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與泰坦尼克號海難齊名的——興登堡號超級飛艇空難

登堡號飛艇,1931年秋季開始建造於德國,全長245米,是波音747的三倍半,僅比泰坦尼克短24米。這艘飛艇迄今為止仍是最大的人造飛行物體,僅看尺寸就絕對可以跟泰坦尼克齊名。其主要參數如下:

艇長:245米

直徑:41.2米

重量:220噸

浮升氣體容量:20萬立方米

升力:232噸

巡航速度:125km/h

最大速度:135km/h

發動機:戴姆勒賓士16缸LOF 6(DB 602)活塞發動機x4

載客量:50個卧鋪床位(1936年);72個卧鋪床位(1937年)

地面上的興登堡號飛艇

起飛中的飛艇

興登堡號其機組人員最少為39人,由艇長指揮,具體包括艇長、觀察員、導航員、舵手、升降控制員、主索具操作員、索具操作員、主無線電報務員、輔助報務員、主工程師、工程師、機械師、主電氣技師、輔助電氣技師等。除此之外,乘客還需要主服務員、主廚和十名左右的服務員和幫廚提供服務。另外,1937年起興登堡號還開始配備醫生。興登堡號的乘客區設施更是豪華,不僅有舒適的客房、寬闊的餐廳,還有休息室、寫字間、酒吧等。最令人驚訝的是,這艘以氫氣為大量浮升氣體的飛艇中竟然還有一個吸煙室。當然,室內經過特殊的增壓設計,不會讓易爆的氫氣進入。

興登堡號飛艇的觀光窗

飛艇客艙

餐廳

興登堡號的第一次載客飛行在1936年3月23日,搭載大約80名記者成功完成了從腓特烈港至洛文塔爾的短程飛行。最快的一次跨洋飛行在1936年8月,從美國新澤西,次日到達德國法蘭克福,僅用了43小時。

當然,如此快的速度也是有代價的。在1936年,乘客乘坐興登堡號從歐洲到美國需要花費400美元,1937年則漲至450美元。而當時德國郵輪頭等艙的價格也不過157美元。當然,節省下來的時間還有乘坐如此龐然大物飛行的享受可是金錢換不來的。除了乘客和貨運,興登堡號的收入還包括大量的郵件。由興登堡號運送的蓋有1936年郵戳的郵件更是成為集郵愛好者和收藏家最珍貴的藏品。

紐約上空的興登堡號飛艇

紐約上空的興登堡號飛艇

紐約上空的興登堡號飛艇

1937年5月6日,興登堡號飛艇到達新澤西州萊克赫斯特的美國海軍航空站,在降落的過程中發生爆炸。這艘世界最大飛艇在一分鐘內便被衝天大火完全吞噬,艇上有35人喪生,地面1人喪生。發生空難前,飛艇從德國啟程,用了60個小時飛躍大西洋。芝加哥電台記者納爾森用顫抖的聲音報道了現場實況,他的感嘆「哦,人啊!」成了一句傳世名言。

關於興登堡號事故的原因曾有多種說法,也引出了一系列謎團,但經過近80年的研究和科學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與當初美國和德國聯合事故調查結論相似:即靜電火花引燃泄露的氫氣並最終導致起火爆炸。

飛艇和周圍空氣之間的電勢差是最有可能造成電火花的原因。飛艇當時在機場上空約60米的高度,處於一個充電的大氣環境中,但飛艇的金屬骨架卻通過鼻系索連通至地面,從而造成飛艇與周圍空氣之間的電勢差,並很可能造成了一束穿透飛艇纖維蒙皮(蒙皮本身具備一定的阻電能力)直達飛艇主框架的電火花。

氫氣泄漏的原因則更加撲朔迷離,但可以肯定的是,事故前飛艇曾出現過明顯的氫氣泄露。調查中也沒有發現蓄意破壞的活動。有一件事是明確的:事故與飛艇的纖維蒙皮沒有關係,興登堡號與眾多因起火而墜毀的飛艇一樣,都是因為易燃的氫氣。事故后關於飛艇蒙皮易燃的質問反覆被提出來,又不斷被推翻,事實很簡單:興登堡號在32秒之內就燃燒殆盡正是因為其填充的高度易燃的氫氣。

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故都是有一系列的疏忽與巧合疊加而成的,深入了解事故發生的整個過程,才能還原事件的原貌,更重要的是,真正從中吸取教訓。下面就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興登堡號的最後一次飛行到事故發生的整個過程。

