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詩里的考古情懷

古學是近代以來傳入的學科,而「考古」自古有之,不少詩詞懷古、詠史,字裡行間都透露著詩人的「考古」情愫。唐代詩人杜牧就是其中一位,「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是杜牧名作《赤壁》里的佳句。當杜牧這位唐代的「考古愛好者」考察赤壁古戰場遺址的時候,從岸邊的地表採集到一件鐵戟,懷古之情油然而生,或許因此而激動,因為這對判明該地是一處古戰場遺址意義重大。杜牧小心地洗去戰戟表面的泥沙,輕輕磨去表面的一層鐵鏽,細細端詳后從其形制特徵判斷這應是一件三國時期的遺物,進而暢發思古之幽情,思緒飄飛到了六百多年前,「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的這一份考古情懷,有沒有驚艷到你呢?如果你對他「考古愛好者」的身份有疑的話,請看下面一句:「凄涼遺迹洛川東,浮世榮枯萬古同」,這是他在游金谷園遺址后寫下的《金谷懷古》里的一句。無人光顧的金谷園遺址位於洛川東部,殘垣斷壁已不復當年的神采,想想這只是五六百年的光景,而這種興、廢的規律卻是永世不變的!金谷園是西晉大官僚石崇的別墅,石崇死後,金谷園荒廢。這裡杜牧已經拋出「遺迹」這一考古學術語來表明自己是「考古愛好者」

不單是杜牧,很多古代詩人同樣有這樣一重「考古愛好者」的身份。著名的有李白、皮日休、陳子昂、陸龜蒙、劉滄等等。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不太熟悉的懷古詩詞。這些詩詞在考古學生的眼裡別有一番韻味。

皮日休在考察館娃宮遺址時有感而發,寫下了《館娃宮懷古》:「艷骨已成蘭麝土,宮牆依舊壓層崖。弩台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館娃宮在今天蘇州的靈岩山上,相傳為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西施興建的大型離宮,公元前 473 年,勾踐從水路攻進吳國時,把館娃宮付之一炬。現今園內尚存的吳王遺迹和古迹有吳王井、梳妝台、玩花池、玩月池、智積井、長壽亭、迎暉車亭等。從詩中我們能看出皮日休是身處在一處斷崖邊,看見城牆連著斷崖一層層清晰的地層,裡面有殘碎的人骨,然而「艷骨已成蘭麝土」,當年的人早已化為黃土。詩人步入遺址內,來到一個土台前面,從出土的「箭頭」判斷這是一處「弩台」遺迹,「雨壞逢金鏃」表明標本系地表採集,非挖掘所得。再向前走,在一條小路上又採集到一件玉釵。

同樣是寫館娃宮,陸龜蒙的《和襲美館娃宮懷古五絕》中卻能感受到詩人浪漫的「考古」思緒。「此地最應沾恨血,至今春草不勻生」,當詩人看到館娃宮遺址上植物生長情況不盡相同,認為春草是因為沾上了吳國國破家亡的「恨血」才致如此。在今天看來,其實這是因為遺址的土質與周圍的土質不同而造成的。

「雖寬百姓土,漸缺六朝墳」出自晚唐詩人曹松的《石頭懷古》。曹松生在晚唐亂世,一生為避戰亂到處流浪,因而他十分痛恨戰爭,「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是其流傳最廣的一句詩。他七十餘歲才中進士,不久即卒。「石頭」是指石頭城,位於今天南京清涼山上,三國時孫吳築城戍守,扼長江險要,稱石頭城。此句可以理解為,雖然現在百姓為了應付沉重的課稅,不得不將荒地重新開墾出來,但沒有文物保護意識的農民將古墓葬破壞了,導致了「漸缺六朝墳」。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位古代「考古愛好者」強烈的文保意識。

「日落滄江晚,停橈問土風。城臨巴子國,台沒漢王宮」是陳子昂《白帝城懷古》里的詩句。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東白帝山上,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白帝為公孫述的自號。「停橈問土風」,即停下船來問問當地的風物古迹,這是今天文物普查中向老鄉詢問當地古物的常用方法。

「登城見遺廟,日夕空悲吟」是李德裕在其《東郡懷古二首·王京兆》中的一句。這裡的東郡是秦代設置的郡縣之一,治濮陽,約在今天河南東北部和山東西部。從這裡,我們獲得了這樣一個視角,在唐代一些前代的寺廟已經變成了遺址,並且是為人們所認識的。

李白有不少懷古詩作,在《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中有:「高墳五六墩,崒兀棲猛虎。」站在湖亭上放眼望去,遠處有著高大封土堆的古墳五六個,荒草叢生,其間常有野獸穿梭。「遺迹翳九泉,芳名動千古」,這樣的遺迹千百年來矗立,見證著人世的滄桑,在今後的千百年裡,遺迹仍會長存於此。「經過此地無窮事,一望凄然感廢興。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漢諸陵。天空絕塞聞邊雁,葉盡孤村見夜燈。風景蒼蒼多少恨,寒山半出白雲層」。這首《咸陽懷古》出自唐代詩人劉滄之手。這首詩讀來使人有一種直古今興廢,教人熱愛生活、珍惜生命之感。經過咸陽地區,劉滄思緒萬千,想起古今多少事,「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漢諸陵」這一切在他眼裡透著的不是美而是凄壯悲涼。咸陽城遺址像是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講述著過去所經歷的種種磨難,聽得詩人直感到義憤填膺,心生「多少恨」。

唐代詩人劉兼也有一首《咸陽懷古》的同名詩:「高秋咸鎬起霜風,秦漢荒陵樹葉紅。七國鬥雞方賈勇,中原逐鹿更爭雄。南山漠漠雲常在,渭水悠悠事旋空。立馬舉鞭遙望處,阿房遺址夕陽東。」劉兼視野更加開闊,「咸鎬」「秦漢荒陵」「渭水」「阿房遺址」都浮現在眼前。當他「立馬舉鞭遙望」,想到戰國七雄中原爭霸,秦的一統盛極一時,漢代王朝四百年,到現在這些不過都成為了歷史過往。

的文人有思古詠古的情懷,雖然當時還沒有考古學這一學科,但如果有的話,這些詩人定會是關注古物、古遺址的群體,也就算是名副其實的考古愛好者了。從這點看,考古又是沾點文人氣的。

(作者高鷹,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碩士研究所。更多精彩請欣賞《大眾考古》2015年2月刊喲~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