵。

三百名甲士,相當於一支敢死隊、突擊隊。其領導者叔梁紇又是何許人也?

他,就是孔子的父親。

叔梁紇能征善戰,與魯國名將狄虒(sī)彌、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稱「魯國三虎將」。因戰功卓著,曾官任郰邑大夫。

比護送臧紇更為傳奇的,是他曾力舉城門。

晉荀偃,士匄,請伐偪陽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主人縣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隊則又縣之,蘇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于軍三日。

公元前563年四月,晉國率諸侯之師攻打晉悼公以霸主的身份,召集魯襄公、宋公、衛侯、曹伯、薛伯、杞伯、邾(zhū)子、滕子、小邾子、齊世子光,會盟於柤,遂結為聯盟,以圖霸業。會上,晉國的大將荀偃、士匄(gài)以偪陽國傾向於楚國為由,請求討伐小國偪陽(今山東省棗莊市台兒庄區澗頭集、張山子鎮一帶),藉以打通進攻楚國的道路。

13國諸侯聯軍把小小的偪陽城團團圍住,合力攻打。偪陽城內,君臣一心,官兵一致,堅守城池。聯軍接連攻了幾天,一直攻不下來,而又不肯離去。

這時候,魯國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輜重來到偪陽城下。偪陽人打開城門樓上的懸門,企圖奪取輜重。而秦堇父和狄虒彌見城門高懸,以為有機可乘,便率先揮軍向城內殺去,魯大夫叔梁紇率部緊隨其後。魯軍剛剛進去一半,忽然聽到城門「嘩啦啦」一聲響亮,偪陽城守門士卒急忙將懸著的城門放了下來,企圖關門打狗,瓮中捉鱉。

原來,古代城門之上設有一種軍事防禦設置,叫做「懸門」,後代也叫「千斤閘」或者「閘門」。這種門,只是備用之門,與一般有樞軸的正常城門配合使用。它是下落式閘門,平時懸吊在空中,可以在危急之時瞬間落下,封閉城門通道。懸門可設於門洞偏內之處,城外之敵不可見,運用起來更具有突然性。

叔梁紇正率領魯軍向城內攻去,猛然抬頭,看見原先提起的城門正在下落,大吃一驚:「大事不好!萬一讓他們將魯軍切成兩半,那麼困在城裡的魯軍定將覆沒!」他急中生智,連忙扔下長戈,舉起雙手,將正在下落的千斤城門奮力托起,並大喝一聲:「趕快退兵!」后軍看見情況有變,忙「嘡嘡嘡」地鳴金收兵。已經攻進城裡的魯將秦堇父和狄虒彌聽到收兵的號令,深恐后隊有變,即令其部后隊變前隊,趕快退兵。

這時,城內鼓角之聲震天動地,城內守軍從後面追殺過來,見這大漢手托懸門正放將士出來,十分驚駭,想到:「這懸門從上往下放,沒有千斤力氣是抬不動的,如果闖出去,他要是放下懸門,那可就利害了。」守軍將領停車觀望間,叔梁紇待到攻進城裡的魯軍全部退盡,大叫道:「魯國有名士將叔梁紇在此!有要出城的人,趁我還沒放手,快些出去!」城中無人敢答應,守軍將領彎弓搭箭正要射他,叔梁紇雙手一掀,躲向一邊,那懸著的城門便落下了閘口。

魯軍回到本營,叔梁紇對堇父、虒彌說:「今日二位將軍的性命,就懸在我的兩個手腕上。」

據《嶧縣誌·流寓志》載:「郰人紇,仲尼父叔梁紇也,為鄹大夫。身長七尺,武力絕倫。偪陽之役,紇抉懸門以出諸侯之師。」

有其父必有其子。古代文獻中也記載了孔子的類似情況。

《墨子·非儒下》:

孔某為魯司寇,舍公家而奉季孫。季孫相魯君而走,季孫與邑人爭門關,決植。

孫詒讓《間詁》:

《說文·門部》云:「關,以木橫持門戶也。」……《爾雅·釋宮》云:「植謂之傳」,郭注云「戶持鎖植也。」《一切經音義》引《三蒼》云:「戶旁柱曰植。」畢(沅)云:「《列子》雲『孔子勁能招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呂氏春秋·慎大》雲『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雲『決植』,即其事也。《說文》雲『植,戶植也』。似言季氏爭關而出,孔子決門植以縱之。」詒讓案:《左傳》「襄十年,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孔疏「服虔云:抉,撅也,謂以木橛抉縣門,使舉,令下容人出也。」「決」,疑「抉」之借字,又疑流俗傳訛,以鄹大夫事為孔子也。《淮南子·道應訓》云:「孔子勁扚國門之關」,又《主術訓》「孔子力招城關」,高注云「招,舉也。以一手招城門關端能舉之。」

