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姜詩薔 北京報道 原文名《基金委外規模結構曝光:銀行委託資金佔比達61.52%》、界面新聞 記者 楊芮、 證券報·中證網 記者 張曉琪 原文名《銀行表外資金投資有望轉向一級市場》
【精選金融好書,助您天天向上!出版社直供,均享九折!讀好書,走大道,詳情平台內點擊「微時代」——>「密融書社」查看。】
根據基金業協會日前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2016年統計年報》,截至2016年底,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資金來源中,銀行委託資金合計達9.15萬億元。產品收益方面,基金公司專戶產品平均收益率僅為2.30%,其中QDII類產品平均收益率最高,為3.2%,股票類產品平均收益率為1.7%。
日前,基金業協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2016年統計年報》,首度披露了基金公司及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銀行委外部分的資金規模。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 基金公司專戶資金來源中銀行委託資金為2.73萬億元,占所有資金來源的比例為58.1%;基金子公司專戶資金來源重銀行委託資金為6.42萬億元,佔比63.1%。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計銀行委外資金規模為9.15萬億,佔總資金來源的比例為61.52%。
2016年,基金公司專戶管理費收入82.10億元,業績報酬收入27.88億元,平均管理費率為0.27%,較2015年上升0.08個百分點;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費收入113.79億元,為2015年收入的1.1倍,但平均管理費率為0.10%,較2015年的0.17%下降0.07個百分點。《年報》稱,管理費率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競爭導致通道業務管理費率進一步下降,二是基金子公司2016年業務規模增長主要是管理費率較低的通道業務。
監管嚴查委外投資 某銀行緊急撤回再融資項目資金
委外去槓桿和券商資金池清理強壓之下,借灰色通道進入股市的銀行資金開始撤離。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某風格激進的小型股份制銀行正緊急尋找資金方,將前期參與上市公司再融資項目的資金置換出來。某大型股份制銀行資管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審計機構已陸續進駐各商業銀行,重點檢查表外理財資金的使用情況。分析人士指出,伴隨二季度金融監管政策集中落地,銀行違規資金逐步從股市撤離。同時,金融監管加碼背景下,銀行資金將回歸傳統信貸業務,表外投資也將逐步轉向一級市場。緊急叫停違規項目「這兩天,一家風格比較激進的銀行就緊急撤回參與某上市公司再融資項目的資金。」一位資管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事實上,資金已經參與進去了,只差臨門一腳。但最近監管風聲太緊,銀行不得不尋找接盤方將這筆資金置換出來。」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銀行業資產增速普遍放慢的背景下,該銀行已經連續數年資產增速明顯高於行業增速。「過去商業銀行資產主要是信貸資產,現在擴展到表內、表外,尤其這兩年中小銀行依靠同業業務、理財業務實現快速擴張,現在也是自食其果。」普益標準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持續攀升,其中城商行的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35.84%升至37.54%,農商行相比2015年的18.07%大幅增長8.52%至26.59%,一躍成為僅次於城商行的第二大發行主體。「很多中小銀行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或同業拆借擴張資產,但這些銀行的資產配置能力很有限,只能通過委外方式去投,很多資金最後都打著擦邊球流入二級市場,用於股票配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等。」某大型股份制銀行資管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監管下派的審計機構已經陸續進駐各商業銀行,重點檢查表外理財資金的使用情況。「隨著委外去槓桿和券商資金池的清理,各家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都非常忐忑,不少借灰色通道進入股市的銀行資金正在逐步撤離。」相對而言,這場監管風暴中,投資能力較強的大型商業銀行受到衝擊遠小於中小銀行。某商業銀行資管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其所在銀行的表外資產因監管趨嚴,近期收益率有所抬升。「很多項目原本可以通過表內來做,例如一個房地產融資如果在表內做,一般在基準利率上再上浮20%,年化利率約為5%-6%。但隨著銀行表內資金日趨緊張、投放額度不斷受限,將表內資金需求擠到表外,且銀行資金出去的渠道受阻,兩個因素疊加抬升了表外利率。」該負責人指出,「這對大行是比較有利的,因為其表外理財規模佔總資產的比例相對較低。」違規資金漸離股市分析人士指出,伴隨二季度金融監管政策集中落地,銀行違規資金逐步從股市撤離,資金「抽出」將令二級市場繼續維持流動性緊張局面。「近期處於風口浪尖的券商資金池當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來源於銀行理財資金和同業資金,主要通過結構化融資和委外投資的渠道投向券商資金池,據我所知這個規模還不小。」深圳某資管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事實上,此前也有比較激進的中小銀行通過自有資金池為上市公司提供投融資服務。某中小銀行資管部門內部人士發布的一則合作消息顯示,其所在的銀行可通過提供優先資金,開展包括二級市場股票配資、股東增持或員工持股計劃配資、併購基金配資等業務。其中,二級市場股票配資業務槓桿和併購基金槓桿高達兩倍。「相當部分理財資金藉助資金池流入二級市場,當這部分資金撤離的時候,市場錢緊就愈發明顯。我們在給上市公司做增發項目的時候,也發現錢越來越難找了,銀行都不願意出了。」深圳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總監告訴記者。某大型券商分析師指出,此前銀行業的監管檢查,導致部分銀行擔憂監管風險提前贖回委外產品,對資金面也造成一定影響。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預計今年委外贖回規模約在2500億-3000億元,其中權益部分佔比約為5%-10%,即權益部分贖回規模為200億-300億。「從A股資金流向上看,今年5月份以來資金凈流出非常明顯,其中有三個交易日凈流出金額超過200億元,5月5日滬深股市凈流出金額更是達到262.55億元,機構資金離場避險情緒較強。「上述分析師指出。脫虛向實可期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資金空轉」不僅醞釀著系統性風險,還會錯誤抬高全社會利率中樞、擠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金融監管加碼背景下,銀行資產策略將逐漸回歸傳統信貸業務,脫虛向實,回歸實體經濟。中泰策略分析師指出,從2015年開始,銀行資產擴張速度超過社會融資增速,此次監管加強的目的之一是擠出這部分資金,縮小銀行資產和社會融資的差距,監管引導資金脫虛向實,長期來看利大於弊。上述資管機構負責人指出,目前大型銀行的表外理財規模在總資產的佔比遠低於中小銀行機構,空間還比較大,只要注重好產品端久期和資產端久期的匹配,還會有比較大增長空間。上述大型股份制銀行資管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表外資金下一步投資出路將會是在一級市場,通過類基金的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二級市場方面,大盤指數偏平穩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大多不會進行過大的資本運作,從金融機構募集資金的需求大幅削弱。這實際就是將表外資金往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方向上推,主要目的就是支持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該負責人指出,表外資金參與一級市場股權投資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同私募機構合作,以較低槓桿參與股權投資的項目融資,通過固定收益或浮動收益方式實現利潤分配;二是目前部分商業銀行已開始設立具有投資資格的投資機構,並藉助這些下屬投資機構進行股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