這次飛行開始於1937年5月3日,起飛時艇上共有36名乘客和61名機組人員。這是這艘飛艇的第63次飛行。飛艇於傍晚7點16分離開法蘭克福機場,飛越科隆市,然後橫跨挪威和英吉利海峽,並於次日凌晨2點開始橫跨大西洋。

準備從法蘭克福起飛的興登堡號

飛艇飛越格林蘭島後到達北美大陸。橫跨大西洋時的逆風造成了飛艇到達時間的延誤,原定5月6日早上6點到達萊克赫斯特,後來被推遲到下午6點。中午時分,飛艇抵達波士頓,下午3點飛越曼哈頓紐約上空。

飛艇下的曼哈頓

飛艇於大約4點15分抵達新澤西萊克赫斯特的海軍航空站,但考慮到當時惡劣的氣象條件,艇長馬克斯.普拉斯決定推遲著陸直到氣象好轉。飛艇飛離機場,轉至新澤西海岸躲避風暴。到下午6點情況有所好轉,地面站向飛艇發信認為氣象條件「適合著陸」,6點22分發信「建議進行著陸」。大約7點,興登堡號從機場西南方向駛來,高度180米。因為當時是東風,因此飛艇飛越機場觀察地面情況后執行左轉飛越機場的西北部,將艇首朝向迎風方向。

當艇長指揮飛艇轉向和調整發動機轉速時,大副阿爾伯特.薩姆特指揮進行了15秒的排氫操作以減少浮力,準備進行降落。飛艇繼續左轉並開始制動減速時,薩姆特發現飛艇尾部偏重,於是下令艇首氣囊排氫30秒以保持飛艇水平,由於效果不明顯,隨後又進行了三次壓艙水的排放操作,共排放了1100公斤尾部的壓艙水,隨後再次進行5秒鐘的艇首排氫操作。當這些操作都無效時,大副指派六名機組人員從艇尾跑到艇首以改變配重。但此時風向突然由東風轉至西南風,艇長不得不再次改變飛艇航向。飛艇逐漸接近降落地點,然而在到達錨泊塔之前並沒有剩下太多的調整距離。考慮到氣象條件可能會變差,艇長急於快速降落,並指揮飛艇完成了一個S彎轉向的機動飛行。後來一些專家指出,可能正是這次大角度機動導致飛艇應力過大,從而導致氣囊被固定拉繩撕裂,從而使氫氣泄漏到空氣中,形成高易爆性的混合氣體。

7點21分,飛艇離地約60米時,鼻系索被放下。幾分鐘后,地勤人員發現飛艇後部5號氣囊處的艇身有類似氣流造成的空氣擾動並報告可能出現氫氣泄露,錨泊塔上的操作人員同樣證實了這一點。7點25分,出現了第一個火花。後來收集到的證詞不同,但大部分的目擊者都看到有蘑菇雲狀的火焰首先出現在上垂翼的前方或者后發動機與下垂翼之間。

此時大部分乘客和機組人員聚集在客艙,飛艇攻角的快速變化將人員撞到牆和傢具上。據一名叫瑪格利特的乘客回憶,她當時在餐廳被摔至5、6米遠的后牆,並隨即被好幾個人「釘」在牆上動彈不得。

火勢蔓延異常迅速,一分鐘內就將整個飛艇燒毀,因此災難發生時人所處的位置基本就決定了生死。乘客和機組人員開始跳窗逃生,公眾間的大部分乘客和機組人員都活了下來,而那些更靠近飛艇內部的人員則大部分都喪生在火海中。例如,一名叫約翰的乘客當時正在餐廳,攝影師卡爾讓他從窗戶跳下去,但他卻堅持離開餐廳去找回到客艙取外套的妻子,結果雙雙喪生。卡爾則從窗戶跳出並最終倖存了下來。還有一對赫曼夫婦和他們的三個孩子事發前都在餐廳觀看降落,而赫曼先生卻在起火前離開了餐廳。他的妻子和兩個小兒子成功跳出逃生,大女兒艾琳卻因為離開餐廳去尋找父親而在事故中喪生。

最終,靠近「逃生出口」的人大多活了下來,包括發動機艙11名操作人員中的9人,控制室12人中的10人,而在電器室、吸煙室等位置的人以及位於艇首的9人幾乎全部喪生。

出發時的97人,最終62人生還,許多人嚴重燒傷。36名乘客中13人喪生,61名機組人員中22人喪生。事故還造成地面1名平民喪生。同樣的世界最大,同樣的奢侈豪華,卻遭受同樣的悲慘結局,興登堡與泰坦尼克的命運竟如此相似。冷靜下來客觀地分析,其實相比泰坦尼克沉船事故高達68%的死亡率,興登堡號事故的死亡率還是要低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