「門關」即門閂。根據孫詒讓間詁及其引述的畢沅的說法,《墨子·非儒下》記載孔子「決植」之事中,「植」即是門外閉時用以安放門閂的直木,徐鍇《說文解系傳》以為是橫鍵。「決」通「抉」。「決植」即撬開。

《墨子·非儒下》記載孔子之事這句話意思大約就是謂季孫氏與邑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當季孫逃走時,城門掩上了,逃不出,而孔子替他將門閂上的橫鍵或安放門閂的直木折斷了,把城門打開了。

《列子·說符》:「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孫詒讓認為:「《左傳·襄十年》: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疑流俗傳以鄹大夫事為孔子也。」許維遹《集解》引胡懷琛曰:

諸子中引此事亦多作孔子。《呂氏春秋·慎大覽》、《淮南子·道應篇》、《顏氏家訓·誡兵篇》皆作孔子,《史通·雅說上》亦然。校書者多未置辯,惟畢沅校《呂氏春秋》嘗言及焉。是在當時仲尼父亦通稱孔子歟?抑相因襲訛誤也?

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高誘註:勁,強也。孔子以一手捉城門關顯而舉之,不肯以有力聞於天下。

畢沅新校正:

此殆即孔子之父事也。《左氏·襄十年傳》「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非孔子也。注『顯』疑本是『翹』字。

《淮南子·道應訓》:「孔子勁,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高誘註:「杓,引也。古者懸門下,從上杓引之者難也。」《淮南子·主術訓》:「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宏,勇服於孟賁,足躡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然而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鮮矣。」高誘註:「萇弘,周大夫,敬王臣也,號知大道。孟賁,勇士也。孔子皆能。招,舉也。以一手招城門關端,能舉之。故曰亦能多也。」楊樹達證聞:「郊,當讀為『狡』。」「城關」即城門的門閂。《論衡·效力》:「案儀律之功,重於野戰,斬首之力,不及尊主。故夫墾草殖穀,農夫之力也;勇猛攻戰,士卒之力也;構架斫削,工匠之力也;治書定簿,佐史之力也;論道議政,賢儒之力也。人生莫不有力,所以為力者,或尊或卑。孔子能舉北門之關,不以力自章,知夫筋骨之力,不如仁義之力榮也。」

文獻中,托起城門的是孔子父親叔梁紇,舉起或撬開門閂的是孔子本人,「後人把孔子父子二人之事混淆」了。

舉起或撬開門閂,說明孔子體格健壯,勇猛力大,跑步的速度也非常快,而不是一介文弱書生。這自然有先天的因素,其父叔梁紇就是當時有名的武士,能用雙手托起千斤閘門。在孔子的身體里,保留著父親的基因,流淌著先祖的血液。

父親叔梁紇的有關事迹,後世未能形成典故;而作為兒子的典故非常多,父子二人之事又常常混淆。為了補缺,我們就把孔子類似的典故放在這裡介紹。

《文選·左思〈吳都賦〉》:

翹關扛鼎,拚射壺博。劉淵林註:翹關、扛鼎,皆逞壯力之勁,能招門開也。《列子》曰:『孔子勁能招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招』與『翹』同。扛,舉也。關,門關也。

「翹」是舉的意思;「關」是一塊長木,本為城門閂,後用作舉重之具。翹關又稱拓關,就是以臂力舉起城門的門栓,與現代的舉重運動較近似,是春秋戰國時期訓練兵士的方法手段之一。後來,《魏書·孝庄紀》:「若武藝超倫者,雖無私馬,亦依前條;雖不超倫,但射槊翹關一藝而膽略有施者,依第出身外,特優一大階,授實官。」《新唐書·選舉志上》:「長安二年,始置武舉。其制有長垜……又有馬槍、翹關、負重、身材之選。翹關長丈七尺,徑三寸半,凡十舉后,手持關距,出處無過一尺。」把翹關用作武試科目名,也應來源於叔梁紇及孔子的典故。

任繼昉,中南大學教授,師從蔣禮鴻先生,主要從事訓詁學、詞源學研究。

往期回顧:

特別鳴謝

書院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文章原創丨版權所有丨轉發請注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